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的手机频频收到各类APP关于房地产领域的消息推送。
内容大多是说某地又出台了什么房地产新政,有的是放松限购,有的是降低首付比例,有的是降低房贷款利率,还有的是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
各地楼市政策陆续松绑,难道房地产行业将再次迎来新一轮的大爆发?
事出必有因。事实上,在3月20号的文章《2022年,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买?》里,我就有提到过,那就是3大会议对房地产行业走向的政策定调,即“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那之后,一线城市广州率先下降了首套房的房贷利率。这个信号无疑是充满导向性的。
紧随其后,多地陆续调整了此前一直紧绷的限购政策。但总体而言,市场的反应稍微有些缓慢和迟钝。
不过,4月29日的高层会议之后,很多地方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2022年度第一次会议,讨论当前国内各项工作重点。
在内外交困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在等着这一次的会议。
那么,这次高层会议上究竟说了什么?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呢?
这里我们重点说房地产方面。
从官方发布的新闻通稿来看,关于房地产,这次会议是这样说的: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鼓励各个地区因城施策,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毕竟是高层会议,一字一句都值得玩味。
但市场关注的更多是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很多人认为,这是高层救市的开始,预示着房地产政策的大调整,楼市即将迎来了重大利好。
反应最快的当属股市。当天中午,国内股市闻讯暴涨,A股稳稳守住了3000点。
撇开地方政府不说,最希望房价上涨的,当然是房企和炒房客。
但表现最直接、最活跃的,永远是房地产中介。
于是,微博上、朋友圈、APP,“赶紧买房”“不买后悔”“房价即将迎来新一轮起飞”等消息铺天盖地、接踵而至。
事实上,各地松绑楼市的步伐确实也是加快了。
短短几天,梅州、连云港、沈阳、惠州、赣州等地纷纷出台房地产新政。
据不完全统计,从三四线城市到省会城市,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100个城市出现了地产松绑的趋势。
那各地纷纷为房地产政策松绑,是否就意味着房价将迎来新一轮的起飞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答案是会的。比如2015年的房地产330政策出台之后,房价很快就迎来了上涨热潮。
照这么说,房地产行业真的又要爆发了。
而且,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政府出手救市也有其必要性。
毕竟,当下国内新冠疫情多点开花、俄乌冲突持续不断,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且极不明朗。特别是经济中心上海因疫情停摆,导致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要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李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全年GDP的增长目标定为5.5%。
到目前为止,一季度的GDP增长数据已经公布,是4.8%。
受上海疫情影响,二季度GDP增长压力非常巨大。很多人都觉得,要实现全年5.5%的目标,难度太大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出手救市,是不是合情合理呢?
毕竟,作为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支柱行业,房地产若能活过来,各行各业都能带动起来。
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抓住机会买房呀!
但冷静之后,我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因为那些希望房价上涨的人,仅仅只看到了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鼓励各个地区因城施策,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却忽略了前半句“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
必须强调,这句话才是关键。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也就是说,支持各地完善房地产政策的大前提,是坚持房住不炒。
换言之,不管你这个地方以什么理由、出台什么政策,都必须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不能让房地产出现过热的势头。
看清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高层关于房地产政策的大方向没有根本改变。
因此,有必要奉劝那些幻想国家会为了刺激经济而放松房地产管制,从而实现房价大涨的人,完全可以死了这条心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高层几次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稳”。
于房地产市场而言,那就是“平稳健康发展”,这是中央一切政策的落脚点。
什么是平稳健康发展?简单点儿说,就是房价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
为什么呢?
一方面,楼市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在我国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趋势下,房价大涨已然没有了基础,如果真出现所谓的大涨,那一定是炒房客所为,势必导致更大的泡沫。
另一方面,房价大跌对经济的重创也是显而易见的,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比如去年恒大集团那样的风险事件,一旦出现,就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其对经济的破坏性是无法预估的。因此高层一再强调,要牢牢守住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也就意味着,房价大跌不大可能。
综上,我们回到3月20日作出的判断,即当房地产回归实体经济以后,大涨大跌已经是没有多大可能了。
别指望这一波楼市政策松绑会带动房价大涨。
真正告诉你房价会大涨的,一定是房地产中介。
记住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高层对这一定位的坚持,一天没有改变,房价就不可能大涨大跌。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