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发布一下 0 0

儿时的记忆榆钱饭

作者:张少卿(笔名藕根)

人们都愿意回忆儿时的一些乐趣,而且是越到了一定年龄越愿意回忆。因为儿时的记忆最深刻,同时越远离家乡对家乡的那种怀念就越强烈。儿时有太多的回忆了,根据时节的不同,回忆也不一样,就像这阳春的三四月,就该想起家乡的那颗老榆树和喷香的榆钱饭。

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北方有很多树,什么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榆树很多很多,农民人还是喜欢栽树,房前屋后、坡前坡底凡是能栽的地方都栽上树。房后有一颗老榆树,年岁够长了,具体有多少年说不清楚,反正从搬到这院子就有这颗榆树了,偌大的树冠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斑驳的树皮就像是记载了生活苦难的一张粗糙的大脸。这棵树每年一到开春就结满了一个个红疙瘩,随着春风的吹拂展出厚厚的榆钱儿。年年如此,从不停歇,老人们都说这棵树太勤奋,从不想着歇枝,说这的风水好,老树才年年结榆钱儿。

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那一串串的榆钱儿挂上老榆树的枝头别说有多馋人啦,站在树底下都流口水。我们几个半大小子爬上树去,用手一撸就赶忙地送到嘴里,那股甜甜的味道充斥着味蕾别提多惬意了。树底下等的着的小妹妹急的直跺脚,赶紧撇下一串儿扔下去,顿时出现了高兴的笑声。有的时候撸下来的榆钱儿里面夹杂着虫子,管不了那么多啦!一次跟我同龄的本家小叔,竟然把虫子咬成了两截,一半儿在手上还在动,农村孩子没那么多讲究,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一个小虫子算什么,吐了接着吃。

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我家的邻居三奶奶是城里嫁过来的,说是大地方,其实也就是小县城,说话的语调儿和我们不一样,但人是真和气。她够不着树上高高的榆钱儿,就跟我们几个半大小子说,“给三奶奶撇上几枝,我给你们做好吃的”,人们就七手八脚的撇了一大捆扔下去。

晚上的时候,三奶奶喊我们过去,说是去尝尝她做的榆钱儿饭,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绿绿的榆钱儿从树枝上一个个捡下来拌上金黄的玉米面,放在笼屉上蒸出来,那股香味老远就能够闻到。盛出来放在碗里冒着热气,黄绿相间看着就诱人。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太好了,软软的、糯糯的,还有玉米的香甜和榆钱儿的香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后来,全村的妇女都跟着三奶奶学习做榆钱儿的吃食儿,还给榆钱儿饭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叫“卟啦”,也许是说榆钱饭容易熟,只要一卟啦就能吃的意思吧。

忘不了的儿时记忆——榆钱儿饭和家乡的老榆树(作者:张少卿)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不攀高拾低地上树采榆钱儿啦,老榆树还是年年结着厚厚的榆钱儿。头几年回老家又想起了那颗老榆树上的榆钱饭,赶忙去看,不知道什么时候,那颗老榆树早就不在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