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03岁了,“出生”于1919年的5月4日,听人们说,那虽然是一个无风的晴天,却总觉得头上一片乌云笼罩。我想你一定想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
1919年初,巴黎近郊,凡尔赛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7个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战后和平会议,和约就在这里签署。
但“和平”并不属于所有的战胜国,会议上,列强要将战前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青年学生的呐喊响彻古城北京,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份。
一个奋发寻路的民族被点燃了,从北京到青岛、上海等上百个城市,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爆发了。
对,我就是那场著名的“五四运动”。
后来的人们这样评价我:如闪电惊雷,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而我看到了,无数热血青年,踏上追求救国强国的真理之路: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召开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
我认识了毛泽东、张闻天、恽代英、邓中夏。还认识了漂洋过海万里“看世界、求真理”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这些中国少年,就是现在少年中国的缔造者、牺牲者和建设者。他们中间,有的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抛却少年头、洒尽青春血;有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结成白首之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百多年过去了,每一次相遇我都能见到一张张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新鲜面孔。他们守着胸中的信念,脚踏实地地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今年很巧,我遇到了一群跟我同月同日生的战士们,他们是90后、00后,投身火热军营,用青春创造辉煌,在战位实现价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我叫闫琦,2001年5月4日出生,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2021年9月参军入伍。下连后,我成为第81集团军某旅修理连的一名坦克修理兵。在工作、训练的日子里,我对修理兵这个岗位越加敬佩,逐渐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修理兵是多么不容易。班长从一开始就告诉我: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技术是一名装甲修理兵的立身之本。只有把基础打牢,把技术练精,把故障修好,修理兵的价值才有意义。
我的连队是一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连队,曾在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和边境战争中奋勇杀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一代代官兵中薪火相传并深深影响着我,青春无悔,我因我是一名修理兵而自豪。
我是蔡浩楷,出生于2002年5月4日。怀揣着军旅梦我迈入了新兵连,在这里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军营那紧张又火热的氛围。后来我被分到了执勤分队,每天面对着枯燥繁重的执勤任务,慢慢地,我心中的那个火热的梦开始动摇。但随着班长和战友们的一次次的鼓励和帮助,我理解了这份工作,“小岗位连着大舞台”,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巨大的作用,也可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只有将个人梦融入强军梦,让青春的种子扎根在强军梦的土壤中,才能积聚起强大的青春能量,书写我们更完美的青春。
我是刘金龙,2000年5月4日出生。从小,我就听爷爷说过他参军的事迹,让我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校园里“携笔从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征兵标语,又燃起了我的参军梦想。2021年3月,我终于走进了神往已久的军营,第一次接触执勤工作,从而了解到了一个三尺小岗台竟然这么重要,每一次的站岗执勤都是那么庄重神圣,这里每天的生活虽然单调,但这就是军旅,我内心早有思想准备。我觉得每个男人都应该当一次兵,来感受我们军营最纯粹的日子,最彻底的热血,最彻底的刚强,人会老会变,可是这段青春的日子会永远留在心里。战争年代军人以能打胜仗为荣,现在的我,把执勤当战斗,把哨位当战场,以另一种默默奉献的姿态保卫祖国人民。
我是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十四支队的蔡汝佳,1998年5月4日出生。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能量,报效青春之中国。百年前,一群少年郎在浙江嘉兴南湖飘摇的小船上点起星星之火,百年后,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如何延续红色血脉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思考的时代课题。时代的火炬已落在手上,作为一名军人,我一定会守好初心,明确使命,学好专业技能,练就克敌本领;涵养昂扬朝气和奉献底气,培育顽强血性和刚毅品格;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时代潮头。
我叫苏明浩,出生于2000年5月4日。去年“五四青年节”,我作为护旗手参加了支队组织的“五四传薪火,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看着一名名新团员面向团旗庄严宣誓,我不由想到100多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困境,一大批爱国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已任走上街头,走上探求真理、救亡图存的道路,风雨飘扬中的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历史巨变。这鲜艳的团旗凝聚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踏寻革命足迹,征服坎珂路途而付出的血与汗。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是我写在笔记本上用作自勉的一句话。如今,在教导队参加预提指挥警士培训的我,每当遇有困难挫折时,总是会想起去年“五四”,也就是我生日那天,手中攥紧的团旗一角,那鲜艳的红色就是青春的颜色。
……
遥记得,在我“出生”一周年之际,1920年5月1日,500多名工友、学生在北京大学召开纪念大会,李大钊发表演说。长辛店的工人将庆祝五一节的标语贴满大街小巷,邓中夏领导“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来到工人中间,散发传单,发表演说,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在中国传播。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亲历国家的强盛,是我的荣幸。
五月四日那天,我“出生”了,他们也出生了。
我想,以我之名赋青春,是对新生的欢呼,亦是对牺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愿韶光不负,青春不老。
(作者:陈竹青 通讯员:方昭 刘承润 吴明 宋梦霜 方文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