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71字,阅读约需2分钟
北京1例感染者因3次上公厕,引发近40例感染者?
5月3日北京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通报了这样一起案例:有1例感染者因三次上公厕引发3例续发病例,继而引发了近40例感染者。此前公布的流调信息显示,189号感染者与229号感染者曾于4月21日共用公厕。
特殊时期,公共卫生间如何正确使用?
使用公共卫生间,这些细节要注意!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不少专家都曾给过相关建议。
“在公共卫生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门把手、门锁、冲水按钮等物体表面,最好垫上纸巾。纸巾等卫生用品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丢进垃圾桶。”新疆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科科长王燕说,若手接触了这些公共设施表面,则不要用手触摸眼睛、口鼻,要及时洗手或做好手部消毒。
王燕提示,有些公共卫生间是坐式马桶,使用前最好用消毒湿巾擦拭,或使用一次性马桶垫隔开,使用后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如厕后要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搓洗双手至少20秒。如无条件,也可先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尽量在家中上完厕所再出门,如需使用公共厕所,请全程戴好口罩,减少在公共厕所内的停留时间,更不要在厕所内吸烟。”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副主任医师程刚建议。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公共卫生间若人多排队,建议等候时相隔一米以上或选择人少时前往。很多公共卫生间相对密闭,比较狭小,人流量大且是必去的场所,做好防控尤为重要。
防护小技巧来了,
出门前记得看一遍!
划重点!上公厕防护要点,总结如下:
1.在家中上完厕所后再出门,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或者减少使用公共厕所的次数。
2.使用公共厕所时全程戴好口罩,减少在公共厕所内的停留时间,更不要在厕所内吸烟。
3.冲洗开关是人们如厕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地方,是细菌病毒的“重灾区”,记得用纸巾包住使用。门把手也是高频接触的公共设施,同样建议垫一层纸巾后再操作。
4.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要在厕所内咳嗽、咳痰、吐痰,爱护厕所的公共卫生。
5.如果是坐便器,使用完后将盖子盖上再冲水。
6.上完厕所后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此之前,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
北京:封控区内公厕,不能两人以上同时如厕
据北京市城管委消息,北京市将增加公厕消毒频次,火车站、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周边公厕再增加1次消毒;封控区范围内厕所应一人一消毒杀菌,不能两人(含)以上同时如厕。
针对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厕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卫健、疾控等相关部门对原有《北京市公厕消毒管理工作指引》进行了修改完善,指导各区、各作业单位做好公厕防疫消杀和公厕保洁人员防护工作。
加强公厕保洁通风。各区、各乡镇、环卫中心要保证公厕24小时开放,一类、二类公厕在6时至22时期间随脏随保洁,三类公厕在7时至21时期间巡回保洁,及时清理便器污物和纸篓内垃圾。公厕要勤开窗通风,无通风条件的公厕可视情况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增加公厕消毒频次。每日对公厕进行2次全面消毒,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如水龙头、扶手、马桶坐垫及按钮等处,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火车站、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周边公厕再增加1次消毒。
做好封控区内厕所消毒。根据卫健部门要求,封控区范围内厕所应一人一消毒杀菌,不能两人(含)以上同时如厕。对于区域内关停的厕所,应设置临时厕所。厕所产生的粪污按照涉疫垃圾处置。封控解除后,临时厕所彻底消毒后方可移出。
加强保洁员个人防护。在作业过程中要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每次作业前后进行手卫生,作业完成后及时对防护物品、工作服进行清洁、更换、消毒。
下一步,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公厕运行管理力度,组织对公厕消毒、保洁人员防护、公厕通风换气、便器及周边清洁等公厕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公厕按时开放、方便市民如厕。也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公共厕所时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预防病毒交叉感染。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