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ikTok是欧美长达10年的社交平台“死水”状态的破局者
先看上图。
Facebook成立于2004年2月,目前超过23亿用户
Youtube成立于2005年2月,目前有19亿+用户
Twitter成立于2006年3月,目前有1.5亿+用户
Instagram比较晚,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有10亿+用户
看出什么问题了么?
是不是可以说,自2011年Snapchat上线以来,欧美市场就再也没有什么打出声响的社交平台玩家,来从上面这些巨头们的流量蛋糕中分一杯羹?!
有么?!
要知道,这种“死水一滩”状态持续了接近10年,期间虽然有AR、VR、区块链等等概念出现,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可是变化以秒为计的互联网行业!
然后从2017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就风卷云涌一般收获了2亿用户。
其实个中道理也很简单——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互联网行业的生命周期尤其短,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这些平台经历了10年+的发展之后,用户对平台有了疲劳,平台对用户有了倦怠。
所以,“时势造英雄”地,TikTok来破局了。
2、TikTok还未进入红海期,还有一些“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下我的3点观察:
(1)从产品形态来看,TikTok的营销功能远滞后于抖音,比如TikTok目前的购物车功能还没正式上线,比如TikTok的广告投放功能近期才面向外部广泛开放。对比一下抖音,dou+、巨量引擎这些营销功能早已开放N久了。
(2)从内容形态来看,目前TikTok主要的流量内容(即受用户欢迎的内容)还处于跳舞、搞怪类视频为主的早期形态,还远没有达到像抖音一般丰富的生态局面。
(3)从外部来看,如果你在Google搜索“Facebook Marketing”和“TikTok Marketing”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目前国外那帮搞专业从事互联网营销研究的大咖(比如Neil Patel等)也才刚刚开始关注TikTok的营销玩法,相关深度文章相比Facebook、Instagram这些平台也非常之少。
因此我认为现在可以说TikTok还有一些“机会”——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过也确实是目前国内玩TikTok圈子的主流看法。
3、作为源于中国的短视频平台,中国人运营TikTok有一些“先天优势”
这种先天优势就是来自于某音了。
从时间上看,2015年快手爆发,2016年某音上线——往大了说,中国互联网产业对于短视频的关注已经有近10年了。这也培养了大量国内运营者的短视频运营意识和能力。
从这个点上说,国内的运营者去运营TikTok应该有一点“先机”。
另外一点是,由于某些原因,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国外社交平台对于来自中国的账号是有一些天然的不利的管控措施的,给账号造成风险。而TikTok作为字节跳动这家中国公司旗下的平台,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不踩平台的红线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想知道更多可以进主页看往期资讯,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留言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