北航应届硕士成小米裁员的牺牲品,转岗记录曝光,套路裁员?
近几年随着疫情的爆发,经济环境的变化,曾经让大学生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大厂也都经历着寒冬。“裁员”似乎成了它们挽救自己的一条生路,裁撤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精简队伍,减少劳务支出,也是经历大环境洗礼,加速自身转型的必然选择。但裁员的方式应该公开透明,也要考虑好员工的后续发展。
随着京东学成“毕业”,各大厂也纷纷加入裁员的潮流,B站举行“毕业日”指引,强制员工毕业,阿里和腾讯也加入了裁员的浪潮当中,砍掉了不少业务部门。
互联网 " 击鼓传花 " 式的裁员,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生态,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裁员。而今天所要讲述的一位北航硕士就是在小米被裁员,而他入职小米也刚刚满2个月的时间而已。
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国的“985”名校,现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能够考进北航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小地方的人更是可以说光宗耀祖了。
但就是这样一所顶尖名校的应届硕士生,却被小米公司套路裁员了,根据被裁者自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应届硕士入职到小米集团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根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说得不好听的,连自己工作内容恐怕都没有摸清楚。
根据被裁者描述,这位同学是通过小米的校招,并且经过层层的选拔,在众多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的,整个招聘流程是从去年9月初开始的,历经两轮面试,一轮笔试,最终才收到小米的offer,到今年2月份硕士毕业才成功入职小米。
面试的流程花费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而入职小米不到2个月却被裁员,期间小米已经与该学生签订了三方劳动协议。
最主要的是,从被裁者公布的内部转岗记录来看,小米的裁员更像是一种套路。原本该研究生面试的包括入职的岗位都是小米的核心技术部门人工智能部-应用组-软件开发,肩负着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是主战场,是前线。
而在3月初,该同学却被转岗到了小爱同学-小爱服务架构组,从核心部门一下子转岗到了边缘部门,对于刚入职一个月的新人来说只能被迫接受。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噩梦的一个开始。
转岗之后又一个月,到了4月份,这位同学的不幸继续延续,这一次连转岗的机会也没有,直接裁员了,成为小米裁员的牺牲品。
并且HR给出的方案只有两个,一个是你去劳动仲裁,还怎么着就怎么着;另一个是继续在岗一个月,等于再给你发一个月的工资。
不得不说小米的做法确实狠,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不赔偿,想要赔偿只能走劳动仲裁。但入职仅仅两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拿到的补偿只有半个月的工资。而继续待在公司工作一个月能拿一个月的工资,把人的心理和法律摸得透透的。
应届硕士入职,竞争对手从学校同一起跑线的学生,瞬间变成一群久经职场的老油条,不存在任何的优势。而且,对于公司而言,裁撤老员工的成本比新员工要高出数倍甚至几十倍,两权相害取其轻,北航的硕士就是其中轻的那个,因此也成为了小米裁员的牺牲品。
写在最后
北航硕士所遇到的问题相信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会好受。签订了三方协议之后,相当于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而且也不再享受人才引进计划和特殊招聘计划等福利,原本以为入职大厂能够带来高薪的收入,但是没想到入了一个大坑,自己的应届硕士身份没了,而自己也成为了裁员浪潮中的牺牲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