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开国中将曾国华返回家乡看望离别已久的老父亲。当他敲响自家房门后,屋子里面的人打开了房门,开门的人正是曾国华90岁的老父亲。
看着门外气宇轩扬的大人物,曾国华的老父亲一时竟认不出对方正是自己的儿子,也摸不清这位“陌生人”的目的,只能试探性的问一句:“长官,你找谁”?听到这句话,许久未见老父亲的曾国华,鼻子一酸,竟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为父子,曾国华的父亲为何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自己的儿子呢?
投身军旅,开启新人生
1910年,曾国华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曾国华的父亲虽然是一位会计,收入颇丰,但是家中人口众多,粮食消耗大,难免有些入不敷出。故此在曾国华出生后,过得一直都是清贫的日子。
后面等到曾国华稍微长大一点,家中日子越来越困难,曾国华的父母经过商议,为减免家中开支,决定将年幼的曾国华送到别人家去抚养。最后在经过一番考量后,曾国华的父母找到一户姓吕的人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们。
起初,因为吕家没有儿子的原因,刚来到吕家的曾国华,得到了全家人的关爱,不仅可以吃得饱肚子,甚至还有学堂可以上。在吕家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彼时不懂事的曾国华对于这一切的变化,感到非常的满意。
然而等到曾国华14岁那年,吕家媳妇生下儿子后,这样美好的生活便是一去不复返。吕家全家人的关爱从曾国华的身上,转移到这个新生儿的身上。
曾国华不仅从学堂被吕家赶回来,甚至还要像奴仆一样照顾全家人,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
彼时曾国华已经长大,对于这样的生活巨变自然是感到不满,但是他也无力反抗。最后在受尽吕家家人的辱骂以后,曾国华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于是便想着去参军,开启自己新的人生。
在一个深夜里,趁着吕家全家人熟睡的机会,曾国华在夜色的掩护下离开家门,跑到距离最近的国民党驻地中报名参军。
战败被俘,成为红军的一员
在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员后,曾国华跟着部队参与了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战争。在国民党第五次对红军的围剿战争前,国民党的每次对红军围剿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而曾国华也是在这些失败的战争中,成为红军的俘虏。
起初,在成为红军的俘虏以后,曾国华担心自己遭到虐待,但是事情出乎他的预料,红军不仅没有虐待他,甚至还保证他吃饱喝足,这跟他印象中的红军有着很大的差距。
后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深刻接触到共产主义后,曾国华越发觉得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共,于是便弃暗投明,加入红军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成为红军战士后,曾国华便是频繁参加各种战役,每次战斗都是冲锋在最前面,哪怕情况再怎样危急,曾国华都不曾后退一步,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后面曾国华也是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战役。在一次次战斗中,用勇气和智慧还得自己职务的升迁。直到解放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是第十三兵团的参谋长。
英雄归家
1950年,在经过组织的同意后,曾国华踏上归乡的路程。由于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曾国华对家乡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依靠着这些模糊的记忆,曾国华敲开了自家房门,于是便发生开头的一幕。
当曾国华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后,曾国华的老父亲也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当初在得知曾国华去参军,又长年没有收到关于他的消息。于是曾国华的老父亲便以为他已经牺牲了,这才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自己的儿子。
在得知曾国华还活着,并且还回家探亲后,曾国华的兄弟姐妹也是立刻回来看望他。此刻众人分别已经有二十余年,但是再次见面的时候,一家人还是像以前那样亲密。
在探亲假期结束以后,曾国华按照规定回到部队。随后在1950年时,远赴朝鲜参加战争,并坚持到最后获得胜利的那一刻。1955年,为表彰曾国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国家授予他“开国中将”的称号。
在获得中将军衔以后,曾国华便是将老父亲接过来生活,自己亲自照顾对方,以报对方的养育之恩。
结语
正所谓不生而养,百世难还。虽然后面吕家老父亲对待曾国华确实不好,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吕家老父亲还是非常疼爱曾国华的,让对方享受到亲情的温暖。而曾国华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将年迈的老父亲接过来一起生活,让对方可以安享晚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