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方势力各自雄踞一方,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势力与地盘,三人手下的谋士与幕僚也互相较量,称得上是群雄逐鹿。
这段历史十分精彩,罗贯中先生的一本《三国演义》更是把三国之间的斗争说给了千家万户,三国时期众多著名的谋士、将领也逐渐为人所知。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蜀汉刘备手下的谋士良臣。众所周知,刘备手下众多名士名留青史,其中有“卧龙凤雏”之称的诸葛亮和庞统更是大名鼎鼎。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打动,于是就有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千古佳话,更是留下了《出师表》这等名篇。诸葛孔明的大名在后世依旧响亮。
与诸葛亮相比,被称为“凤雏”的庞统,世人相对来说了解得就少一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就是庞统,我们一起来看看庞统究竟是何许人也,到底有什么能力被人称为“凤雏”,甚至能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齐名。
有经天纬地之才,外表却不太聪明
说起庞统,有些了解的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他丑。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庞统:“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可见庞统确实算不上什么美男子,于是第一眼见庞统的人估计都会认为,这人长成这样,脑子多半也不太聪明。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东汉末年有一隐士名叫司马徽,世人称其为“水镜先生”,因为他为人清雅、擅长识人,看人看事十分透彻,名声在外。庞统在二十岁的时候去拜见了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正在采桑,于是庞统就这样坐在树下,二人相谈甚欢,一直从白天说到了黑夜。经过此次交谈,司马徽对庞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南州士子无人可与其相比。有了司马徽如此之高的评价,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庞统后来被征为功曹,他借评价他人来培养他人的名声。事实上,被庞统评价的人,实际才能都不如庞统说的那样好,有人感到奇怪就去问原因。
庞统回答,世道混乱,正义之人逐渐变少了,这样的风气如果兴盛绝不是好的现象。乱世需要有识之士出面做事。于是庞统就想要借高度评价别人来宣扬好的风气,树立好的榜样,如果不这样做,世道会更加混乱。
而十个人中如果有五个人因为自己的举动而有改善,勉励世人的道理也不算无效了。由此可以看出,庞统对天下之事有独到的看法,更是愿意尽已所能矫正世间的不良风气。
得刘备重用,献计征蜀最终战死雒城
庞统刚在刘备手下做事的时候,只被给了一个小小县令之职。庞统在为官期间不理县务,于是被免了官。这时有人告诉刘备,庞统的才能不是小小县令的官职就能展现的,就连诸葛亮也告诉刘备庞统可用,于是刘备十分重视。
经过与庞统的交谈后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后来庞统与诸葛亮一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事实上,庞统后来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非百里之才”。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准备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却私下向刘备献计,劝刘备借此机会谋求益州。刘备对此十分犹豫,不能决断。
这个时候,是庞统进言,助刘备下定决心谋求益州。
庞统认为刘备所在的荆州荒芜残败,并且人口不多,加上北有曹魏,东有东吴,实在是没有什么远大发展的可能。而益州不同,益州物产丰饶、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如果能把益州作为据点,必将大有可为。刘备还是犹豫,认为自己不该失信于天下,庞统又劝到,凡事不能墨守成规,随机应变才是硬道理。一旦失去攻占益州的先机,才是真正没了退路。于是刘备下定决心,带领庞统进入益州。
当时刘璋和刘备二人相会,庞统就劝刘备在宴席中挟持刘璋求得先机,但刘备却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拒绝,至此,刘备失去夺取益州的最佳时机。
建安十七年,庞统再次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条妙计,夺取益州。庞统认为如果此时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刘备思考之后认为中计可行,于是刘备依计而行,一路势如破竹,十分顺利,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于是刘备十分高兴,大会将士、举办宴会,饮酒作乐。兴致高时,刘备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但是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意思就是,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于是刘备大怒,认为武王伐纣惩治暴虐,前歌后舞,难道武王的军队不算仁义之师?刘备让庞统离席。于是,庞统起身退出宴席。但是刘备马上就后悔了,于是庞统又回到宴席,二人交谈后和好。
建安十九年,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不幸死于流失。年仅三十六岁。葬于落凤坡。刘备大为悲痛。
死前看清刘备真面目,暗示魏延
前文提到庞统让刘备在与刘璋相会时趁机挟持刘璋,夺取益州,刘备因有顾虑拒绝了庞统的提议,后来刘备用上中下三计中的中计大获全胜,大摆宴席,却对庞统的话觉得不满,庞统就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刘备是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不假,但刘备也的确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庞统的离席其实也给魏延提了醒,只不过可惜的是,魏延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魏延作为武将,素来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军中作乱,最后被斩杀。不得不说,也是造化弄人。
其实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没有什么大的势力,赤壁之战中与东吴联手对抗曹操,才算是安定下来。刘备之前除了自己可以一提的皇室血脉外其实没有非常强大的助力。
刘备想要兴复汉室,一统天下,这也无可指摘,但是在口号中夹杂了多少称王称霸的野心就难说了。所以庞统才会在宴席上体会到些微变化,其实庞统在宴席上受到的待遇也是给魏延提了醒,只不过可惜的是,魏延没有明白其中深意罢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