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贪官,和珅算一个,他深得乾隆宠爱,左右逢源,步步高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国史馆总裁、军机大臣、文化殿大学士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目眩的头衔,接二连三的往他身上挂。
同时他还掌管内务府,在帮助乾隆理财的同时“顺便”也为自己理好财。
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一说。
史料记载,和珅拥有家产总计8亿多两白银,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250多亿!
实拍和珅府邸,占地六万多平,气派非常
而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多万,相当于一年国库收入的十一倍!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巨贪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关于和珅受宠的原因呢,有一种野史认为,一切都因为和珅的长相蕴含着紫禁城里面一段隐秘的往事。。。。。。
据说,和珅进宫服侍皇帝,乾隆帝忽然发觉他长得很像一位已经死去的雍正帝的妃子,这不禁勾起了乾隆帝的一段回忆。
彼时,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马佳氏,而这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宠爱的妃子,宝亲王当年 17岁情窦已开,常在没人的时候和马佳氏调笑。
不知为何,有天马佳氏误撞到宝亲王的眉际,正巧被宝亲王的母妃看到,她母亲想了个办法,背着雍正,以调戏皇子为名命手下将佳氏拉到月华门勒死。
宝亲王听后急忙来到月华门,此时的马佳氏已是奄奄一息,宝清王便放声哭道是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滴血在妃子的劲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以此相认。
话以至此,马佳氏淌了两行眼泪,便魂归西天,宝亲王又仔细端详了马佳氏的脸面,吩咐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买通宫女,把马佳氏贴身的衬衣脱下来,日夜同眠。
他登基后这件事渐渐淡忘了,和珅样貌酷似马家氏,那脖颈上也有一颗鲜红的血痣,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家氏转世,开始受到万千宠爱,御书房是他和皇上同榻而眠的场所,和珅做出百般娇媚的样子,使皇帝更加相信他是第二个马佳氏。
这种说法浪漫离奇,颇有几分你是我的“白月光”,我是你的“朱砂痣”的味道,那这种说法可信吗?我认为是无稽之谈,首先乾隆的母亲并不是皇后,只是一个妃子,咱们看《甄嬛传》都知道,后宫里面有很多等级,皇后,皇贵妃,妃,嫔,答应,常在等,等级分明,乾隆的母亲不可能有权力赐死马佳氏。
不过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男生女相,容貌秀美之人。
那和珅受宠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 有真才实学
和珅,八旗子弟,少年时代,在咸安宫官学读书。
而咸安宫官学是当时一所优秀的学校,凡是能进入此学校的学生绝非一般等闲之辈,不但品学兼优,而且长相俊秀,个个都一表人才。
因此和珅能进入这所学校读书,也算是八旗子弟中的出类拔萃者。
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而且还有一股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
他在咸安宫学受到了良好而系统的教育,不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掌握了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不但练就了一笔好字,而且在诗词歌赋和绘画能力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由于勤奋好学,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乖学生,也为以后为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像这样勤奋学习优异的学生,老师能不喜欢吗?像这样思维敏捷知书达理的人围观皇帝能不喜欢吗?
就连治他死罪的嘉庆皇帝也承认和珅“精明敏捷,原有微劳足录,是以皇考高宗,纯皇帝加以厚恩”(出自《清史列传》),此话无不无道理!
乾隆37年,和珅任带刀侍卫,当时带刀侍卫,只是满足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和珅则不同,上进心强敢于动脑筋,经常抽出时间进行自学,积累了许多知识,成为清代侍卫中的鹤立鸡群者。
据《朗潜纪闻》中记载,有一天,乾隆接到奏报说牢狱里有犯人逃走。乾隆听后勃然大怒,居然有逃犯在天子脚下溜了。于是在众侍卫面前说了《论语》中的一句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话音刚落,一众侍卫大眼瞪小眼,除了跪地上实在也没别的法子了。为啥呢?因为听不懂,不知道万岁爷到底讲了啥。
彼时的乾隆怜悯的看着手下这些侍卫们,很想安慰一句“读书少不是你们的错”。突然心头又一阵寂寞——居然没人理解朕。
这时候,突然从墙角发出一个声音:“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这个人正是和珅。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负责看守的人不能推脱责任,而这句话是出自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对于《四书》的批注。
一唱一和之余,居然有种“同声相呼“的意味。
乾隆发现在一帮“酒囊饭袋”中居然有个人能听懂,并且回答的十分得体,再定睛一看,小伙英俊潇洒,长的不错。
不久后,和珅被提拔为乾隆的贴身侍卫,和珅也就此开启了其在官场上的平步青云之路。
和珅能得到乾隆的赏识绝非偶然,这离不开他多年的勤学苦读。一句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 善于揣测圣意
除了有真才实学,随机应变,和珅也非常善于揣测圣意。
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在其即位60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嘉庆,选择自己当了太上皇。
关于他禅让的原因很多,当然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说他不敢超越他的先祖康熙大帝,这在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也鲜有来者,也体现了乾隆突破前人的胆识和力量。
所以乾隆想昭告天下,广而告之,体现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
这时候,和珅就给乾隆出了主意,他建议举办一次“千叟宴“。
就是让天底下有名有姓的70岁以上的老头都来北京参加千叟宴,给乾隆祝寿,恭祝乾隆当太上皇。
但是乾隆的生日是正月初四,在寒风凛冽的冬季,这些老头连手都不想拿出来,更别说拿筷子夹菜了。
于是和珅机智的决定在这次宴会中用吃火锅来代替。于是各个桌上摆满了火锅。
你想啊,这大冬天挺冷的,结果上来热乎乎的火锅,吃的东西用热水一刷,气氛也就上来了。
乾隆看大家吃的开心就龙颜大悦,而且据说以后全中国的火锅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流行。这次策划的千叟宴很成功,和珅在乾隆面前又立了大功。
三、 帮助乾隆理财
哲学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说和珅自己的才能和脑瓜子活泛是受宠的基础的话,那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导致乾隆离不开和珅,那就是,和珅能帮助乾隆理财,掌管他的钱袋子,把握其经济命脉。
乾隆41年,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
在此之前,作为皇帝私人金库的内务府、经常入不敷出。
而和珅就任后变着法巧立名目,很快就弥补了以前的赤字,乾隆私人的小金库还出现了盈余。
乾隆爱玩,生活奢侈,喜欢旅行,历史上,也有乾隆七下江南一说,但这都需要钱,和珅为乾隆想了许多“开源”的方法,他俩之间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珅仿佛是乾隆肚里的蛔虫,乾隆一旦在朝堂上下令不要铺张,和珅就在下面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加紧“捐款”。
在各种敛财方式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议罪银制”。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就是说谁要犯罪了,拿一笔钱交到皇上,然后皇上一看,本来应该流放你10年的,然后就改成流放你三年。
而所有的大臣如果想交议罪银的话,就都要交到内务府和珅这来,而不是户部,因为户部需要登记上缴国库,这就等于是和珅给皇上创立了一个私人小金库。
通过议罪银制度得到了巨额银两,有85%入乾隆皇帝个人小金库供乾隆私人挥霍,而和珅据说提成15%。
和珅发明的这个议罪银制度,导致了清朝官场进一步腐败恶化,但这对和珅来说无疑又使他更得到了乾隆的宠幸与依赖。
历史结局
和珅在捧乾隆的时候,得到了乾隆得无上恩宠,无论干了贪污受贿多少事,乾隆总是视而不见,但是满朝文武,恨和珅的人一大堆,包括嘉庆皇帝,果然在乾隆驾崩后第三天,嘉庆雷厉风行地置和珅于死地,公布他二十条罪状,三天后就赐一条白绫让和珅在狱中自我了结。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罪状公布的当晚,正是元宵,他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怀,写了这首《狱中对月》。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相当真实地表现出他此时的处境和心情,他二十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真个是“枉劳神”矣!
关注@志奇阁,每天一个小故事,读历史,悟人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