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发布啦 0 0

庭阴新似染,物色去如忙。岩树鱼依绿,畦花蝶斩黄。

17岁之前的唐立忠一直在农家小院中平静的生活,身为一户五口之家的农民家庭中的长子,他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妹妹,从小便担负起了家庭的担子与长子的责任,帮助父母务农、养猪、整理家务,这一天天平凡的日子,带给唐立忠的是韧性与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铸就了他性格的底色。

而在1978年底,这位湖南省祁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平凡男孩的生活迎来了彻底的改变。

伴随着中越边境局势的演化,战争一触即发,在越军的不断挑衅下,我军在上级指令下,吹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

在中越战争焦灼的战场之上,一位位战士将他们的热血洒满了疆场,炮火声轰鸣不止,枪林弹雨中全是英勇无畏的身影,年轻的唐立忠战士也在其中。

此前,年仅17岁的唐立忠离开了他的农家小院,毅然决然地响应号召,宣誓将他的生命奉献给国家,将他的一切投入到保卫祖国的事业之中。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可不可以不学理论,只进行体能训练?”

年轻的小将在军队的训练场上向他的班长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启了他全新的征程。

1978年底,唐立忠正式被批准入伍,同他一批报名入伍的共有20多人,但是,最后只有6人经过了体检的检验,得到了正式入伍的机会。而这六个人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人去了北京,另一人留在了湖南,剩下的四人,则奔向了中越战争前线的战场之上,而唐志忠就是其中一个。

这位在老兵的口中“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因为其憨厚朴实的性格得到了众多老兵的喜爱,他的军旅生涯也就此开始。

唐立忠进入军营之后,首先看到了部队中的坦克、大炮、子弹、钢枪,这让从小跟庄稼猪圈生活的年轻人感受到了武器的威武与力量,感受到了军队的神圣与威严,这也让这位年轻的小将更加兴奋。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进入军营的第一天,唐立忠经历了丰富的军旅生活。他首先跟随着同一批入伍的士兵们接受了新兵连指导员的检阅与训话,了解了军队的规章与条例,知道了遇见长官需要打招呼,发言需要首先喊“报告”,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也需要接受理论的学习,而年仅17岁的唐立忠对这一点却产生了疑问。

在经过指导员的训导之后,唐立忠跟随大家一起回到了宿舍,整理内务之后,又一起去了部队食堂就餐,在轻松又激动的一天过后,他迎来了艰苦的真正的军营生活。

第二天清晨,伴随着一声哨响,在睡梦迷蒙之中,唐立忠以及新兵们就被带到了训练场地,真正地开展军营训练。

但是,真正让唐立忠感到为难与痛苦的并不是疲惫艰苦的体能训练,而是在训练之后,却仍旧不能够休息,还要继续参加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体能训练,理论学习对于唐立忠来说是更难过的关卡。

唐立忠训练一整天之后,感到筋疲力尽,但是还来不及休息,便又要投入到艰难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唐立忠对此感受到了疑问与不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在班长的讲解过程中,喊了报告。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报告!”

“什么事”,班长询问他。

“能不能不学习理论知识,只进行体能训练”,班长听后,哭笑不得,非但没有生气,还向他详细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理论训练的内容。

班长看着唐立忠稚气未脱的脸庞,告诉他:“理论知识会交给你战场的生存之道。”

在班长的不断讲述中,唐立忠年轻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深知不论是体能还是智能训练,都是能够使他在战场上发挥能力以及努力活下去的武器,只有经过了智能训练,才能够看到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才能看到敌我双方对战的情况,看到敌军与我军的方位,看到战场的进攻路线,知道枪该怎么拿,仗该怎么打,知道如何真正的抛头颅、洒热血,知道如何全力的保家卫国,不让一滴血、一滴汗留的没有意义与价值。

正是与班长的这一番对话,使得唐立忠真正对军队的训练有了认可,此后,他开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理论学习,唐立忠都拼尽全力,从不懈怠,他在日常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展示出了比常人更坚韧的毅力和更刻苦的精神。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即使经过一天的体能训练之后,整个人都疲惫不堪,唐立忠却仍旧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即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完成之后,他仍旧不休息、不放松。在身边的队友都开始整理内务,上床休息之后,唐立忠甚至开始了他每日的加练日常,风雨无阻,从不断绝。

支撑唐立忠如此刻苦的精神,在于他内心对于一名合格优秀的军人身份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求成为一名真正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优秀军人,想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更多的力量,支撑他的是爱国情、爱国魂,是军心、军魂,是最坚韧不拔、如松如竹的热血与守护、忠贞与坚毅。

正是因为唐立忠的坚韧与刻苦,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新兵训练的任务,他比其他人更快、更好地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在完成新兵训练之后,唐立忠被安排到兵团中的特务连队之中。

特务连队是最前线的一支队伍,它会深入敌人腹地,成为向敌人进攻的第一把尖刀,被分配到队里的“侦察连”之中,这上级也是对唐立忠一个月以来的新兵训练成果的充分肯定与赞扬,也证明了唐立忠经过他的努力,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更是激励他奋勇前进,继续拼搏的动力。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因此,唐立忠在进入特务连队之后,并未懈怠,仍旧像新兵训练时一样,艰苦奋斗,在更加严格的训练之中,不断地磨砺自己,最终成为一把朝向敌人的最为锋利的尖刀。

唐立忠便带着自己这把尖刀,加入了中越战争的战场之上。

经过漫长的旅途,从一名农家小子,到现在的优秀军人,唐立忠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他最大的力量,他做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烽烟炮火之中,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与牺牲。

在距离中越边境线约1公里,距离越南高平省茶灵县以北大约4公里的地方,坐落着越方的103号高地,该高地易守难攻,又地处交通要道,西临我国龙邦镇通往茶灵的道路,南邻越军的主阵地—八姑岭,属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我军要进攻的方向。

因敌方力量充沛,103号高地遍布武器和军队,我军在经过详细的商讨与分析之后,订立了行军路线。

103号高地布防有越军约2个班的兵力,并筑构有三个暗堡,而暗堡里又配备有轻重机枪以及大量武器,整个103高地在三个暗堡的配合下,形成了合围之势,火力之间可以相互支援,工事稳固,极难突破。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基于如此,我军需要从龙邦方向突破,由41军123师368团奉命攻占八姑岭,从而牵制越军,掩护主力部队,由念井方向开始进攻,从而突破高平地区的封锁线。

当时,唐立忠便在主力部队之中,1979年2月17日9时许,我们的主力部队开始了301号高地的进攻行动,但是,在部队行进至103号高地东北侧之时,受到了来自暗堡中的敌人的突然地、猛烈地进攻,6班6名战士当场牺牲,战斗一触即发,炸毁暗堡,刻不容缓。

唐立忠所在的工兵3班接受了炸毁暗堡的任务,班长李秋元在经过对于敌情、地势的分析之后,制定了相关作战方案:全班分成火力掩护组、爆破组以及预备爆破组这三个小组,从敌人布防优势较弱的西北侧进攻,对暗堡的出口位置进行爆破任务,并明确了行军作战路线以及活力掩护位置,通过各个击破的作战手段,对敌人进行歼灭打击。

在明确作战任务与手段之后,唐立忠主动请缨,希望自己能够进行1号暗堡的爆破任务,班长李秋元同意了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唐立忠的申请,作战队伍就此正式展开作战,而唐立忠也正是在这场爆破任务之中,发挥了他应有应尽的力量。

在第一次爆破过程中,唐立忠在队友的有效火力掩护之下,首先向2号暗堡投掷了3枚手榴弹,在一边躲闪敌军的机枪扫射过程中,一边接着烟雾掩护身形,快速向前跃进,向着1号暗堡冲锋。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在冲锋过程中,唐立忠对向他扫射的敌军又扔去了一枚手榴弹。而后,他从班长李秋元那里得到了战备补充,带着新得到的三枚手榴弹,唐立忠继续在我方的火力掩护之下朝着1号暗堡的方向快速突击。

整个过程中,他跳出了战壕,爬到了暗堡后方,成功将炸药扔进了暗堡出口处,炸掉了1号暗堡。

与此同时,战友陈国华也已经成功完成了炸毁2号暗堡的任务。但是,紧接着的3号暗堡因其战略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布防的火力也是最大的,导致任务难度极大。

唐立忠在3号暗堡的炸毁任务中也面临了很多的危险和阻力,进行了四次爆破行动,都未能成功,一方面因为炸药包被雨水淋湿,又或者因为操作失误,炸药包投掷位置偏移,唐立忠此时已经筋疲力竭,再加上天公不作美,朦胧细雨的天气也给爆破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然而,没有一个战士会在战场上轻言失败,唐立忠也不会,即便身心疲惫,甚知可能有一去不复返的风险,但是,唐立忠依旧在背后战友焦急的呼喊声中,挺起了战士的脊梁。

面向前方勇敢冲锋,唐立忠毅然决然地在枪林弹雨中爬上了暗堡顶部,拼尽全力地将炸药包扔了进去,最终,伴随着轰鸣与塌陷的声音,成功炸毁了3号暗堡。

79年对越反击战,参军52天的新兵荣获一等功,退伍时是什么军衔?

至此,暗堡炸毁任务顺利完成,唐立忠在这场战斗中连续进行了五次爆破任务,炸毁敌军暗堡两个,炸死敌人9名,炸毁轻机枪2挺、冲锋枪和步枪4支,荣立一等功,军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这场战争中,曾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们将热血撒在了疆场,将英雄的旗帜树立在祖国的边疆,战场的残垣断壁是他们的拼搏,黄土上的断臂残肢是他们的英勇,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民族的英雄,是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需要拜读的英雄史诗。

而英雄唐立忠,在这场战斗中有勇有谋,物尽其用,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真正地践行了作为战士和军人的使命与初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者”、民族英雄,他游离在生死的边界,却始终坚守着军人的誓言,他作为一名入伍仅仅52天的新兵,凭借着坚韧与勇气、热血与信念、智慧与担当,创下了谁都未曾想到的卓越奇功。

时过境迁,这位曾经的“爆破英雄”、“新兵英雄”,后升至“大校军衔”,已经入伍几十年的他早已退伍,即便没有战争,唐立忠也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默默地为国为民,也许他已不在生死线上游离,却依旧行走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最前线。

英雄,永不落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