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人们对始皇帝的关注向来很高,加上秦始皇身上充满了谜团,比如:身世之谜、配偶之谜、外貌之谜、死亡之谜等等,因此人们对秦始皇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秦始皇的死亡之谜。
秦始皇是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终年50岁。这个年龄放在当时不算短,但也算不上高寿,加上秦始皇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病死在外面,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空间,为此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位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只活了50岁?会不会是被人下毒谋杀了呢?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秦始皇是死于疾病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按照《史记》记载,秦始皇病逝在最后一次巡游途中。先是巡游到平原津时染病(现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西南部),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秦始皇就写了一封盖有御玺的书信赐给公子扶苏,让扶苏赶回咸阳治丧,之后不久在沙丘平台病逝(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那么秦始皇有没有被毒杀的可能呢?
从史料来看,秦始皇被人下毒的可能几乎没有。秦始皇是先染病,然后病情加重,最后病重不治死亡,并且秦始皇染病后没有停下巡游的步伐,还从山东德州巡游到了河北邢台。以此可以看出,秦始皇在染病后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死亡。
如果是下毒的话,首先可以排除被下烈性毒药的可能,即便秦始皇的身体再好,也不可能撑数天甚至是数十天。因为平原津(山东德州)距离沙丘(河北邢台)有三四百里,这个距离还是根据现今公路计算得出的结果,如果放在当时,两地之间的路程可能还会更长。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在不是赶路的情况下,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队伍从平原津抵达沙丘起码至少需要数天时间,并且秦始皇是巡游天下,巡游队伍每日行进的距离有限,这个时间还要延长,因此可以排除秦始皇被下烈性毒药的可能,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被下了慢性毒药呢?
这种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秦始皇在染病后肯定会有随行太医诊治,如果秦始皇被人下了慢性毒药,怎么能骗过秦始皇身边的太医,即便能骗过一些太医的诊断,也不可能骗过所有的太医。并且秦始皇的饮食都有专人负责,如果秦始皇被人下毒,秦始皇的身边的近侍不可能连一点中毒反应也没有,所以也能排除被下慢性毒药的可能。
除此之外,秦始皇身边的人也没有毒杀秦始皇的动机,秦始皇身边的近臣有赵高、李斯、蒙毅等大臣,以及秦始皇的子女才能接近他,这些人权势地位都是来自于秦始皇,如果秦始皇去世,新的皇帝继位,这些人地位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赵高,秦始皇活着,赵高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秦始皇病逝后,赵高是因为担心公子扶苏继位后,会影响到他的地位,才冒着诛三族的风险发动了沙丘政变,拥立始皇幼子胡亥继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赵高和公子扶苏又向来不合,只要秦始皇不死,公子扶苏以及其他公子就不能继位,因此也无法影响到赵高的地位,受赵高胁迫的丞相李斯也是如此。
而蒙恬、蒙毅等忠于秦朝,忠于秦始皇的大臣更不会去谋害秦始皇,当时中原大地只有秦王朝一个国家,如果秦始皇死了,对秦始皇身边的近臣并无任何好处。而那些接触不到秦始皇的人也无法给秦始皇下毒,最多只能进行刺杀,比如荆轲刺秦王和张良征求刺客行刺秦始皇,但都没有成功。
剩下只有秦始皇身边的近侍才有下毒的可能,但秦始皇身边的近侍不可能是随便挑选的,并且秦始皇的饮食有专人负责,也有人负责试菜,想要给秦始皇下毒是难上加难。加上以秦始皇的威严和多疑性格,相信也没有哪个近侍胆敢下毒。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所到之处,都不允许有人说出地点,不然就会被处死。有一次秦始皇认为自己说过的话被传到丞相李斯耳中,于是就将身边的人全部杀掉,此后再也没有人知晓秦始皇的行踪。可见秦始皇对自己的行踪都如何重视,更何况是自己的生命,所以给秦始皇下毒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只活了50岁?
秦始皇50岁的寿命并不算短,因为当时的平均年龄不足四十岁,不过也不长,毕竟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活了75岁的高龄。而且以嬴政秦王(秦朝皇帝)的身份,加上秦国(秦朝)强大的国力,嬴政也不用遭受战乱之苦,且生活优越,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只活了50岁呢?
这和秦始皇的人生经历有关,至少有三点原因会对秦始皇的身体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寿命。
一:嬴政幼年生活条件艰苦,导致从小营养不良
嬴政因为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的原因(在春秋战国时期,互派质子是当时很普遍的一种外交方式,嬴异人作为秦国公子,早年便被秦国派往赵国做人质,之后嬴异人在邯郸结识了吕不韦的姬妾赵姬,两人在一起后生有一子,取名为政),并不是出生在秦国,而是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在嬴政三岁之前,他的父亲嬴异人还在赵国邯郸,加上嬴异人有商人吕不韦的支持和帮助(吕不韦和嬴异人达成合作后,曾拿出五百金给嬴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所用),嬴政出生之后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即便达不到秦国公子的待遇,也比普通百姓好很多,但好景不长,这种生活仅持续了两年多。
秦国在长平之战结束一年多后,便再次出兵攻打赵国邯郸,而赵国面对秦国不断的进攻,在军事上又难以击退秦军,赵国赵孝成王为了报复秦国,便想杀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嬴异人泄愤。好在消息被吕不韦提前得知,于是吕不韦拿出重金买通了邯郸城的守城官吏,最终吕不韦和嬴异人逃出了邯郸城,回到秦国(公元前257年)。
虽然嬴异得以脱身,但却没来得及带上妻子赵姬和儿子嬴政。赵孝成王没能杀了嬴异人泄愤,便又想杀他的妻子和儿子,就这样,赵姬嬴政母子迎来了重大的危机,不仅无法过像以前一样的生活,还要被赵国士兵追杀,自此,还在幼年的嬴政就过上了逃亡的生活。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六年多,直到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之久的秦昭襄王去世,其子秦孝文王继位,嬴异人被秦孝文王立为太子之后,嬴政才被赵国送回了秦国,结束了逃亡生活。但六年的逃亡生活已经对嬴政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知道当时的嬴政只有几岁,还在幼年阶段。
嬴异人能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出邯郸,但对于留下来的赵姬嬴政母子,又有谁会帮助他们呢?邯郸城就那么大,被抓住是迟早的事情,然而被抓住后又会面临什么?结果可以试想一下,虽然赵国最后没有处死嬴政,但嬴政的生活绝对大不如从前,这种情况肯定会对嬴政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九年,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
这段史料是说,秦国在攻破赵国邯郸后,嬴政专门去了邯郸一次,目的是为了报仇,嬴政将那些曾经和他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然后就返回了秦国。以此可见,嬴政早年的生活并不好,甚至还可能经常受赵国人欺辱,要不然嬴政也不会专门跑去邯郸报仇。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这段史料翻译之后的意思是:秦王这个人,长着高鼻梁,长眼睛,猛禽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少恩,有虎狼一样的心肠。高鼻梁和长眼睛说明嬴政的容貌有母亲的遗传,应该长得比较英俊,但类似猛禽的胸膛和豺狼的声音可不是什么好话,如果身体正常,怎么能如此形容呢!这很可能就和嬴政从小的营养不养有关。
所以嬴政幼年时在赵国的经历,很可能导致嬴政从小就营养不养,虽然相貌英俊,但没有长好身体,从而影响到秦始皇的寿命。
二:工作量大,长此以往,积劳成疾
嬴政九岁多时回到秦国,之后四年内,他的爷爷秦孝文王和父亲秦庄襄王先后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因为年幼的问题,秦国朝政由相邦吕不韦把持。此时的嬴政虽然没有亲政,但身份上已经是秦王,除了每天学习之外,也要逐渐熟悉政务,为将来亲政做准备。
抛开嬴政在赵国的九年经历,到13岁继位秦王前,嬴政只安稳地在秦国学习了四年,可见嬴政的童年几乎都没有怎么过就成为了秦王,为此嬴政就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和用工。如果嬴政能像他爷爷秦孝文王那样,50多岁才继位,那就有很多时间学习和成长,但谁让他13岁就成为秦王,为此留给嬴政的时间并不多。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嬴政在22岁亲政后,工作起来更加拼命,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专权,无论大小事都要亲自决定,每天批阅的奏折不以时间规定,而是以奏折的重量为准,从早忙到晚,批阅不完就不休息。以此可见,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说是“工作狂”一点都不为过。那么工作量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史记集解》对于“衡石”的解释是一百二十斤,通过史料专家在经过科学计量得出,秦朝的一斤文书平均为257克,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今约61.7斤。历史学博士邢义田先生曾考据书写《史记》竹简的重量,得出的平均数约51公斤,若以每简38字的固定格式来算,秦始皇每天需要批改阅读30万字以上。
可能我们对于这个数字没有什么直观感觉,就拿我们看小说来说,在熬夜的情况下,一天大约也就能看个100多万字,而且基本是在不怎么思考的情况下扫过。而秦始皇每天处理的奏折都是国家政务,是需要思考和批阅,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是每日如此,试想,有谁能做到每天都看100万字以上的小说呢!
秦始皇每天阅读批改30万字以上的奏折,可以说是一件异常辛苦的行政事务,而这只是秦始皇每日中的一部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别的政务,比如说上朝议事,私下和大臣开会,巡游天下等等,秦始皇的这种毅力和坚持,以及勤政的程度,在后世帝王中都罕有能达到者!
长此以往的高强度工作,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而秦始皇一干就是数十年。如果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能减少一半,可能秦始皇的寿命也不会止于50岁,再活几年也犹未可知。如果换作是你,在这种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你还愿意做秦王吗?
三:秦始皇晚年迷恋长生不死之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开始经常巡游天下,之后又迷恋上了“长生不死之术”,只要找到“不死药”服用后便能长生不老,于是便在天下间寻访。为此有些苟合之徒,诸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之流,为了权势财富都投奔的秦朝。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真本事,只会花言巧语地欺骗秦始皇。
史书中记载秦始皇请过很多术士炼丹,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秦始皇是否服用过术士炼制的丹药,但按照正常逻辑来说,秦始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炼制所谓的丹药。如果这些术士什么也炼制不出来,也无法向秦始皇交差,秦始皇应该也服用过所谓的丹药,而历史上因丹药损伤身体,导致死亡的帝王并不在少数。
不过秦始皇并没有放弃寻求“不死仙药”,但最终耗费了很多时间,浪费了大量钱财也没有找到所谓的“仙药”,最后韩终逃跑,徐福也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一去不复返。而这些术士拿着秦始皇给予他们的优厚待遇,反而却诽谤秦始皇,后来传到秦始皇耳中,秦始皇感到被术士欺骗,之后便发生了“焚书坑儒”。
秦始皇最后不仅没有找到仙药,还可能因为服用术士所炼制的丹药损伤了身体,从而加速了秦始皇的死亡。焚书坑儒事件过后三年,秦始皇便在巡游途中病逝。
结语:
秦始皇虽然出生就是秦国公子,本该享受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但嬴政幼年却是在赵国做人质,在父亲回到秦国后,嬴政的生活更是大不如从前,因此从小导致营养不良也属于正常情况。
其次嬴政在继位亲政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对他的身体产生很大的负荷,长此以往下去,也会对秦始皇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之后再加上服从丹药导致的损伤,最终加速了秦始皇的死亡时间。
如果秦始皇从小是在秦宫中长大,亲政掌权后也没有长时期高强度工作,也没有服用过任何所谓的丹药,相信秦始皇最终的年龄不会止于50岁。
不过以当时平均年龄不足40岁来看,秦始皇50岁的年龄也不算短,虽然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活了75岁的高龄,但在秦国历代君主中也仅此一位。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