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詹姆斯,你的战俘啊!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俘营中,我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1979年,刚刚抵达美国不久的刘禄曾,受到朋友邀请来到了美国曼哈顿一家餐厅用餐时,一个眼里翻着泪花的男子,紧紧拉着她的手。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刘禄曾满是错愕,但是随着詹姆斯的解释,记忆如同翻江倒海,将刘禄拉回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
那么,刘禄曾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经历呢?为什么这个叫詹姆斯的美国男子,会说自己曾在朝鲜战场上是她的战俘?而作为战俘,为何在遇到战胜自己的人时,会如此激动?
从千金大小姐到战地女翻译
刘禄曾出生于1928年,她的父亲和叔叔都是上海知名银行的主管,家庭条件非常优渥,住在上海闹市区一幢三层小洋楼里,过着千金大小姐一般的生活。
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刘禄曾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与上海圣约翰大学齐名的东吴大学法学院。
1949年5月,在解放战争的热潮中,有着远大抱负的刘禄曾曾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文工团,但是由于身份是资产阶级小姐,所以被部队拒之门外。
被拒后的她并没有参军放弃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第二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传遍了神州大地。
刘禄曾再一次向部队报了名,这一次她如愿被部队录用了。因为由于语言不通,中国志愿军与在战场上抓到的美国战俘不能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所以急需一批懂英语的翻译人才来到志愿军的队伍里。
就这样,刘禄曾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成功领到了一身宽大 厚实的棉军装,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分配到了志愿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担任英文翻译。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联合国军”共投入了6万人的队伍向我军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作为一名英文翻译,在上甘岭前沿阵地高达399米的坑道里,刘禄曾每天的工作就是冒着生命危险,不间断通过广播向美军喊话。
坑道里有上百名士兵,属于刘禄曾的地盘就只有三个炮弹箱子,一天到晚吃睡全在这里。在这些人中,刘禄曾是唯一的女生,战士们对她也是非常照顾。
虽说是战场上但也充满着温情,这些战士们时常会向她提出些小要求,比如唱个歌听,或者是放段音乐。
对于战士们的要求,刘禄曾也都尽力满足,因为她深知生活在战场之中,前一秒还说说笑笑的大家,下一秒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
工作的时候,因为在白天不能使用扩音设备,所以刘禄曾就拿着一个长柄喇叭,通过坑道上的洞眼,朝着对面不足百米的美军用英语喊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会绝对保证战俘的生命安全!不要在美国侵略朝鲜的非正义战争中送死!要和平不要战争!”
她的声音洪亮圆润,战场上的敌人听得一清二楚。到了晚上,广播小分队就用手摇发电机通过安装在山顶上的大喇叭继续对敌广播,念被俘士兵书信或者阵亡士兵未寄出的家书。
因为刘禄曾动听的声音,再加上充当音乐主持人时幽默的谈吐,被当时的美国士兵称之为“夜莺”。
甚至于战争结束后很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每天都要收听的播音员小姐。
让战俘感受到了尊重
除了广播之外,刘禄曾还有一份工作就是对押送至兵团政治部的战俘进行初审。随着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大批的联合国军被押送到了这里,开头提到的詹姆·柏特纳就是在这时候被俘送到兵团部来的。
有一天,在战俘营中,刘禄曾发现有一位美国士兵经常歪戴着帽子,拖着个鞋,完全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士兵的样子,于是便向身边的同志打听了一下。
原来詹姆斯是美陆战1师的一名新兵,刚入伍就被拉上了战场。并且刚一上战场就成了战俘,而且还是我军打扫战场时零星集中起来的。
看着整天在战俘营中没精打采的詹姆斯,刘禄曾就专门对他进行了提审。
“你是怎么到战场上来的,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无精打采,有什么心事吗?”刘禄曾用她温柔地声音,对詹姆斯说着,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一般,完全没有战胜者的傲慢姿态。
随后就听见詹姆斯低着头说:“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上战场时随军牧师曾摸着我的头说‘詹姆斯,去吧,上帝与你同在,我会每天为你祈祷’。可是上了战场上,我啥都没干,一枪没打就成了战俘,我现在对极度的信仰感到了动摇。”
刘禄曾觉得这个士兵似乎也并不是那么想要战争,于是打算以他为突破口,了解美军方面的情况。
刘禄曾曾经问詹姆斯:“你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吗?”
詹姆斯则单纯地说:“报纸上没有说战斗怎么厉害,只是说东方姑娘长得漂亮,朝鲜的苹果又大又甜,并且到战场上来能够抵消刑期,所以我就来了。”
随后又义正言辞地说:“况且我们到战场上是阻止你们侵略朝鲜的!”
听到詹姆斯如此执迷不悟,刘禄曾有理有据地说:“你们才是真正的侵略者,你想想要是我们侵略朝鲜,朝鲜人民又怎么会和我们一起来反击你们?”
说到这里,詹姆斯没有接话,开始试图转移话题。
据詹姆斯说,自己出生在佛罗里达州,父母离异后18岁就开始自己谋生。因为打群架所以别拘留所以工作也没了。
后来因为偷了饭店客人的一辆汽车外出旅行所以被法院判了刑。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了,在美国政府的欺骗宣传中,詹姆斯只要当半年联合国军就可以抵消刑罚,所以他就来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一枪没放就成了战俘。
了解完詹姆斯的情况之后,刘禄曾认为,詹姆斯是生活在美国底层受压迫的穷苦百姓,是完全可以被改造的。
由于这些战俘在这里只能滞留3天,所以随后这批战俘就被送到了志愿军总部的战俘管理团。可是没过两天,刘禄曾就收到一名志愿军的战士的报告:“有个高个子不听指挥,不愿意出去背粮。”
闻讯刘禄曾赶过去一看,正是詹姆斯。只见詹姆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表情看起来非常痛苦。
刘禄曾走过求摸了摸詹姆斯的额头,有些发烧。随后便找来军医给他诊治,并且向领导报告了情况。战俘营营长特地批准詹姆斯不用去背粮,并且在后送过程中允许乘车。
当时詹姆斯得知这个结果之后,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他愣愣地看着刘禄曾许久,他本以为自己会病死在敌军这里,却没想到受到这般优待。
当天下午,刘禄曾再次前来检查战俘的情况时,詹姆斯主动找到了她,告诉她:“如果用木材在驻地上面搭成‘P、O、W’三个字母就可以避免美军轰炸。”
虽然詹姆斯的建议并没有采纳,但是刘禄曾察觉到,詹姆斯已经开始在尽自己努力帮助志愿军了。
而之所以没有采纳,是因为刘禄曾觉得美军不会因为几个字母就停止轰炸,这也只是美军欺骗战士们上战场的伎俩,但是刘禄曾并没有说出来。
在刘禄曾的帮助下,詹姆斯开始有了很大转变。他积极向墙报上面写文章,还把在战地的事情写成了家书寄给唯一的亲人——他的女朋友。
在墙报上,他写道:“在被俘之前,我以为俘虏就一定会受到虐待,所以我的态度也非常敌对,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经过了亲身体验我才知道真正的‘宽大政策’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我没有被当做战俘,而是志愿军的朋友,尤其是最早审讯我的一位女军人。”
在詹姆斯的带动下,不少的战俘主动交代实情。
与“敌人”意外相逢
后来,刘禄曾还多次到志愿军战俘管理团打听詹姆斯的变化和表现,关心他的生活情况,詹姆斯对刘禄曾也一直心存感激。
但是签订完停战协议之后,两位因战争结下的跨国友谊就此断了联系。也许是天定的巧合,让刘禄曾和詹姆斯的缘分并没有因此打住。
阔别近30年之后,刘禄曾和詹姆斯这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还会再次重逢。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刘禄曾通过精湛的英文能力当上了中国国际陆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
1979年初夏,刘禄曾应邀来到了美国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在此期间,美国人的热情好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个明朗的早晨,受到老同学的邀约,刘禄曾来到了当地白罗克博物馆参观游览,恰逢博物馆工作人员每月一次的聚餐。
博物馆馆长得知刘禄曾是中国的客人之后,热情地邀请她一同参加聚餐。抵不过美国人的热情,刘禄曾随朋友一同前往,餐厅老板得知有中国客人之后还特地让厨师做了一道中国的扬州炒饭。
聚会席间,大家相互举杯问候,气氛十分热烈友好。忽然刘禄曾觉得有一个身材微胖的美国男子看向了自己。
这名男子高个子,棕黄色的头发,尖下巴蓝眼睛,刘禄曾心中一动,说不上来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几乎就在一瞬间,这名男子就穿过人群,大步朝她走来,脸上挂着欣喜又有些震惊的表情,激动地说:“请问您是不是来自中国,是刚来还是一直在这定居?”
这位美国男子激动地嘴巴一直颤抖,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刘禄曾也有些奇怪,自己怎么会对这位美国男子这么眼熟,于是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听到刘禄曾的回答,这名男子突然一把握着了她的手,激动地久久说不出话。眼睛里翻滚着泪花,过了许久才用变了调的英语高声说:
“你姓刘!还记不记得在朝鲜的战场上?你曾以志愿军战胜者身份和我这个联合国军相处过!圣诞节的时候你发给我的礼物,一个写着‘和平’的小别针,现在还在我家保存着。”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刘禄曾一开始显得有些错愕。但是接下来脸上的错愕就换成了惊喜。
“是的没错!我是詹姆斯·柏特纳。”当美国男子说出自己的名字时,一下子就唤起了刘禄曾内心最深处的记忆。
刘禄曾此刻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颤抖地握着詹姆斯的手不停地问:“詹姆斯?真的吗?真的是你吗?”
刘禄曾和詹姆斯的故事很快就在宾客中传开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向刘禄曾问好,因为这个巧合整个大厅都沸腾了起来。
他们谈起了那场战争,谈起停战后的情况。过去本来是一段不愉快的历史,如今谈来却另有一番情趣。
作为昔日战场上的敌人,如今重逢后的异域朋友,他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刘禄曾感慨万分:“大概是和平的力量促成了我们这次重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