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发布一下 0 0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惨的!读者老爷们看完后评评理,到底谁惨。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这几天,心疼陈坤和杨颖的声音此起彼伏。

01

只因为他们参演了同一部电视剧:《风起陇西》。

要说,这部剧也没啥特别的。

无非就是在《三国演义》原型故事的基础上,大开脑洞,搞起了谍战。

再就是,演出阵容豪华。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白宇、聂远、李光洁、王骁、俞灏明……几乎汇聚了半个娱乐圈的实力派。

对,还有一点得提,那就是这部剧的播出方式,央视八套黄金档加视频平台联播。

众所周知,电视剧都以“上星”为荣,能够被“央爹”看上,更是值得骄傲。

只可惜,《风起陇西》不咋长脸,开播首日收视率0.6,第二天下跌至0.4。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央视八套之前最低收视率是0.8,这部剧直接砸穿底盘,将央视八套的收视率拉至新低。

口碑收视双扑,总得有原因吧,总得有人背锅吧。

于是,陈坤和杨颖就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认为陈坤演技不行, 不扛剧。

理由是他之前参演的《脱身》《天盛长歌》《和平之舟》《输赢》《侍神令》等影视作品,都“扑了”。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有人认为杨颖拉低了整部剧的质感。

将她之前抠图瞪眼、演技不佳、天价片酬的“旧账”,重新翻出来又清算了一次,证明她不是个合格的演员。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眼看着质疑声一波高过一波,陈坤和杨颖的粉丝坐不住了。

陈坤的粉丝认为,陈坤这一次明明就贡献了无比精湛的演技,却由于电视剧口碑收视不佳,被贴上了“扑王”的标签。

杨颖的粉丝则更为难过,他们委屈的地方在于,陈坤好歹是男主,背锅就背锅了。

可杨颖呢,戏份少得可怜,却还要扛话题、被质疑,实在是太惨了。

不得不说,做明星就是好,只不过是被质疑了几句,就有人为他们鸣不平。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平心而论,相对以往,陈坤和杨颖在《风起陇西》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叫他们为这部剧的口碑收视背锅,确实有失偏颇。

但即使如此,最惨的恐怕也不是他们。

02

就在《风起陇西》的收视率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后,编剧金昱发表了一篇“小作文”。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小作文”一开头,他就说:“收视率定成败,没办法。不过,希望平台的结果好看一点。”

单看这一句就知道,对于“用收视率衡量电视剧”这件事,金昱无法认同。

他说:“导演的风格我很喜欢,很适合在大荧幕或者电脑上观看,在电视机里播放的效果确实稍逊一些。

而且,情节密度高的剧,在电视里的初期收视都不会太高,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耐心都需要考虑。

另外,央八好像完全没有预热宣传吧。”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金昱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风起陇西》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观众和央视八套。

影视圈有个鄙视链,演话剧的看不起演电影的,演电影的看不起演电视剧的。

金昱说《风起陇西》适合在大荧幕上看,意思就是这部剧已经达到了电影的水准。

至于适合电脑上观看,与后面那句“情节密度高的剧”是互相关联的。

一部电视剧情节密度高,很有可能一遍看不懂,而电脑上可以反复播放,金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关于央八没预热宣传,就很好理解了。

就是金昱认为央视八套对《风起陇西》的宣传力度不够。

纵观金昱的“小作文”,统共没超过200字,可却信息量满满、内涵意味十足。

更要命的是,极具煽动性。

一些“自命清高”者,对金昱的言论极其认同。

他们认为,《风起陇西》选错了平台。

央视八套中老年女性观众居多,对于悬疑、谍战剧根本不感兴趣。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更有甚者,伤春悲秋,认为《风起陇西》是一部有门槛的剧,观众看不进去是国产剧的悲哀。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风起陇西》很好,观众看不懂是观众不懂得欣赏,没水平。

03

咱就纳闷了,既然金昱明知道《风起陇西》适合在大荧幕和电脑上观看,那干嘛不去影院上映?

干嘛不直接网播?

难道在“上星”之前,没有考察过央视八套的受众群体吗?

现在口碑收视不佳,想起来甩锅平台了。

真想请金昱解释一下,同样是央视八套,同样是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非黄金档重播的《心居》收视率为何能达到0.9?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退一步说,央视八套活该。谁叫选择了《风起陇西》呢,被编剧甩锅,受着吧。

那观众何错之有?

编剧、导演与观众对影视剧的评判角度肯定不一样,但《风起陇西》真的像金昱说得那么完美?

死亡滤镜、故弄玄虚、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这些问题,全都抛开不论,就说说第一集的剧情。

诸葛亮带领蜀军北伐曹魏,接到的情报是曹魏大将张郃部拟取瓦亭道越过萧关向蜀军推进相机决战。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这大大出乎诸葛亮的预料。他原本以为,张郃会走番须道。

思虑再三,诸葛亮决定带主力去会张郃,但他认为番须道仍不可大意,而街亭是咽喉之地,必须派重兵把守。

马谡自告奋勇,愿意前往番须道。中军大帐,他立下军令状,若有闪失,甘愿受军法处置。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结果,张郃并未如蜀军情报所言,取道瓦亭道,而是率大军夜走番须道,奇袭街亭。

马谡毫无防备,大败失了街亭。

就剧情呈现来看,马谡确实有责任,但兵败主要还是情报出了问题,可最后马谡却被斩了。

马谡之死,确实符合历史,可逻辑不通。

两万五千精兵就想抵挡曹魏的主力大军,诸葛亮心里没数吗?

若不是情报有误,街亭就不会失守,诸葛亮不知道吗?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偏偏马谡被斩了,真冤。

就想问问金昱,作为编剧自己不觉得 这段剧情很牵强,逻辑有问题吗?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集的剧情就无法逻辑自洽,想留住观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就这,金昱还好意思喊冤叫屈为《风起陇西》鸣不平,真是迷之自信。

0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知道金昱哪里来的勇气,敢内涵观众。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那些跟风者,更是不要个face,站在一个制高点,嘲讽别人智商不够来高抬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了,《风起陇西》就是在《三国演义》原型故事上改编、杜撰的。

尽管贴上了“古装”“历史”“悬疑”“谍战”4个标签,可实际上就是将谍战剧变换到古代。

大范围来讲,是蜀魏两国之争,小范围就是两个国家情报机关之间的较量。

不可否认,电视剧在拍摄剪辑上是花费了小心思的。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比如节奏偏快、人物一个接一个出场、造型大同小异、紧迫感十足的背景音乐,如此种种,营造出了一种极其紧张的氛围。

但其实都是故弄玄虚,主要故事还是围绕陈恭、荀诩两个人展开,想看明白真的一点都不难。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可怜观众,就为了这样一部剧,智商被嘲讽,实在是惨。

陈坤和杨颖最起码参演了,被质疑、被评论是他们的宿命。

央视八套是播放平台,与《风起陇西》息息相关,被编剧带出场没毛病。

观众才倒霉,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机,正好中央八套在播放《风起陇西》,感觉没意思换个台,上网的时候又没忍住吐槽了一下,结果就被质疑智商不够。

这上哪说理去?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说来令人感慨,国产剧的编剧和导演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肯听取不同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才华斐然,别人不懂欣赏。

完全忽略了,影视剧是拍给观众看的,不能自顾自嗨,圈地自萌。

金昱们还是反思一下自己,剧拍得不好,可以再努力,态度却不能不端正。

还有金昱的跟风者们,你们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聪明睿智。

就这剧情,还好意思嘲讽观众,谁给的勇气?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不轻易嘲讽别人,也是一种教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