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发布啦 0 0

|经典史料录

编辑 | 经典史料录

贺龙元帅有这么一句口头禅:“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叫我干,我就干。”能够时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除了他和毛主席的个人感情外,更源自于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正是贺龙对党的无限信任,在多年抗战中屡建战功。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中国体育的断壁残垣,义不容辞踏上了中国体委建设道路,开拓了中国体育新篇章。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贺龙元帅

贺龙出生于1896年,当时正处于腐败的清朝晚期,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极其艰苦。少年的贺龙生性不羁,愤世疾俗,敢与村落的地主恶霸相抗争。

但对上学背书毫不感兴趣,因为在课堂上时常和塾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经常受到体罚,不得已早早就辍学在家了。

贺龙的老家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是“武术之乡”,贺龙的爷爷贺良仕便是一名习武人士。眼看贺龙不是读书的料子,爷爷决定让他学习武术。

这一决定,打开了贺龙元帅传奇的一生。为了练好武功,贺龙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找有经验的武术艺人为自己指点迷津,苦心钻研,进步越来越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4年,18岁的贺龙在当地武师的收徒擂台上,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敏锐的洞察力,赢得了武师的连连称赞,称他是洪家关的“武状元”。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贺龙故居


随后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身武艺在身的贺龙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在1916年,他靠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夺下了反动派的两支步枪,建立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军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毛主席曾对此高度评价,称“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拉出一个军,了不起啊。”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导致中国革命进入低谷。

贺龙虽然是个匹夫,但是他从未停止过学习,思想改进得很快,追求真理。在面对蒋介石五百万大洋和两套洋房的诱惑下,他义无反顾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边。并在同年8月1日率领部下参加南昌起义,随后经周逸群 、谭平山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的冬天,在陕北的一间窑洞中,毛主席和贺龙进行了第一次会面。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毛主席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这位优秀的将领,贺龙也用崇敬的眼光望着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两人相见恨晚。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贺龙(左)与毛主席(右)


他们用熟悉的湖南口语彼此问候着对方,不知不觉,便熟悉了起来。

在这次会面中,毛主席对贺龙此前的战斗指挥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而贺龙在这次见面中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立场,对毛主席更是无比的崇敬。

在此不由得让人回忆起贺龙在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乌蒙山回旋战。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2月的贵州正是阴雨季节,乌蒙山方圆千里,群山环绕,人烟稀少,寒风瑟瑟,道路泥泞坎坷。然而我们能走能吃苦的红军战士在进入深山后如鱼得水,而这种环境对敌军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由贺龙带领的红2、 红6军团进入乌蒙山后,敌军误以为红军畏惧,竟然放肆地跟进,殊不知这正好进入了贺龙、任弼时策划的以走代替战的绝妙布局中。

随后红2、 红6军团在深山老林来回的周旋,利用乌蒙山的狭小缝隙跳出敌军层层包围圈,不停地变换行军方向,就这样硬拖着敌军走了一个多月的回旋战,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吃尽了苦头,不得已纷纷退出围剿。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1936年3月28日,红2、 红6军团顺利出乌蒙山,完成了回旋作战任务,打破了国民党军重兵围歼的计划。

后来毛主席在保安与红二、红四方面军部分领导会晤时,曾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

毛主席更是夸赞贺龙他们在出发的时候是一万多人,走出来的时候还是一万多人,没有蚀本,真是了不起的奇迹,这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让大家多去学习。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正如毛主席所言,贺龙、任弼时最初带领1.7万多人的红军,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艰难困苦难以形容。

在国民党军以10个师加一个旅,从南面侧击阻断通往黔西南道路的情况下,红2、 红6为摆脱敌军的反复围合,展开了千里回旋战,不与敌人硬碰硬,最终取得胜利。

直到胜利时他们的队伍还有1.1万人,与红1、 红4方面军比起来,减员是最少的。这正是贺龙和任弼时正确领导的结果,二人功不可没。

乌蒙山千里回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这和贺龙军队注重日常训练离不开关系。在频繁的反“围剿”战争中,身为军长的贺龙总要抽出时间来习武,他还鼓励身边的红军战士要多锻炼身体好打胜仗。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教他们学习武术,开展射击、投弹、刺杀、武装越障等更现代化的军体项目。并且指出,在军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填充枯燥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军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高我们的战斗力。

贺龙曾严肃地告诫部下,打游击就是在和敌人赛跑。

他们有飞机、汽车,但是我们只能靠两条腿。想要超越敌人,这就要求军人必须体魄强,腿子硬,只有长期苦练才能得到一副适应游击战的钢筋铁骨。也正是因为平时训练有素,在乌蒙山回旋战中贺龙领导的红2、红4方面军才能取得胜利。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国共双方的协议之下,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贺龙担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

在此期间,贺龙不管是在战争前线,还是在后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都尽心尽力,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为中国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抗战期间,并不是只有残酷的战争。毛主席曾在延安发出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号召。听到这个消息,贺龙立即响应,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中心,重新组建了“战斗篮球队”。

贺龙说,打篮球特别锻炼身体,如果一个兵能持续打三个小时,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兵,如果能打6个小时,那他就是一个好苗子。

在当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场地需要自己建,篮球架和球筐也得自己做,篮球更是不好买,一个球打破了补了又补。

打篮球成为战争烟火中难得的消遣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它。没有球,大家就自己制作,把棉花、破布用绳子捆扎一下当作篮球。可想而知,这样的球根本拍不起来,只能用来练习传球和投篮。

为了看起来更正规,队员们还将布剪成条,精心拼出“战斗”两个字缝在衣服上,当成篮球服。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每个能够进入球队的战士都感到莫大的荣幸。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战斗篮球队队员

很快,贺龙“战斗篮球队”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比赛。由于在国民党的长期反动宣传下,当地的百姓对共产党、八路军有很多错误认识。为了消除百姓的误解,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政治影响,其中一位干部就约定120师“战斗篮球队”和当地绥德师范队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

我们的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队员出场时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整齐干净。出场时队员们礼貌地向观众招手示意。在比赛中“战斗篮球队”队员更是打得积极主动,有章有法,尊重裁判尊重对手。

在场师生和群众看到眼前的一幕,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不停地夸赞他们。这场比赛过后,“战斗篮球队”为共产党、八路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也正是贺龙与体育的不解之缘,在新中国体委建成后,贺龙当之无愧成了新中国体委主任的首选之人。

1952年,贺龙已56岁。戎马一生的他,在西南担任军政要职。有一天突然接到邓小平的电话,老友来电,贺龙很是高兴,两人在电话里亲切地交谈起来。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邓小平了解贺龙的性格,便开门见山地说:“贺总啊!给你找了个好差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出马?”

贺龙一听:“啥子好差使, 你就尽管吩咐嘛!”

邓小平这才告诉他中央希望他担任体育委员会主任,大家都知道你喜爱体育,由你来当最合适了。

带了这么多年的兵,突然要去当体委主任,这个消息对贺龙来说是很突然的,于是他问邓小平:“那么,主席的意思呢?”

邓小平如实地告诉他:“主席也赞成。”的确,这个决定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后才敲定的。贺龙明白了这是中央下的重任,当下就表态:“好!中央叫我干,主席叫我干,我就干!”


正是贺龙元帅这种直爽豪迈的性格,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裨益。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新中国体委建立初期,是一个不被重视的政府部门。因为新中国成立前,人们普遍觉得体育运动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有可无的项目,还把体育事业与玩杂耍相提并论。

加上当时中国体育事业萎靡,体育人才极度匮乏,国人也被扣上了“东亚病夫”耻辱的帽子。然而在贺龙担任中国体委主任后,一举打破了这种落后的局面。

1952年11月15日,贺龙正式担任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贺龙在上任后,便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练好排球、篮球、足球三大球,不练好三大球给中国摘下东亚病夫的帽子,我贺龙死不瞑目。”

贺龙表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要发展,首要条件就是寻找人才、运动员、教练员,乃至管理体育事业的政府官员,体育设备采购人员等等都要精益求精,绝不可鱼目混珠。

与此同时,贺龙发现经历多年战乱之后中国,体育馆几乎不复存在了,偌大的北京城里,只有1937年建造的先农坛体育馆。显然这根本无法满足开展中国体育建设的需求,于是贺龙决定在北京修建一座设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的体育馆。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先农坛体育馆旧址


随后贺龙派人找场地、找相关领导、技术人员等等,体育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贺龙亲自视察体育馆建设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55年4月,北京体育馆最终落成。

后来在贺龙和体委的组织规划下全国各地38个体育馆先后建成,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彰显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贺龙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随后,贺龙不拘一格狂揽人才,他力排众议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此外,贺龙还吸引了很多流落海外的体育人才回来报效祖国。

中国香港乒乓球运动员傅其芳,曾经击败乒乓球世界冠军英国的李奇。在贺龙得知她很想回国后,立刻派人把他接了回来,不仅配之以高薪,还帮助他解决了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傅其芳

没过多久,不负众望的傅其芳,便担任了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教练一职,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世界级运动员,为中国成为乒乓球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贺龙的领导下,我国体育人员日渐充盈起来,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的运动队也相继组建完成。

有了贺龙元帅这块“招牌”,当时请他出任体委主任的同志们发现: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才都出现在了北京。这个时候,大伙儿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是有高手的,只不过之前没有机会展现出来。

但是因为当时的政局不稳定,在运动员中,有一部分人能否重用,需要贺龙亲自做决定,比如当时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曹其纬。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曹其纬

曹其纬这个名字没听说过吧,但是她的爷爷曹汝霖是当时袁世凯部队里的高级官员。他曾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与日本人签订了令国人唾骂的《二十一条》条约。

以至于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对他厌恶至极,一把大火烧毁他的房子。因此,曹汝霖被蒋介石罢了职,逃往了国外。曹汝霖令人憎恶,但是孙女曹其纬确是一个爱国人士。

曹其纬个子高高的,排球打得特别好,有人提议让她进入国家队。但是不少的同志认为:她出身有问题,爷爷是曹汝霖,进国家队不太合适。毕竟新中国刚成立,人们的旧思想一时无法彻底根除。

这件事有人私底下讨论了很久,没能做出决定,但是国家又正缺人才,只好上报给了贺龙。贺龙了解情况后,发现曹其纬本人是没有多大问题的,直接拍板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

当时的曹其纬不到20岁,心里承受着很重的思想包袱,更害怕周围队友对她区别对待。贺龙为了打消她顾虑,于是语重心长的告诉曹其纬:你不要背负家庭出身的包袱。

之后,贺龙还亲自给他写了整整两张纸的信,对她进行开导和鼓励。这封信对于曹其纬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让她铭记一生。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中国的体育事业在贺龙元帅领导下是开放的。

有一次,贺龙看到日本女排训练的录像时,对他们的训练方式深有感触。1964年大松博文率领女排到北京交流,贺龙专程到体育馆观看日本女排训练,在训练强度和方法方面总结出许多先进的经验,为中国女排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贺龙元帅为了让中国体育更快的发展起来,更快的培养出优秀体育运动员,他不排斥聘请外国教练,在射击方面,他从欧洲请到专业的射击教练。勇于认识自己的缺点,向更好的队伍去学习,这样的指导思想为中国体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贺龙认为,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总是要领先的。他教导运动员们,体育运动不单是为了个人的一技之长、个人名利,更多的是在赛场上为祖国挣得荣誉。他常常用弱国无外交的例子来教育大家,说:“软弱,就会被外国人瞧不起。你们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刻苦训练,一方面要敢于和外国强手较量,夺取胜利。”

在贺龙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壮大起来。1961年,中国获得26届世界乒乓球赛主办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中国乒乓球队不负众望,在这次比赛中拿到了男单、男团、女单金牌,还有四项亚军,八项季军的辉煌成绩。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这些丰硕成果进一步证明, 中国体育界推举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是最好的选择。贺龙元帅任职中国体委期间,给世界体育界留下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贺龙战功显赫,毛主席为什么不让他去军队,却让他当体委主任?


贺龙在体委任重14年,尽心尽力14年,中国体育逐渐发展起来,从断壁残垣的局面变成了体育强国。贺龙元帅对新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新中国体育建设的开拓者。

贺龙元帅戎马一生,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新中国体育建设中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