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曾经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自从唐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在梁武帝时期佛教发展更是达到了极其繁盛的状态。但受到古代封建思想的因素,寺庙当中出家为僧的大多数都是男性。
直到近现代开始,人们思想逐渐解放,女性在寺庙当中才逐渐的增多,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有着大智慧,并且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女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建国之后的仁义师太 ,而她身上发生的奇妙故事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圆寂之后在缸中坐化三年,身体竟然没有腐烂。
一、佛教传入
不得不让人赞叹佛教的精妙,佛教又是怎么回事呢?中国的本土教派其实并不是佛教,而是道教,古代帝王当中信奉道教的人也不少,大多数都是为了求仙问道,能够长生不老。但是今天更多人所熟悉的恐怕却是佛教,其实这离不开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功劳。
而故事西天取经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白马驮经书让佛教在中国遍地生花。自从唐朝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地位在中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两个朝代最为鼎盛,一个便是唐朝。另一个便是梁朝。
唐朝时期武则天登基称帝后,甚至还建筑了一个十几米高的佛像。徐克导演在《狄仁杰通天帝国》的案件当中调查时出现的大佛像,便是参考了这个原型。另一个便是梁武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不仅在她当政时期修筑了众多寺庙。
甚至还自己多次出家做了和尚,其中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述的就是梁武帝时期寺庙众多的现象。但是受到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女子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多事情都是男子去做的,女子只能在家中裹小脚。
直到近代,才有了更多的女性信奉佛教,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一部分有超群智慧的女性选择了出家为尼,其中让人最为惊叹的便是参加过朝鲜战役的仁义师太,一个出家人为何会参加到朝鲜战争当中呢?到了战场又能做什么事情呢?这就要和仁义师太非凡的经历有关。
二、仁义师太去朝鲜
仁义师太出生在辽宁省一个世家大族当中,由于家庭当中的实力雄厚。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医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更让家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女孩还对佛教十分感兴趣,很喜欢读一些佛教的经文。
果然长大之后,这个小女孩选择了出家,虽然出家为尼,但是有一件事情她始终都没有放下,甚至在出家之后还考选考取了中医大学,不仅如此,在国家需要救援人员的时候,仁义师太还义不容辞的加入到解放军队伍当中。
当时正是一九四几年中国开始奔赴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当时的美国战斗力十分强大,战场上的伤亡无数,正是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仁义师太正好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于是她选择了奔赴朝鲜战场。
一是发挥了自己的所学,二是救助了大量的伤员,这在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毕竟战场上枪弹无言,而且远赴她乡,人生地不熟,很多生活环境都变化了,在加上自己是一位僧人,但这些都没有阻碍她成为一名医护人员,仁义师太才是真正印证了“仁义”两字。
有爱国的热心,也有救人的慈心,所以佛也在护佑着她,后来回到国内仁义师太开始潜心的钻研佛法。突然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嘱托自己的弟子,告诉她们这几天不用给自己再送粮食。说自己可能要圆寂了。
并且自己圆寂之后也不要将自己火化,找来一口大缸,把自己放在缸中就可以。果然,没过几天仁义师太在这样断粮七日之后圆寂了,徒弟们按照师父临终前的意愿,把她放在了缸中。
后来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是,三年之后她的徒弟突然发现,仁义师太的身体竟然没有腐败,甚至还保留着生前的一些特征。这才没有让徒弟们把自己火化,这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同时也不得不惊叹佛门的奇妙。
仁义师太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她奇妙的佛法修为,身体可以3年不腐化,更因为她仁慈的救人之心,她本来是已经出离尘世的僧人,本来可以一心向佛,不问世事,但她却没有选择隐世居于山林那样的生活方式。
三、总结
而是在国家危难的战争之际,依然投身到了靠美元朝的前线去救助伤员。这才是人们赞叹她,惊叹叹佛法妙意的缘由吧,而我们今天所赞叹的一些人,其实也都并不是其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件,主要是因为她们身上高尚的品德和道义,让人惊叹。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虚云法师,百岁老人的年纪还在为国家的兴亡命运堪忧,四处游走,想着抗战救国,可能这才是佛教导众生的意图,心存仁爱之心,行世人难忍之事,而他们留下的精神品质才是后人应该传扬赞颂的。
生于那个时代的人连生存都难以保障,但就是在那样漂泊的岁月当中却沉淀出了一批伟大的人,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有无畏,所以才得以后世流传,“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两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