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皇帝废太子大家都很熟悉,而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同样有废太子之事,这就是晋献公废太子申生。但与康熙不同的是,他因为爱屋及乌才废的太子,而且费劲了皱着。
因骊姬受宠,时日久了献公爱屋及乌欲废太子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但也找不到太子申生的什么毛病,还不能名正言顺的废掉,于是他通过战略安排来完成他欲废太子的目的。
战略安排一:派太子申生驻守曲沃,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安排重耳和夷吾驻守蒲地和屈地,肢解他们争夺太子的实力。
战略安排二:献公16年在晋国扩张地盘消灭霍、魏、耿国的过程中,令太子申生统领下军,献公统领上军,赵夙为献公驾战车,毕万出任车右。消灭诸国以后班师回朝。献公为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地和魏地分别赐给了赵夙和毕万,这也是后来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的由来。让他们都担任卿大夫,实际上这是在暗示太子申生做卿大夫,未来不可能做国君了。大夫士蔿劝谏太子逃跑以免遭杀身之祸,太子没有听其意见。
战略安排三:献公17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征讨东山。按照制度太子是不能独自出去领兵打仗的,因为太子是继承国君的人,天命贵重,如有三长两短就会损失惨重,另外外出领兵打仗是国君和卿士的职责,太子显然是不专业的。大夫里克劝谏献公收回成命,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道立谁为太子呢。”里克听到这大致了解献公的意思就没有反驳就出去了,他鼓励安慰太子做好自身修养不要太关注废立之事。这一战略安排的信号其时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想要另立太子。
1、派往国都之外守城。虽然献公的三个儿子同时派去驻守,但申生是太子,驻守异地城池是不符合制度的,而太子申生也没有做出反应,一味的顺从。
2、为太子申生筑城封为卿大夫。这个信号更加强烈,大夫士蔿劝谏他逃跑没有听从,可以看出太子申生没有政治嗅觉。
3、独自领兵打仗。里克劝谏献公,太子申生还在询问是否被废,显得有些愚钝,通过这一系列的战略安排,太子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寄希望里克的劝谏。
总之太子申生政治上幼稚,但反过来说这个人太单纯了,此时晋国上下废太子的消息满天飞,似乎废太子已是板上钉钉,只有太子申生还对自己的父亲抱有一丝希望,最终在骊姬的陷害以及晋献公的昏庸下除掉了太子申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