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发布啦 0 0

日本是一个让人既爱且恨的国家,这或许真是《菊与刀》作者指出的日本人矛盾的双重性格使然吧。不过,抛开民族感情因素,我以为日本人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至今的1500年文明史,就是日本人对外学习的历史——中国在隋唐之前很牛,它就派出“遣隋使”、“遣唐使”主动到中国来学习,明清“海禁”之后,中国国力下降,它又主动“脱亚入欧”,敞开大门向西方国家学习。

改革和变法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探索学习的过程,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我们还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因为其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居然都是成功的。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大化改新

公元646年的大化革新是他们向我国唐朝学习的成果变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顺利过渡到封建社会,为日本确立了一套颇为先进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得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它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则让日本顺利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实现了现代化,一跃而成为东亚强国,短短20多年之后就打败了自己的中国老师以及比自己大不知多少倍的俄国。

但反观世界其他国家,除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和现代的改革开放、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相对成功外,大部分改革和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日本历史上的这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的背景是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弱小,主动向东方找老师学习,而明治维新的背景是因为自己实在是打不过别人,被迫向西方强大的欧美学习,不过,即使是被迫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也和我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黑船事件”以后,日本人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第一时间就主动打开国门,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谦虚地向强大的对手学习;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马戛尔尼访华

而我们完全不一样,类似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我们表现出的是无视、无知和傲慢,我完全能想象得出当年的乾隆爷在面对“蕞尔小邦”的请求时,表现出的那种趾高气扬的“天朝龙威”,以及马戛尔尼及其使团成员那种失望和无奈的神态。即使到了1840年,在英帝国的铁舰已经叩开我们的大门,事实上我们已经完败时,最后也只是极不情愿地接受了现实,我们考虑更多的首先是天朝上国的“面子”,而不是优先思索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对手哪里比我们强大,我们怎样才能不失败这些问题。当然,现在来看,也怪不得乾隆,几百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天朝的朝贡体系,相信大部份人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或许还是真的过多强调了甲午战争、鸦片战争败北的耻辱,缺乏了丢下面子向对手甚至是敌人学习的态度和勇气?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城门几丈高》

重庆电视台2019年拍摄过一部电视记录片叫《城门几丈高》,十分精彩,第一集就讲述了重庆开埠的过程。1876年,山东《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内陆的开放事实上已成必然,但为了阻止外国资本进入长江上游,当时负责谈判的李鸿章人为编造出很多理由搪塞对方,力阻外国轮船进入重庆,我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保护民族产业,要保护长江航运产业链条上六百万船员、纤夫以及他们的家属们的饭碗。事实证明,我们的太极打得也真的是好,这事前后被拖延了15年,直到1891年,实在是迫于无奈,重庆才正式开埠。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重庆开埠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内陆的一个标志,而直到到现在,我们对李鸿章在此事上的处理都还存在不同评价。然而,中国现代1978年开始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自由贸易”、“无形帝国”殖民政策最终没有冲垮我们,我们的民族产业至今依然健在,不仅如此,在历经短暂的阵痛之后,如今的中华民族正在悄然崛起。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学习态度

“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要学”。一个敢于认输、勇于学习并且善于学习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真心期盼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