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发布啦 0 0

1947年7月,毛主席和一众军政领导人聚集在陕北靖边县的一个凉棚下进行中央扩大会议。在这里,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从1946年7月算起,5年内就能解决对蒋介石的战争。

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国共已经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场双方进行最后主力交战的斗争以不被国际看好的共产党胜利而告终,蒋介石直到退守台湾一隅都没有想通,海陆空建制齐全、拥有430万总兵力的国军是怎么输给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的

反倒是一直站在蒋介石一边的美国人看出玄机,一语道出毛泽东必胜的根源,在于他和蒋介石的三大不同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蒋介石和毛主席

1948年初夏,周恩来、任弼时和毛主席先后抵达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结局的三大战略决战。

国共双方的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和毛主席在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阶段进行了战略、战术、思想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毛主席打破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的美梦,将这个旧中国的坚守者赶下去,缔造了新中国。

决战进入尾声,美国人在报纸上总结,“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奢华快捷的‘美龄号’专机,可以随时前往各地指挥部下作战。

这是对国共双方力量差异的对比,是蒋介石的优势,也是决定他战败的关键。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蒋介石

1945年,毛主席已经针对蒋介石有可能发动的内战攻势总结出3条自卫原则。第一条叫做“不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哲学,共产党坚决不做首先开枪、发动内战的一方。

第二条,毛主席引用了《左传》里讲的“退避三舍”。蒋介石率先开战,解放军就向后转开步走,按照地方大小对国军进行避让。

第三条,到了还手的时候,叫做“礼尚往来”。这句话出自《礼记》,就是毛主席所讲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最好总结。

毛主席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引用中,理清了面对蒋介石渴望独裁、发动内战时的三步走策略。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毛主席和美国人口中“随时前往各地指挥作战”的蒋介石的不同。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重庆谈判期间的宴会

第一点不同,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的指挥水平不同。

毛主席说他只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不知道怎么打仗,但他却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军事战略家。

秋收起义后,红军队伍损失严重,军队实力非常薄弱。面对装备齐全四处围攻的敌军,毛主席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敌人的薄弱点退敌。

毛主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军队,从几千年的思想精华中提炼属于自己的全新道路,成为时代的一大特色。

随着队伍的壮大,毛主席不再只专注具体作战方针的部署,而是着眼于整个战局的考虑。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毛主席到重庆

他很少过问现场指挥,充分发挥前线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队伍的灵活机动,才使我军队伍中出现了因地制宜的地道战、麻雀战等极具创造性的战术。

毛主席对自己的战士和将军们充满信任,知人善任是一个好的领导人的必备品质,起码蒋介石就没有。

毛主席掌控全国的共产党军队大局,把相应的将领放在正确的位置,不争功不抢功,让各部队用自己的经验和力量去战斗,而不是像蒋介石手下的国军一样,只能作上级的提线木偶。

反观蒋介石,从保定陆军学堂到东京振武学校,算得上是科班毕业的职业军人,起码学过正规的军事理论和战场实操课程。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年轻时的蒋介石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篡权夺位,先后利用“中山舰事件”和“四一二政变”排除异己,在官僚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扶持下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把国民政府变成了蒋介石政府。

说蒋介石是旧中国的守护者,是因为他掌控着全国的正规军,拥有建制完全、装备精良的军队力量,却只知道进行大规模的武器压制,而不懂灵活改变战术,一味地“以大欺小”。

与军队战术相反的是,蒋介石本人是有名的“微操大师”,他50岁之前的演讲内容基本上围绕军容军纪展开,偶尔提到军事指挥,着重点也在营级以下的小股部队

缺乏大战略的宏观眼光,一直是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诟病的地方。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国共进入决战后,双方展开大兵团作战,蒋介石的指挥目光有所提高,从团级上升到师级,利用他发达的“美龄号”飞机,前往各地指挥部越级操纵。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蒋介石已经在越级指挥部队上面吃过无数的亏。但他始终不能吸取教训,一如既往地对部队的行军方式、攻击途径乃至武器使用亲历亲为地制定计划,让国军前线长官沦为传达命令的工具人。

更可怕的是,蒋介石喜欢临时更改战斗命令,不顾战斗已经打响的事实,不仅让手下真正会打仗的战区长官没有用武之地,还让下面的战士陷入朝令夕改的冲突与混乱中。

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毛主席和蒋介石的水平高下,已见分晓。一个高屋建瓴、知人善任,一个本末倒置、朝令夕改,孰强孰弱,输赢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赫尔利、蒋介石、毛主席

战术指挥的不同,归根结底,来自于毛主席和蒋介石另外两点的不同——性格和心态的不同。

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出身背景是相似的,他们都出生于当时收入中等的中产阶层,都有着相当于高中的学历,也同样从小就有着反抗精神。

毛主席从小酷爱读书,干完农活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书来读。为此他的父亲十分不满,甚至动手打他。毛主席的反抗表现在,他跑到一个池塘边,表示如果父亲再打自己、不让自己读书的话,他就跳进池塘里。

从此,毛主席赢得了读书自主权。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少年毛泽东

蒋介石的反抗在于,他小时候不满排队等老师发糖,把自己滚得一身泥污,从而让其他小朋友避而远之,这样一来,所有的糖都被他拿走。

两个都具有反抗精神的人后来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前进的方向却各有不同。

反抗精神贯穿于毛主席的精神始终,也是他领导中国革命的灵魂。毛主席看到民生疾苦、看到社会黑暗,从而产生反抗精神,后来他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迫害而领导反抗。

因为同情广大人民群众同群众长期相处,毛主席的心始终和群众在一起。所以他平易近人爱说爱笑能够很好地融入人民群体,聊起天来非常亲切风趣。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毛主席和群众聊天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能在次次面临险境时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反击,这种灵活性和随机性,是从毛主席从不被身份、地位或者思想束缚而衍生的。

所以毛主席有很多张穿着睡衣或者休闲装的历史照片,无论是外出考察,还是会见外宾,毛主席都是轻松随意而且不受拘束的。

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时,毛主席和他一边晒着太阳聊天,一边随意地从身上抓虱子。这种不拘小节,让斯诺十分赞叹,觉得毛主席实在是一个潇洒而爽朗的人。

与之相反,蒋介石对外就显得过分周到,总是端着身份和架子,呈现出高高在上的感觉。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历史照片中蒋介石总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即便是面对自己人,蒋介石也时刻把总裁的架子拿在身上,威严地坐在那等待下属报告,阶级严明,气势凛然,让人不敢和他交心。

这样的蒋介石,别说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即便是国民党高层军官,也无法平等相待。

蒋介石把自己当成帝王、当成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背离人民群众,自然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所谓“相由心生”,性格的不同导致了毛主席和蒋介石的第三点不同,心态上的巨大差异。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毛主席面容疏朗而开阔,因为经常带笑,他的脸庞看起来是和蔼慈祥的,这反映出他发自内心的一种乐观和昂扬。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毛主席是一个感情非常细腻、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人,但他从没有在困境面前表现过畏惧或者退缩

毛主席青年时期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常不被北大的名人们看在眼里。毛主席曾在梁漱溟拜访毛主席的恩施杨昌济时为他开门,结果梁漱溟直到访问延安时都不记得这段往事。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毛主席

胡适在北大的课堂上拒绝回答毛主席的问题,瞧不起他的资历和出身。但毛主席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仍然能够发自内心地对北京的树木发出感叹和赞美。

蒋介石多次派飞机到延安进行轰炸暗杀,毛主席始终泰然自若地坐在那看书或者睡觉。其他领导让人把他从被炸的屋子里抢救出来,毛主席还开玩笑地表示蒋介石在帮我们开荒垦地。

能让毛主席动容的,只有人民群众遇到危险的苦难的时候。红军长征期间,毛主席见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而落泪,唐山大地震时,毛主席因人民群众遭遇灾难而几次痛哭。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毛主席逗小孩玩

毛主席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的心始终被人民群众所牵动,但他的反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境,使他能够保持镇定平和,不惧不乱地指挥部队,领导国家。

蒋介石是一个敏感而自卑的人,身居高位之后,他的多疑症状也更加严重了。

跟随孙中山革命时期,蒋介石因为没有得到访问苏联的资格而跑回老家,被孙中山叫回来后,又因为和其他军官的矛盾擅离职守。

这一切,都是因为蒋介石怀疑别人看不起他,从而想要通过离开的方式表示抗议和愤怒。包括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也是因为蒋介石的敏感多疑,被害妄想症发作,先下手为强发动事变,从而掌握了军政大权,走上民国的政治舞台中央。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蒋介石总是刻意保持日常的威严和表面的镇定,遇到事情时,他却往往破口大骂、拍案摔书,无法接受己方的失败。

“围剿”红军失利,他怒斥手下无能打不过解放军,他乘着专机满世界乱转,一会儿到北平一会儿到沈阳,用越级指挥来缓解内心焦虑,完全不顾自己贸然插手会造成更严重的失败后果。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占尽天时地利,拥有精良的部队和先进的武器,海陆空军齐备,看起来比只有地方部队和民兵的解放军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然而战争一开打,蒋介石就陷入了被动状态,在毛主席三步策略下被牵着鼻子走,一路追逐解放军的脚步,完全失去战场主动权。

决战之际,美国一眼看出毛主席与老蒋的3大不同,断言毛泽东必胜

连美国人都能看明白的事,蒋介石却看不透,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仅凭前方战报和兵力耗损来制定下一步的军事计划,而且刚愎自用,岂有不败之理?

而毛主席深入群众,得到民心支持,又能保持积极客观心态,知人善任,发挥全军全国人才的巨大能量,他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是历史所决定的必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