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秦始皇本名嬴政,因为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本以为能够千秋万代,但是秦朝二世而亡,被刘邦取而代之。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建立了三大奇迹,有万里长城、阿旁宫和秦始皇陵,其中万里长城永世不倒,秦始皇陵规模震煞千古,唯有阿旁宫被附之火炬,留下一篇《阿房宫赋》,让后人对阿旁宫魂牵梦绕。
古人对于血脉的传承,极为看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秦始皇留下了丰功伟绩,那么其血脉是否留下?秦始皇的后人,如今遍布何方?如果是以下四种姓氏的人,则可能是秦始皇的后人,为哪四种姓氏呢?
事情还得从商鞅变法开始说起,战国时期,七雄角逐,秦国的国力变强,其中便得益于秦献公推行的商鞅变法,然而凡事都有利弊,商鞅变法也有其残酷的一面,古籍这般记载道:“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
秦献公的其中一个儿子,名为“嬴季昌”,他因为反对商鞅变法,而遭受到迫害,为此,嬴季昌的后人,逃离到了奉家山一带,以地名为姓,易姓氏为“奉”。
战国时期,秦国的实力并不是一跃而上的,当时的赵国实力尚且强大,为此,秦国不得不将皇子送往赵国当人质,也就是所谓的“质子”,恰巧这位被送去赵国当质子的皇子,正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
秦异人在赵国,迎娶了赵国豪门千金,也是吕不韦姬妾——赵姬,生下一子,他便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的记载:“(秦始皇)名为政,姓赵氏”,因此,秦始皇最初在随母姓,姓“赵”
传说中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仙,寻求长生不老药,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常态,纵使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无法规避,秦始皇临终前,本想将衣钵传给长子,也就是公子扶苏。
然而,秦始皇的这一旨意,被赵高等奸臣隐瞒,最终为庶出的第十八子,也就是胡亥,夺得了皇位。胡亥为史书所说的“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残暴无能,他对秦始皇的其他皇子血脉都赶尽杀绝,残存的人寥寥无几。
唯独公子高的后人,得以幸存,他们以公子高的名字为姓,改姓为“高”
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为此,秦二世胡亥成为了赵高的傀儡,随着赵高的野心极具膨大,他开始尝试自立为帝,秦二世仅仅继位三年,便被赵高杀害。
赵高继而拥立公子高的后人子婴继承胡亥的皇位,但是只让子婴成“秦王”,想要为其后来篡位做准备。
谁知,子婴在位仅仅五天,便设计杀死了权倾朝野的赵高,子婴收回了赵高的权力,成为了秦三世。然而,形势比人强,子婴仅仅在位四十六天,汉高祖刘邦便兵临城下,子婴见大势已去,投降了刘邦,秦朝正式灭亡。
樊哙建议刘邦杀死子婴,但是刘邦并没有采纳,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兵攻入咸阳,杀死了子婴,大肆焚烧屠杀,将秦朝多年基业,一炬而尽。
秦朝灭亡后,秦始皇的后人,为了逃难,隐姓埋名,或是改姓为“赵”、“奉”、“高”,多年之后,天下太平,为了纪念先祖,有的改姓为“秦”
因此,如果是以下四种姓氏的人,则可能是秦始皇的后人:赵、奉、高、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