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发布啦 1 0

作者|宁镜诚

毛家第三代后人之中,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长相恐怕和外公最为神似。

除了轮廓相像外,孔东梅和毛泽东一样,下巴上也长着一颗痣。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甚至不用介绍,就能一眼认出她。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对于孔东梅而言,外公毛泽东既熟悉又陌生。多年之后,孔东梅也曾感慨道:“仔细想来真应该感谢外公,是他救了我 . 的命。”

孔东梅为何这样说?外公毛泽东在她心目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印象?

本期节目,请大家跟随笔者的文字,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

一、

孔东梅的母亲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

1959年,当时正在读大二的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坠入爱河。两人本是中学同学,彼此也了解,这段水到渠成的爱情也得到了毛泽东的祝福。

在两人正式谈婚论嫁前,为了破除李敏的门第观念,毛泽东曾多次让女儿看一看《打金枝》这段京剧,意在让她明白自己婚后该怎样对待孔令华及其家人。

父亲此番用心良苦,让李敏深受感动。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那一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那一天,毛主席很高兴,平常不大喝酒的他在婚宴上频频举杯,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婚后,李敏便和丈夫孔令华一起,住在中南海。

1964年,李敏一家正式搬出中南海,住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

自打搬出中南海后,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也被收回。要进中南海,就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

更让李敏觉得不容易的,是逐渐回归百姓生活的过程。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平时她将孩子安顿好后,就会自己动手烧火做饭。一开始,她连木柴和煤球都不会搁,直熏得满眼泪水,一屋是烟;学蒸大米时也一样,把握不好水量,要么做成了夹生饭,要么干脆就煮成了粥。

好在丈夫孔令华也不介意,有啥吃啥,一律说好。

在此期间,她经常拿父亲的话安慰自己:“吃得少,活得好,吃得简单,活得自然。”

搬出中南海一周后,李敏回家看望父亲。

“娇娃!”父亲一见李敏,就用自己宽厚的大手抚摩着她的肩头,“娇娃,爸爸想你呀!……”

“爸爸,我有点儿会做饭,会炒菜了。”李敏将自己新学会的生活技能告诉父亲。

“好,好,靠我不行。靠自己的双手比什么都强,什么都能办到。”毛泽东听到女儿这么说,眼里满是欣慰。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毛泽东的这种价值观对李敏影响颇深,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家风在此后多年,也贯穿于李敏教育孩子的种种场合。

她让儿子穿丈夫穿过的衣服,甚至女儿孔东梅也穿过哥哥的衣服。

李敏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印尼总统苏加诺送了咖啡和牛奶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孩子们嘴馋,于是先煮了吃,但此事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于是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在会上,他严肃地告诉大家,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还有多少人吃不饱,所以大家的生活不能超标。于是,从那以后,大家伙的早饭都是稀饭、咸菜、馒头片。

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事,都是李敏教育孩子最好的素材。

每当想起这些经历,孔东梅都会湿了眼眶。她说:“虽然母亲经历了苦难,但她和外婆不同。母亲是一个非常爱家庭,重视家庭的人,一辈子相夫教子,非常贤惠温柔的女人。她的生活简单、平静。”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二、

话说李敏怀着孔东梅时,内心其实十分纠结。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困难,她担心生下孩子养不活,所以一度想到放弃。

毛主席得知女儿李敏的顾虑后,暖心地告诉李敏,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生活费不够的话由他负责。

毛主席的话无疑给了李敏后盾,她这才下定决心把孩子生下来。后来每当孔东梅想起此事,都会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1972年,孔东梅出生于上海。她出生后,母亲李敏拿着孔东梅的照片给毛泽东看,想让毛泽东给外孙女起个名字。

毛泽东看着照片,发现后代中唯有这个孩子和他一样下巴长了颗痣,欣然为孩子取名“东梅”——“东”取自他自己的名字,“梅”则是毛泽东的平生最爱,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外孙女的珍爱。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孔东梅的童年是和外婆贺子珍一同度过的。

孔东梅回忆自己成长的环境:“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

在孔东梅的印象中,外婆总是坐在院中的一把长椅上,望着远方沉思。

当时,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时常在北京上海两地跑。每次来上海,他们都会带来毛泽东拿给贺子珍的信和礼品。因为那个年代北方蔬菜不多,所以贺子珍也会装一些新鲜蔬菜,让女儿李敏给毛泽东带过去。

孔东梅因为没见过外公,所以感觉他有些神秘。孔东梅对外公的印象,都是来源于母亲的讲述。

孔东梅说,1949年,母亲李敏刚从苏联回国时生活比较艰苦。母亲和大家一样吃大食堂,每天步行上下学。外公是一个慈祥的长辈,但对后代的教育也非常严格,他经常教导孩子们做人要低调不能太张扬,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生活要向下看。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1978年,6岁的孔东梅被接回北京上小学。初到北京,孔东梅“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毛泽东画像,沉甸甸的,感觉冥冥之中,外公保佑着我们,心里觉得挺踏实的”。

上学后,父母经常告诫孔东梅,不要过多地提及自己的身份,要非常低调,要跟同学、老师打成一片相处好。

作为母亲的李敏在教导子女时,不会采用说教的形式,说你是谁的后代,你就得怎么样。李敏会非常尊重子女的意见,但是也会提出她的看法,哪些正确或者不正确,最后还是让孔东梅自己选择。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父母对孔东梅的教育,让她明白: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上中学时,当孔东梅听到老师和同学议论:“你知道她的外公是谁吗?”她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长大,不依靠外公的光环生活。

三、

1992年,孔东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

刚成为一名大学生时,孔东梅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个小书店,每天既能读书又能解决生计问题。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4年后,她顺利从大学毕业,进入刚刚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在这家公司,孔东梅作为创始人从端茶倒水打杂做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每晚忙到9点多都是常有的事。

在此期间,她不仅锤炼了自己的能力,还和丈夫陈东升相识。

1999年,孔东梅父亲孔令华去世后,母亲李敏的身心受到冲击,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孔东梅身上。

孔东梅提及这段经历时,曾总结说:人越是逆境,越是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越冷静。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就在那一年,孔东梅碰巧遇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为了帮助家里走出困境,孔东梅决定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

孔东梅说:“当你下了飞机,拎着皮箱,谁都不认识你,你就是孔东梅,沧海一粟,淹没在人海中。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我开始安静下来,逐步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正如她所说,远在异国他乡,没有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她也逐渐开始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赴美留学的那段日子,让孔东梅深有感触的是,当看着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时,她泪流满面。

孔东梅说:“我一边读一边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在异国学习的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老’留学生,4岁出国的妈妈是‘小’留学生……从外婆到母亲,她们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2002年,孔东梅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第二天就选择回国。

后来,她去了很多毛泽东生前工作和战斗的地方走访,并将其记录了下来。

一年后,孔东梅写下《翻开我家老影集》一书。书中叙述了毛泽东一家三代女性的情感和人生历程,但让孔东梅意犹未尽的是,因为篇幅影响,很多关于外婆贺子珍的故事还没有写完。

就这样,她又写下第二本书《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这部作品站在毛家后代的角度,把贺子珍对毛泽东的回忆和讲述重新还原,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传奇。

后来的《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更是通过采访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首次披露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往事。

2009年,孔东梅又推出《毛泽东箴言》,书中选择了360条毛泽东语录,从观世、正己、待人处事的角度,重点放在一些对于生活方面有所启迪的地方。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孔东梅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红色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时代相结合,用新的视角诠释“ 红色经典”。

有记者曾问孔东梅:“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毛泽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人们谈到你,第一反应还是说‘毛泽东的外孙女’,你有什么看法?”

孔东梅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别人关心你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某个特点。很多人问过我,你是毛泽东的外孙女,会不会感到很有压力呀。其实我觉得这要看怎么对待这种压力。对我而言,它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不会特别在意,甚至可以说感觉不到了。我和其他人一样在生活,我先做我自己。”

在孔东梅看来,毛泽东外孙女的身份就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人们非常关注,这个关注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你做得好的时候,别人会赞扬你,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后人;做得不好的时候,人们也会加倍地批评你。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名字由毛主席所起,曾感慨:外公救了我的命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期间,在各路明星纷纷捐钱并大肆宣扬的同时,却有一笔4500万元的大额捐助悄悄打入了捐款账户。

那笔钱来自于东润基金会,它默默无闻地持续捐助武汉一个月,在网上却没有半点宣传。而基金会背后的创始人,正是孔东梅。

低调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我想,这是孔东梅从老一辈身上学习到的。

一一END一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778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