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发布一下 0 0

世界宽广,亦要立足故乡。一一一题记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是我在家乡生活求学的十年,也是我参军后最让我怀念的十年。印象中,八十年代的沂蒙山农村基本上处于原生态,生活虽然清苦,但人与人之间交往朴实朴素,精神上充实,物质上很容易满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着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我的故乡,山青水清,风景秀丽。全村因势而建依地而居,从山上到山下,从上梁到下梁,零散又不分散。一条小河纵穿南北,蜿蜒曲折,顺流向北。汛期时,洪水急流,水深至一米多,平时涓涓流水干净透明。在村西,也有一条河,它从西山而来,水流大于前者,河水两边水草丛生常年青绿。这两条小河,最终在村北桥下的大河道汇合,流入村北的大河。这条大河,没有任何污染,它不仅是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更重要的是它滋润了庄稼,养活了人们,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在记忆里,那时候夏天的雨和冬天的雪都特别大。每到雨季,山洪暴泄,河水发得很大。冬季则大雪弥漫,寒风刺骨,河道里都结成一连串长长的冰层,顺着河水的流向一直向北绵延,颇为壮观。河水很少干涸,四季水流清澈,村民们在这里洗衣洗菜,引河水浇菜浇地。夏天,水比较深,河里面鱼虾蟹很全,鱼有野生鲫鱼、草鱼等,也有野生甲鱼。

夏夜是漫长的。吃完晚饭后,经常和小伙伴们带着水桶拿着手电筒,到河里面照淡水小螃蟹。夜晚也是它们出来觅食的时候,在雪白的灯光下跑得很快,于是赶紧用手把它按住,有时手被它夹破,那是常有的事。一个晚上通常抓半水桶,带回家后用盐浸泡一天后,再用油煎格外嫩美。捉鱼时,我们会集中在河中的浅塘,大家一起下水摸,鱼受到惊吓便四处乱窜,有的被踩在脚底,有的则碰到手中。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也快,当抓到鱼时兴奋的不得了,幸福感爆棚。至于小虾,可以用罩笠去捞,多得时候能捞不少,味道也很好。那时候的农村,捞鱼摸虾不是正经的事,但对于孩提的我们却是难得的乐趣,它不仅仅是改善生活的牙祭,更多的丰富了我们的少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村北的大河,雨季时河水能没至我们胸部以上,夏日,我们常在那游泳洗澡。下午河水温热,趴在水中或俯或仰任流水冲过,望落山夕阳,看河边树木林立,心情美好。此刻,蝉声不绝于耳,声声嘶鸣,偶尔有凉风吹拂,非常舒服,现在回想起来仍旧留恋!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沂蒙山,山连着山,连绵起伏。我们村的南面是南山,翻过这座山即是沂南境内,向东则是沂水。

这座山的主峰上面,还留有八路军抗日留下的掩体建筑,全是用山石垒起的,结实又实用。沿着南山往西走约三公里多,是我们邻村龙虎寨村。这段的山已接近陡峭,其中在离地面约70米左右,有一山洞比较出名,当地村民称其为龙虎洞。洞口高约两米,长约三米左右,里面是天然溶洞,钟乳石散布四周。洞内面积约三四百平方,曲曲折折呈不规则形分布,里面有多处天然泉水。在洞口东侧,有一条人工入洞小路,从下往上爬,有五大石台阶,各台阶相隔十米左右,每条台阶上都凿有小洞便于人们当抓手攀爬。

小路很窄也很危险,小时候每次爬的时候都紧张害怕。听老人们说,当年日本鬼子扫荡时,这个山洞藏了好多百姓。日本鬼子发现了,却不敢进攻,只是在山下放冷枪,其中,一个村民在洞口观看时,被鬼子打死了。后来,由于敌后有八路军的枪声,鬼子就没过多停留,匆匆逃窜了!这洞,救了很多百姓,时至今日,仍然被村民们所敬重。

山上物产丰富,最出名的是蝎子。全国只有沂蒙山区的蝎子有十条腿,其它地方则八条腿,故称“沂蒙全蝎”,其药用价值很高,既是一道美味,也能祛寒去湿。小时候,每逢惊蛰前后,我会和其它小伙伴一起上山去抓蝎子。蝎子多藏于通风取光好的石头底下。我们把竹筷劈开,中间放个小棍,做个简易镊子,然后找一个有盖的小瓶用来装蝎子。爬上山后,挨着找石头掀。掀起石头,当发现有蝎子时,用镊子夹住其尾部蝎针,任其反抗也不怕,然后放入瓶中盖好。若蝎子逃跑,则不用慌张,蹲下来用嘴冲它吹风,它见风则停。

那时候,每天都有收获,等积攒到一两百只后,我们就步行两公里左右,去公社(现在叫镇)驻地农产品收购站去卖,有时候卖20多元,那满满的收获感油然而生,能兴奋好长时间。而今,家乡已变了模样,小河已经干涸,大河也已微弱无力。2011年左右,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兴建了水泥厂,从此挖山占地,灰尘污染噪音轰鸣,当地生态遭到了破坏。庆幸的是,随着环保整治的力度加大,各种补救措施及时,目前正逐步恢复,但已无往日原风景的美。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沂蒙山区的人们,勤劳善良,憨厚老实,民风淳朴。八十年代的沂蒙山村,相对封闭,大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友好,交往真诚。小时候,村子里人多也热闹。人们在农闲之余经常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或打扑克或下棋,妇女们拉家常,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农忙时,村头里人少了,田野里人来人往。大家忙忙碌碌,虽脸上流着汗水,心里却乐开了花。那时候,土地已包产到户,大家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虽然脱离了集体,但无论谁家有困难,都能互帮互助,人情味很浓。1991年底,我入伍武警北京总队,从此离开了家乡。期间,每次探家时,乡邻们都热情地打招呼,也经常到邻家去玩,在一起时,大家谈起了过往,会说很多家乡的人和事。说着说着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久违感,人虽离乡多年,却从未忘记家乡,这份情感深深埋藏在心中,永远都不会改变!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2019年10月,恰是深秋的季节,也是母亲离世三周年祭。我驱车六百公里,回到了沂蒙山老家,与姐姐们一起,祭拜我们亲爱的老妈妈。以前,每次回老家都是来去匆匆,这次不知为什么,就想多呆会。一是想看看村里的变化,二是看看能否在路上碰见熟悉的乡亲。

我家老屋在村北,沿南山脚下的路走回去,正好纵穿我们村的大部分。路上,行人很少,碰见的大多不认识。当走到村中我曾上小学的地方时,我停了下来。那校舍早已被村里变卖给个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学校前有一个所谓大空地,还有一条小河,水还流,但水流很小,树叶杂草丛生。当年这里也是放电影的地方,那白色的电影屏幕挂在两树中间时,带来了太多的美好和欢笑。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村曾经的中心地带,人气多也是最热闹的地方。如今环顾四周,房屋萧凋,人也大多已离去。有一个老四合院里,里面曾住了好几户人家,现今却只剩一人,让人不免心生凄凉!唯有那当年的石碾,依然在路东的墙角,历经风吹雨打,始终沉默不语,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那曾经的往事……

回到老屋时,姐姐们已经在等着了。院子里长满了枯草,我们拔了大半天。房子里还如以前,母亲的遗像还放在桌子中央,静静地凝视,依然能感觉到她老人家的慈祥目光。中午,在我们村小饭店请部分父老乡亲吃饭。席间,大家相聚,举杯相碰,感情纯朴自然,这亲切乡情,这样的相聚,我永远怀念!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屈指算来,从1991年底参军离乡到现在,已三十年了。由于工作的原因,这期间虽经常回去却并没有长留,但对家乡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是越来越深。以前,村子里人来人往热闹的像过年,如今,那些曾经熟悉的人,走的走,散的散,搬的搬,小时候常见的长辈们都不见了,长大的儿童却尽显陌生,忽然感觉,自己竟然变成了家乡的匆匆过客!

漫漫红尘,坎坷历尽,已学会淡定从容。这么多年来,从故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人生之中,总有一段路要自己走,总有一些问题要自己面对,总有一些伤痛靠自己去治愈。在困难的日子学会靠自己,安慰自己,激励自己。因为,孤独不是必须承受的结果,而是忠于自我的选择!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我们经常会说,时间会磨灭一切。人到中年,历经沧桑,才发现:原来内心中要的风景,竟是家乡的风景,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却愈发持久渐深!因为,它是游子心中唯一可以安静灵魂的居所…

有人说,娘不在了,故乡就是母亲!是啊,故乡,是每一个游子在内心中永远牵挂的地方,那段斑驳的岁月对于我来说,永远也不会忘记,每当想起时,总是热泪盈眶!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在外漂泊的人: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青丝染白霜……

重温家乡岁月:祝你踏过万重浪,不忘家乡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