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是俄乌冲突持续的第64天,战况依旧胶着,谈判进程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同时,美英等国仍在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意图推动俄乌冲突长期化,方便其攫取利益,实现战略目的。
28日,美国务卿布林肯便公然表示,乌克兰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越境攻击俄罗斯本土。
在前一天,英国武装国务大臣詹姆斯·希佩则表示,乌克兰可以用西方提供的武器“重点打击”俄境内的军火库、燃料库,以切断俄军补给线,并称此举“完全合法”。
言下之意,美英都支持乌克兰对俄本土发起袭击,并且还将继续向乌提供大量杀伤力高的重型武器。
就在美英表态之际,俄西南部的多个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炸事件,既有炸军火库的,也有炸居民区的,这显然不是巧合。
可见,这场俄乌冲突不仅有“长期化”的迹象,更有范围扩大化,并蔓延至俄本土的趋势。眼前这场冲突,正逐渐演变成俄与西方之间的对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个值得关注的消息传来了,既与俄乌冲突相关,也和美俄关系有关。
消息一,剑拔弩张之下的合作:美俄开始“换囚”了。
28日,俄外交部证实,在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俄方用美国公民特雷弗·里德与美方交换了俄公民康斯坦丁·雅罗申科。
其中,里德于2019年,因在莫斯科暴力袭警被逮捕,并于2020年被判9年监禁。而雅罗申科则是在2011年,被指控向美国境内运送大量违禁品,而被判处20年刑期,至今已服刑11年。
乍一看,这似乎是美俄之间,一次很平常的“换囚”行动,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在这之中,3个细节不容忽视。
细节1,这次参与“换囚”的对象都不简单。
表面上看,他们只是美国或俄罗斯的公民,但实际上,美国人里德30岁,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俄罗斯人雅罗申科53岁,曾是俄军飞行员,两人都有军方背景。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被关押在美国或俄罗斯,不仅可能会涉及到军事机密泄漏等问题,更会对美俄形象以及美俄军方造成影响。
所以,不论里德,还是雅罗申科,亦或是其他被囚的重要人员,其实都是美俄双方近年来,一直在谈判“换囚”的主要对象。
或许是因为“性质比较特殊”,此次美俄成功“换囚”后,美总统拜登还发表声明,称在交换里德的谈判上,白宫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并表示他在3个月前,就向俄方提出了“交换里德”的要求。
可见,这个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的里德,确实很重要,甚至惊动了白宫。
细节2,这次美俄换囚是“一换一”。
按照以往的“换囚”惯例,交换的人数一般都比较多,尤其是美俄当前关系紧张,好不容易合作一次,没理由只是一换一。
抛开里德和雅罗申科二人身份特殊来看,这再次体现了当前美俄的高度紧张,能有“一换一”的交换已经很不容易了。
并且,除了在人数上是对等交换之外,里德与雅罗申科的“刑期”也是对等的——里德被判9年,雅罗申科被判20年,但已执行了11年,剩下9年。
可见,在这场历时3个月谈判的“换囚行动”中,美俄确实都下了功夫。
细节3,美俄早不换囚、晚不换囚,频频在俄乌冲突爆发之际换囚,不排除有为后续更大合作“做铺垫”的可能。
因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有大量来自美英等西方国家的雇佣兵参战,其中有不少人被俄军俘虏。如何处理本国公民赴乌参战,但却被俄军俘虏一事,对美英等国来说是一大考验。
要是西方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内部民心、西方军心势必涣散;但要是想救回这些雇佣兵,就势必要与俄方谈判,这同样不容易。
英国首相约翰逊
对此,英国政府曾“一不做、二不休”地表示,英国公民赴乌参战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字里行间充满了“抛弃”的意味。
尽管,英国为了保全自身可以不管不顾,但作为西方阵营“旗帜”的美国可不敢不闻不问。毕竟,如今太多目光注视着白宫,要是做出“临阵脱逃或抛弃国民”之举,拜登政府会面临更大的信任危机。
因此,此次“换囚”之举,也能被看作美国挽救被俘美公民的“开端”。
当然了,在美国联合盟友大规模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普京还能答应拜登的换囚要求,确实给美俄关系或美俄合作“留了一线”。
除此之外,俄方还对亚速营“网开一面”了。
消息二,普京同意停止对亚速钢铁厂的进攻,以疏散厂内平民。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访莫斯科时,曾向普京表示,希望俄方能同意并协助联合国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撤离钢铁厂内平民,并希望俄军能实现停火。
普京同意了此事。俄国防部于26日晚宣布,马里乌波尔的俄军与顿涅茨克武装将停止战斗。
普京与古特雷斯
28日,古特雷斯发言人哈克表示,联合国已经开始从全球抽调专业人员,为撤离亚速钢铁厂平民做准备。
也就是说,被俄军层层包围的亚速钢铁厂,不仅将实现停火,还将迎来新的人道主义救援通道。
事实上,早在上周,普京便宣布取消对钢铁厂的强攻命令,转而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打算让藏匿其中的乌方守军因“弹尽粮绝”而主动投降。
毕竟,钢铁厂内部结构复杂,还有深入地下十多米的地道和地下室,若直接发起强攻,俄军将付出巨大伤亡。
至于普京这回再次改变决定,同意联合国介入撤离平民,对亚速营“网开一面”,也同样有原因,至少3个吧。
1,钢铁厂内部不仅有工业设施、军事设施,还有不少居民区,在马里乌波尔之战打响后,其中还有数百、甚至上千名平民没有及时撤离,或者是被亚速营绑为“人质”无法撤离。
并且,4月中旬,俄方曾截获一份基辅方面发给亚速营指挥官的电报,称亚速营如果发现“想放下武器的人”,可以就地枪决。
所以,对于情况复杂且局势不明的亚速钢铁厂,普京没有强攻,联合国也在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发生。
2,作战方式“极端”的亚速营,曾一度利用平民对俄军发起袭击,若俄方持续封锁,亚速营又不愿投降,那么最先受到伤害的,将是钢铁厂内的平民。届时,俄方也将面临更大的国际舆论和外交压力。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先撤走平民,再对亚速营进行“清算”,对俄方来说是更好选择。
更何况,如今参与救援行动的是联合国,对此,不论美英还是乌克兰,都挑不出理来,俄方压力,能降低不少。
3,普京的“围而不攻”策略,短时间并不能让亚速营和乌军“放弃抵抗”。
一方面,钢铁厂地下还有不少食物补给和武器弹药,亚速营不会轻易投降;另一方面,钢铁厂地道出口众多且隐秘,这几天发生了多次亚速营武装钻出地道,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情况。
如此一来,俄方想用“围困、封锁”的策略拿下钢铁厂,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还将因为在钢铁厂周围部署重兵,而分散俄军力量,拖缓俄军推进速度。
因此,俄军要想速战速决,就必须先撤离平民,再考虑是通过轰炸机轰炸,还是“郁金香”火炮炮击来拿下钢铁厂。
当然了,俄方与联合国还得留意,如果亚速营伪装成平民撤出钢铁厂,而后在外围发起反击,那么情况将会反转并恶化。
总之,冲突重燃,没有赢家。还是希望各方保持理智和克制,早日平息战火,恢复和平吧!继续打下去,只会造成更多苦难与悲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