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发布一下 0 0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小编研读了具体的《新课标(2022)》内容,针对素质板块课程,总结了以下几点大变化: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普通小学在校学生规模约1.07亿人,初中在校学生规模约5018.40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约4805.20万人。


据了解,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10年修订一次,而此次教育部门针对旧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小学及初级中学体育课权重。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根据新课标规划,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程标准2022》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根据新课标的定义,田径类运动项目可分为跑(如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跳(如跳高、跳远等)、投掷(如推铅球、掷实心球、掷垒球等)三类;


体操类运动项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巧与器械体操(如支撑跳跃、技巧运动、单杠运动等),另一类是艺术性体操(如韵律操、健美操等);


水上运动项目可分为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


冰雪运动项目可分为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冰球等;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武术类运动项目(如长拳、形意拳、八卦掌、中国式摔跤、太极拳、射箭、射弩等)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如舞龙、舞狮、摇旱船、跳竹竿、赛龙舟、荡秋千、抢花炮、珍珠球、毽球、墩球等);


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生存探险类项目(如定向运动、野外生存、远足、登山、攀岩等)和时尚运动类项目(如花样跳绳、滑板、极限飞盘、跆拳道、独轮车、小轮车、飞镖等)。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也强化了幼小衔接,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都将在设计层面更加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将让体育教育逐级下沉,帮助更多儿童建立起运动兴趣,提升运动参与度,这对幼儿体育事业发展无疑是巨大利好。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信息科技课程正式纳入义务教育新课标


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主线。


覆盖1-9年级全部年级阶段,在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在其他年级融入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占比1-3%。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


新设这一门课程,也表明编程学习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时代已来,全民学编程,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课程标准(2022)》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到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


对于课程设置,要求分学段教学。由深入浅、循序渐进。一至七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选两项参加。


为了加强美育,各个地方已经陆续将艺术科目纳入中高考,书法特长生高考可加20分,部分地区艺术特长生甚至可以享受到40—50分的高考加分政策。学校的美育工作开始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了“硬指标”。



教育部新课标:取代英语,体育成为第三科

长远来看,新课标的改革,也印证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向在调整。


在过去,只要要求孩子做到学科成绩好即可,但是在未来,不仅仅是学科成绩要好,还需要培养1-2项特长,综合能力强,才是真的强。也就是扭转“唯分数”的应试教育,注重高分高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而作为家长,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实现学科+素质双线发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