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告诉你,朋友不需要太多,真正聊得来的一个就足矣

发布一下 0 0

人这一生,除了父母亲人,唯一能非常了解我 . 们的就是另一半了。但是,无论男女,总有一些话、一些事是这些人不能共同分享与帮持的,而某个朋友却能成为这样的人。

很多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或许只有一人会在你的生命里驻足

我说的朋友不是说你们必须兴趣相投,也不是非得要有的聊,只是你觉得和他(她)说话踏实,看到或想到这个人就觉得心安。我们从上学到步入社会,会结交许多朋友,但真正能让你觉得踏实的朋友恐怕只有一个,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当然,我希望你是有这样朋友的人。

相遇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很多至交好友,随着人事变迁,一点点在我们的生命中隐形,终至消失。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终究难敌岁月消磨。人生无常,大部分人,只能陪你一程。

纵观历史,君臣将相很难有知己朋友的,而诗人往往比较重情义,因为他们更喜欢真情流露。中华诗坛的好朋友不少,比如李白和杜甫,白居易和元稹。但是能够像柳宗元和刘禹锡这样同甘共苦,惺惺相惜的朋友就很少了。

柳宗元告诉你,朋友不需要太多,真正聊得来的一个就足矣

柳宗元的朋友也很多,像当时的韩泰、白居易、元稹、陈谏、凌准、元稹、程异、陆质、吕温、房启等人。但这些朋友都没有真正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成为知己的人,只有刘禹锡是那个可以聆听并关怀柳宗元的人。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有多甜呢?两人相差一岁,同样出身名门,同样年少成名,同年科举考试,后来一同来到了御史台工作,两个人从好友成为了同事。但是他们的遭遇却很苦,因为他们和王叔文一起搞改革也就是“永贞革新”,结果失败,王叔文被杀,而柳宗元和刘禹锡两人也遭到了贬谪,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流放道路。在流放的时间里,两人一直以诗词互诉衷肠,共同慰藉着彼此的心灵。

刘禹锡相较柳宗元心态要好一些,虽然几经磨难,但是却不改热血本色。即使生活苦难,仍旧写下了名扬四海的《陋室铭》。但是柳宗元就没那么好心态了,他很忧郁,有点“丧”,只能写下 那首千古名作——《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告诉你,朋友不需要太多,真正聊得来的一个就足矣

“千万孤独”的《江雪》,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忧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后来,二人再招被贬,并且是更为偏远的地方,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则是广西的柳州。相比之下,刘禹锡的被贬之地更远一些。这一次柳宗元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他要求自己和刘禹锡对调,自己去荒凉的播州,而让好友刘禹锡去相对好一些的柳州。原因很简单,因为好友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年老体弱受不了长途跋涉。终于有人被感动了,出来帮忙,说那也不用互换了,刘禹锡你别去播州了就去连州(广东西北部)吧。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这一次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则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分别之时,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歧路在前,柳宗元先作《衡阳分路与梦得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此诗似含规劝之意,虽为老友,或柳宗元对刘禹锡累及自身获贬恶州的《桃花诗》不以为然吧,刘禹锡似有所悟,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曰: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有所思”,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老友的观点。柳宗元又作《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这首诗隐约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将两个人的经历和未来的期许都写在了诗里。“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二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相同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要分开了彼此要各奔东西。这是一种别离时的难舍,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担忧。“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经历过太多的人生磨难,多么希望回归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如果皇帝能开恩让我回家去种地,我希望到了晚年和老友在一起彼此成为邻居,一起作伴。这是一种多么美好,多么简单的愿望啊!隐居田间,耕种田野,与老友相伴,一起安度晚年。

柳宗元告诉你,朋友不需要太多,真正聊得来的一个就足矣

但是愿望那么简单却难以实现。正像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谊,彼此惺惺相惜,却总要分隔两地。对此,刘禹锡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都写了两首诗了,柳宗元还是依依不舍,再作《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回想这一生,不知道今日一别,什么时候还能见面呢?

刘禹锡以《答柳子厚》相赠: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他们俩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早就达到了巅峰,超越了朋友,成为了彼此的亲人。也许真的是一语成谶,柳州就是柳宗元最后的魂归之地,自从这次分离之后,柳宗元极度伤心,他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没有了好友的慰藉,没过几年他就离开了人世。一代文学大师,直到死也没有回到故土,没有和好友刘禹锡在一起,他们终究没有成为“邻居”,柳宗元永远地留在了柳州。

知道朋友死后的刘禹锡悲伤难过,他整理了柳宗元的诗稿写成《河东先生集》,并抚养了柳宗元的孩子,做到了一个朋友能做的所有事情。又过了几年,超长待机的刘禹锡又回来了,结束了二十三年的流放,一个人回来了,这一次没有了好友的陪伴,他再次回到了玄都观,仍旧写了一首诗,仍旧很辛辣很讽刺,此刻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柳宗元。老朋友,你在哪里啊?一起享乐的不是真朋友,只有一起患难与共的才是真朋友。此刻,刘禹锡哭了。

柳宗元告诉你,朋友不需要太多,真正聊得来的一个就足矣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朋友。有患难之交,也有市道之交,有同窗之交,也有酒肉之交,有八拜之交,也有点赞之交……但不知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那种可以让你卸下所有面具和铠甲,抛开一切顾虑和犹疑,毫无保留地付出与相信的朋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708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