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奔头,与自己的心态有很大关系,60岁在年龄上是进入了老年阶段,虽然生命的长度我们不能预测,但在生命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去选择怎样生活。对此,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60岁左右是自己新生活的开始:
卸下了工作的重担,远离了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退休后有了自己的时间和自由,身心都放松下来,60岁以前为他人而活,6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了。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去做年轻时想做而没有时间精力去做的事情,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生活中负担相对减轻了。60多岁的人父母去世的比较多了,子女也大都成家立业,自己由忙忙碌碌、操心费力进入了一个相对悠闲的“黄金时期”。子女长大了,就要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生活,整天盯着、插手儿女生活,反而会产生矛盾,让子女反感,即使子女需要自己帮忙带孩子也应避免一切包办代替,儿女已为人父母,该让儿女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问题。夕阳自有夕阳的光芒,经历了人生的沟沟坎坎,能够用良好的心态去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容豁达,随遇而安。
其实周围不少人退休后由于心情放松,有了更多自我保健的时间,这个时期身体反而比四五十岁时更好了。
二、60岁以后仍要有所追求
其实60岁还不算太老。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现在人的平均寿命逐年提高,我们身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屡见不鲜。不要总认为自己老了,暮气沉沉,放弃了对生活的渴望,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提醒自己在人生的长河中还年轻,谁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90岁甚至100岁呢?
应该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尤其不要抵触和畏惧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智能手机出现以后,学会使用者眼界得到极大开阔,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而一些不学的老年人目前在社会上出行、购物都已经很不方便了。所以老年朋友要积极地投入到更新的生活当中去,开心地学习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老有所乐,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当然,60岁以后,人的精力、体力、记忆力等都会走下坡路,那么我们可以慢点学、慢点做,更看重学和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感到了充实和快乐,同时大脑得到了锻炼,这就是收获。如果整日无所事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那就真是没有什么奔头了。
三、60岁以后应怎样对待疾病
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身体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这都是正常现象,毕竟我们的身体零件使用了这么多年磨损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面对这些疾病选择放任不管,不治疗不控制,任由其发展,那肯定不对,但如果整日感到非常焦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当中,这也没有必要。如果您能辩证地对待这些慢性疾病,配合医生科学合理地用药,定期去医院复查,同时结合饮食调整和科学合理地运动,这些慢性疾病是完全可以被控制住的,并不一定会发展出并发症危及生命,我们周围患糖尿病、高血压三十几年健康状态仍然很好的老年人非常多。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癌症都列为了一类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学会与疾病同行,科学治疗控制它比什么都重要。
60岁,从容步入老年时光,尽情享受老年生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