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毕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六安绿色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提高;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成功建成18个国家级生态村镇、4个生态村、25个省级生态村镇、73个生态村和96个市级生态村。霍山县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金寨县、舒城县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5个县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即——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霍山县、金寨县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安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深化生态文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把六安建设成为安徽优质水源地、华东生态后花园、大别山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毕说:“为此,我们要读五字公式:首先,读‘优秀’公式——,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基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二、读好《转》(——)二字,以产业生态转型为出发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读“节”字——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为突破口,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第四,读好“保”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五是读“建”字——,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
创造一个适合生活、工作和旅行的美丽家园
毕表示,目前,六安市正在统筹全市发展现状和未来战略布局,控制工业建设空间,保障居住空间,保障农业生产空间,拓展生态空间。积极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结合农村空间布局调整,减轻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负担。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城区及周边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构建多层次城市绿地系统。
“六安的目标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农村特色,体现田园风格,注重文化传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美好家园。”毕肖斌说道。
毕表示,六安将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充分发挥大别山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
在下一步,“六安茶谷”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起点p
毕表示,六安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外部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霍山、金寨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林木生长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提升生态承载力。实施生态恢复治理,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和恢复。大别山(淠河流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大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防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毕肖斌说:
六安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系,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努力创造集约生产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充分激发人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热情。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体系、监督体系、资源利用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毕说:“同时,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法律手段和刚性约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的记者严广哲
这个版本的照片是由我们的记者赵迪拍摄的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安徽六安幸福家园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