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宦官作乱,无谋三公何进召四方诸候除乱,奸臣董卓提兵洛阳,把持朝政,议废立皇帝,卧皇宫,睡宫女,权肆滔天。
说白了,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还是跟在董卓后面的。
大家压力都很大。
一是和过去的日子不同了,以前是听皇帝的,现在是要听董卓的,大家心里很不平衡。
二是不平衡也就算了,还要被强迫接受。
三是不接受的结果就是刀下亡魂。下场很惨。例子就是伍孚,伍孚提刀刺杀董卓,失败,被剐刑。再例子,吕布义父丁原,带兵来打,被董卓谋士李儒使离间计,让吕布给杀了。
事实证明,与董卓相抗,下场很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与董卓相抗,都活得惨,主动迎合的活得还是不错的。比如蔡邕,之前被除官种田,董卓来了后,连升三官,后来董卓被王司徒用貂蝉设美人计离间吕布杀了,蔡邕还去哭董卓,和王司徒下令违合,蔡邕掉了脑袋。
现实很残酷,大家心里很失落,依附董卓,那就是背叛原来的信仰,不依附董卓,那就是死路一条,去死,又不敢,弃官,又不想,胆颤心惊,战战兢兢。
紧接着,董卓进宫杀了皇帝皇后皇太后,新立了一个天子,来号令诸候。
眼看着,天下就姓“董”了。
要变天了。
王司徒三代是汉朝臣,看不下去,假借生日宴,邀旧臣到府上,偷偷地,密密集会,倒苦水,只能在私底下讨论一下眼下的现实,说着说着,大家心里的那些点全部共鸣起来,过得不开心,真得不开心,憋屈,宝宝心里苦,这真得不是人过的日子,还让不让活了,于是全部都哭起来了。
哭得真是肝肠寸断啊,真是惨绝人寰。
曹操却放声大笑起来。
所有人都怒目瞪曹操:你没活在这个当下吗?你没有心吗?
曹操满饮一杯酒,放声大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当时的现实确实很残酷,大家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只在私下里吐嘈,倒倒苦水,过得不开心,看不到出路,但又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孤独而又绝望地活着,像后来的国舅董承,夜夜捧着衣带诏,泪流满面,想办法杀曹操,在几岸上睡着了,做梦梦到杀了后来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
有绝望赴死的,不惜生命去刺杀董卓的,比如伍孚,比如曹操,伍孚死了,曹操差点死了,后来刺杀曹操的太医吉平,咬断手指头立誓,最后受到酷刑惨死。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有多少种解决办法呢?
哭是哭不死董卓的。
心口不一肯定是过不快乐的,迟早要出问题,心理问题导致抑郁,比如荀彧,服毒而死,比如荀攸,抑郁而死。
刺杀董卓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对于一个普通大臣,是没有办法的。
那么,不想怎么哭死董卓了吧。
差距是很悬殊,也会越来越难。
像曹操,像刘备,去一点点努力,未尝不是一个方向。
可能在当时那个时代的洪浪滔天之下,三国的每个人物有各自的选择,也有各自的想法,不在那个时代,没有办法去评判。
纵然会有不如意。纵然。
有一个问题,想很久了,为什么大家都叫三国演义是大名著,却从来不把不把三国演义当文学作品啊。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但是长久以来,都有一种说法跳出来,三国演义这个不符合史实,那个是胡说,诸葛亮没借过东风,曹操也不是那么卑鄙,周瑜没有那么气量狭小,关羽没有斩华雄。
诚然,历史上这些事没有发生过。
甚至桃园三结义也没有。
小说,除了名字是假的,其它都是真的。新闻历史,除了名字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这个真,指得是情感的真,事理的真,这个假,指的是戏说,为了讲明很多道理,不得不这样讲。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在里面,后来的人文历史对三国历史的看法,人民群众的智慧在里面。
小说到了三国演义,名字是真的,事情是假的,里面的情感看法是真的。
三国演义很特殊,真中带假,假中带真。
三国是客观世界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但是又不同于客观的事实。
它带了很多后世人们的看法。
也许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但你不能说像曹操这样的人不存在,一个曹操倒下了,千万个曹操站起来。
三国演义,有幸有这样的一段历史,有幸这段历史很精彩,有各色各样的人,有幸人们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有幸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这些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
像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曹操存在于这个世界,像刘备这样的人也存在于这个世界,它们代表了这一类人。
智慧,运用于职场,运用于商场,甚至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三国演义是一部从生活现实中来的书,道貌岸然的人,真性情的人,义气的人,直指人心,没有一本书像这样把整个世界的人性撕开给世界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没有一本书,能把这个世界行走于你我之间的东西,讲得如此透彻。
像吕布这样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人,像袁绍这样不听别人建议丧失一切的人。
这是一本读完要想的书,想一想,值得琢磨,会想出很多事情来,比如刘表一家,刘表的大儿子,避祸,人情世故,在里面,这是一本人生不同阶段读不同感想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读到老仍然可以读出新意的书。
悟。提供悟的机会。
你逃不出性格,三国演义什么样的性格都有。你是哪一款,他是哪一款。
你逃不出命运,三国演义的各种命运都有,为何有这样有命运也有,天时地利人和,有哪本书告诉人生是这样的,各个都是英雄,各个人生不一样,成事是这样的,有的人不成事,有的人成事,做事要动脑子,以少胜多不是不可能,讲话要有水平,强行进谏用绳子挂城门上要挟老大是没用的。
三国演义,是本特殊的文学作品。
如果只是为了还原历史人物真相,虽然是一个方向,但这肯定不是三国演义文学作品的意义,况且,三国演义就是人民群众眼中的真相。
三国演义,用演义的办法,套用历史,取材于历史但不受困于历史,其间有很多东西,要慢慢多读,多想。
文字优美简洁大气,很耐读,百读不厌。
故事耐得住寻味,容易引发自己的想法。
况且这样一个时代,这么大舞台,戏中人入戏,戏外人看戏,戏外人入戏,戏中人笑戏外人。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