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发布啦 0 0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74岁高龄的邓小平出访美国。他此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就越南入侵柬埔寨所导致的东南亚地区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此一事件所反映出来的苏联全球扩张战略,同美国总统卡特交换意见,争取双方能够对日益严重的苏联威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并向美方通报,中方已经定下决心,以果断的军事行动“教训”一下越南,以打击苏联的扩张战略,稳定东南亚局势。

1月29日上午和下午,双方举行了两次会谈,主要就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邓小平对卡特指出,越南入侵柬埔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苏联战略部署的一部分。苏联在这一带的做法有如一个哑铃,一头通过越南搞印支联邦,推行亚安体系,一头是通过控制阿富汗、伊朗、印度南下波斯湾,连接两者的马六甲海峡,苏联也正设法加以控制。这样,苏联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扩张就将连成一体。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对苏联的这种战略部署,如不加以破坏,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越南建立印支联邦的野心由来已久。从战略全局考虑,有必要对越南的这种狂妄野心给以教训。只要步骤适当并有限度,我们估计,苏联将难以作出很大的反应。就是从最坏的方面考虑,中国也顶得住。对邓小平的这番话,卡特总统没有立即表态,他说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他想同自己的顾问们仔细研讨后再说。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宁,存在着战争的危险,主要危险来自苏联。第三和第二世界应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这个反霸统一战线,坦率地讲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对付苏联称霸世界,美国理所当然是一个主要力量,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在尽自己的责任方面有某些不足。

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特别是利用古巴在非洲插手,支持越南侵柬,没有受到应有的遏制和惩罚。结果,世界形势可以说一年比一年紧张。苏联终究是要发动战争的。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可能推迟战争爆发,如果无所作为,形势会更加复杂。我们希望同美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做各自应做的工作。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卡特承认,从东南亚到印度洋到非洲,许多地区形势不稳,苏联的军事力量在迅速增长,这些都是国际形势中的不利因素。他也同意中美应加强合作,在一些麻烦的地区协调行动。但是,他强调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力量正在加强,苏联面临许多困难,在国际上处境更加孤立。

中美双方还讨论了南亚、中东、印支以及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等问题。邓小平表示希望美国扎扎实实地援助巴基斯坦,以免巴基斯坦感到孤立,走上依靠苏联的道路;在中东帮助萨达特,对以色列施加恰当的压力,以免苏联钻空子,使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伊拉克更加靠近苏联。

对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邓小平说:“我们不反对美苏签订这种协议,但我们认为它管不住苏联,不相信它会约束苏联的扩张政策。重要的是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这就是说,中、美、日、西欧以及第三世界要联合起来,破坏苏联的战略计划。”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下午的会谈快要结束时,邓小平要求与卡特举行小范围的私下会谈,就一个机密问题进行讨论。于是卡特、蒙代尔(副总统)、万斯(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国家安全顾问)和邓小平及其翻译一起去了椭圆形办公室。在这次历时一个小时的会谈中,邓小平以自己一贯严肃果断的作风,向美方通报了中国即将对越南进行惩罚性军事打击的计划。

邓小平向卡特解释,苏联和越南在东南亚的扩张野心造成了严重危险,越南占领柬埔寨便是这种危险的起点,必须打破苏联的如意算盘,适当地给越南一个的教训。卡特则试图让邓小平打消这个念头,不过他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只是担心如果中国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会影响国会对中美合作的支持,因为他的行政当局为发展中美关系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避免国际形势的紧张与动荡。

第二天邓小平又和卡特私下会晤,就中国还击越南的问题进行了最后一次会谈。卡特向邓小平读了他连夜亲笔写好的纸条,解释他为什么建议中国不要这样做的原因。卡特表示,中国对越南实施打击,将使美国对中国的普遍政策以及和平解决相关问题的未来产生严重关切。

邓小平解释了他为何要坚持自己的决定,同时向卡特保证,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会在10天到20天之内结束。邓小平又进一步强调,中国还击越南的好处将是长期的,如果中国这一次不给苏联一个教训,苏联就会像利用古巴那样利用越南。(邓小平还预言苏联也会朝阿富汗下手,而苏联的确在1979年12月入侵了阿富汗。)随后邓小平和卡特回到众人之中,卡特注意到,邓小平在完成了他真正严肃的任务之后,“又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在两天的会谈之后,中美双方于2月1日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公报指出“双方重申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谋求霸权主义或支配别国,决心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和民族独立做出贡献。”这份公报由于出现了反对谋求“霸权”或“支配”别国这样的字句,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注意。其中“霸权”一词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写上的。在中方的话语体系中,这个词是中国指责苏联推行扩张主义政策的代名词,美国同意在公报中使用这个词,说明美国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方面与中国是有共同点的。

而与“霸权”平行的“支配”一词是应美国方面的要求插到这句话里面的,这就把这句话的范围扩大到了任何有侵略扩张意图的国家。公报发表以后,有记者问,把霸权和支配放在一起使用是否远不止是指苏联,而且还适用于出动大军入侵柬埔寨的越南时,白宫官员巧妙地回答:“我要说,这只鞋子谁穿着合适,指的就是谁。”又有人问起莫斯科是否可能对邓小平的访问做出不利的反应时,白宫官员斩钉截铁地说:“不能让对俄国反应的担心来支配对外政策。如果情况是那种样子,那么其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1月31日,邓小平在同美国新闻记者共进午餐时,更加明确地表明了中方对于当前国际形势的态度:“我们大家可以做这么一件事,苏联在哪里搞,我们就阻止它,挫败它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捣乱。”当记者问到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时,邓小平说:“越南同苏联取得的条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越南对柬埔寨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入侵,并正在中国边境地区挑衅。越南起的作用会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会收到效果。”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面对邓小平的强硬表态,法新社于2月7日自河内报道,越南声称保持沉着,表示“决不惊慌”。2月12日,越南军委机关报《人民军队报》发表社论说:“企图给我们教训的人,应该记取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的教训。”

5天之后,1979年2月17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部队在昆明军区前指和广州军区前指的指挥下,从云南和广西中越边境全线,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响彻越南北部六省山岳丛林地的枪炮声、马达声、喊杀声,印证了邓小平之前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就苏联卷入中越冲突导致战争扩大这一可能性,美国方面对莫斯科公开提出了明确的警告。2月20日,卡特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发表对外政策讲话,明白无误地警告苏联不要干涉伊朗和卷入中越两国之间的战争。

他说,苏联对抗中国攻入越南的任何行动都可能在全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给这个地区内外的国家带来无法预见的严重后果”;“无论如何,我们充分准备保护我们的重大利益,不论这种利益在什么地方遭到挑战”;“如果其它国家进行干涉,不管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进行干涉,那么,对他们提出的警告是,这将引起严重的后果,并将影响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更广泛的关系。”

对越反击战前夕,邓小平为什么要访问美国

克里姆林宫对于卡特的尖锐警告予以了充分重视,再加上中国领导人刚刚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莫斯科有理由担心,中美两国之间此前已经就共同对付苏联进行了磋商,可能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中国出兵惩罚越南的问题上极为谨慎,格外小心。

既没有实力在远东地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又生怕引起美国的连锁反应。因而在整个中越边境战争期间,苏联除了和东欧卫星国在外交层面对中国口诛笔伐之外,对于越南的援助仅限于派遣部分海军舰艇到中国南海游弋,空运部分物资,派出若干军事顾问人员,而在漫长的中苏、中蒙边境线上,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举措。

总而言之,小平同志战前出访美国,是向美方通报情况,而不是征求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打越南了,决心已下,给你们说一声,而不是我们准备打越南,你们看行不行。美国担心引发苏联的大的反应,对于中国教训越南是不赞成的,但是他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决心,于是采取顺水推舟的做法,在战略层面进行了配合。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