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马某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是今天(5月3日)最大的新闻。
一大早,从新华社、央视新闻到环球网……全网都在发布马某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消息!
一时间,马某某“被抓”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问题也变得更加清晰,起码有这样10个问号可以拉直。
第一,谁是马某某?马某某是谁?
从通稿看,只有一些简短的信息,没有说明这个马某某是谁。
第二,究竟是马某某,还是马某?
当此事成为热点后,网上有两个细节,部分媒体发稿时是“马某”,还有部分媒体发稿时是“马某某”,其中大都是权威媒体。
比如,在第一波发稿中,央视新闻和法治日报都使用了“马某”。
此类消息发布后,在网络空间引发部分猜疑,特别是在朋友圈,不少指向已经比较明确。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央视新闻频道在随后发布的消息中,先前的“马某”已修改为“马某某”。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这种修改很能说明问题。
对此,能得到印证的是,环球时报原总编辑的发文。胡锡进在个人平台发文称“据老胡从权威部门确认,被杭州市国家安全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是“马某某”,不是“马某”。
胡总还在最后强调,写“马某”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从央视新闻频道修改“马某”为“马某某”,到胡锡进及时辟谣,可以看出不是“马某”而是“马某某”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第三,为啥“被抓”?
通稿里讲得清清楚楚,“马某某涉嫌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可见作案工具是网络。网络拉进了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也正在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从事非法勾当的“不法之地”。
值得警惕!
第四,事发在何地?
对马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是杭州市国家安全局。杭州,浙江省省会城市,一个充分无限魅力的现代城市。国家安全局是干啥的?顾名思义,当然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机构。
无论是谁,只要胆敢在破坏国家安全的原则性问题上闯红线,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五,啥时候抓的?
通稿里也有介绍,2022年4月25日就“抓了”。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至于为什么时隔多日才发布消息,并不得而知,当然,这并不重要。
发布相关消息,什么时候发、发什么、谁来发,等等应该有一定的规定程序。
第六,还有哪些细节?
从各媒体平台发布的通稿来看,只有一句“杭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马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仅此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却很大。其中,有“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几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不简单。
这事儿不管是谁干的,都为人之不齿、为世人之唾弃!
第七,进展如何?
据通稿介绍,目前此案正在深入调查中。其中,“深入”二字体现了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涉及的内容不会太“浅”。
第八,带来我们哪些启示?
从“马某”到“马某某”的变化来看,无论是媒体,还是网友,在面对一条信息时,不要想当然,更不要自作聪明,而应保持冷静,让“子弹飞一会儿”,当一切尘埃落定,真相自会大白。
晚一点知道真相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何必要急于当“灵通人士”。
第九,马某某事件给我们哪些警示?
爱国是一个人最本质的最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了,这样的人应该是人格不够健全的人。
当然,如果像本文的马某某这样从事破坏国家安全的勾当,就已经触犯法律了,自当被绳之以法。
其实,这个马某某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马某某这样的人,必须人人喊打。
隔离的王小二说,做人,千万别学马某某。
第十,我们应该干啥?
当下正是五一长假,虽然这个长假有些特殊,疫情肆虐之下,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百年奋斗之路,中国走过万千坎坷,翻过“雪山草地”,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不淡忘脚下这片热土,更不能忘记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都是中国人,咱们最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爱国的中国人。
在我们将强未强、由大向强、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时刻,面对的风险挑战不会比过去少,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心、为国奉献,起码不能当马某某那样的人。
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众人皆知的话,虽然很老,但个中道理很“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组卫国戍边的组图,致敬那些栉风沐雨、用生命践行使命、保卫祖国的英雄们,唾弃那些躲在网络空间背后挖祖国墙角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