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早粽香

发布一下 0 0

昨晚的一夜夏风,把乡间的早粽香又从遥远的童年吹来,躲藏在岁月深处早粽子的记忆瞬间充盈了心中的每一个犄角旮旯。

吃粽子要趁早,我们把这种没到端午节提前吃的粽子叫“早粽”。三四月间芦苇尖刚抽出嫩叶,这时的苇叶鲜嫩味道足,包出的粽子咬一口满满的春天的味道。打早粽叶,是孩童时最乐意做的事情。清晨,邀上三五个小伙伴挎着竹篮,踏着晨露就出发了。那时,村子周围随处可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地,郁郁葱葱,微风拂过飒飒有声,信手拈来苇叶就够一家子包早粽子用的了。

往往在折苇叶的时候,心里尽想着摸鸟蛋的事儿,东瞧瞧西看看,等到周围响起小伙伴们相互吆喝回家的声音,早已夕阳西下。出了芦苇丛,脸上、腿上全是苇叶划拉出的小口子,渗着一长溜血丝,衣服扯破也是常事。此时,哪里还顾得上母亲“折苇叶一定要注意,打最上边的一个嫩叶,一根柴杆最多打两叶”的叮嘱,随手扒拉几根柴杆,从上撸到下,带来的绳子早已不知在穿梭哪片芦苇丛时丢掉了,信手扯过几根青草胡乱一扎,丢入篮中匆忙回家。

母亲包粽子一丝不苟,非常考究的。准备包粽子了,母亲总是早早地准备好了食材,一次次地把门张望。等到我们打苇叶回来,已经泡上老半天了,院子里荡漾着糯米的香气,看着我们迤逦归来,母亲假装生气。浸泡在盆中的黍米、花生、红豆、蜜枣,伴着我们被母亲追打的脚步声不紧不慢地晃荡着。黍米粒黏度大,金黄色颜值高,特别适合做粽子的馅料,家里每年也会种上一点。红小豆、花生颗粒饱满,也是自家地里长的。苇叶在母亲的手中上下翻飞,去掉老叶子和窄叶片,仔细一番挑挑拣拣,往往每次下来我们打了一天的苇叶所剩无几。母亲熟练地把苇叶放在沸水中过一下水,麻利地捞出来过凉,经过热水浸润,苇叶青翠欲滴,绿色肆意流淌。

开始包粽子了,母亲大马金刀地坐在马扎上,左手拿起一片苇叶,右手从左向右轻轻一摊,一片片苇叶便规规矩矩地叠加成了两层。接着,母亲双手从苇叶底部穿过,左手捧着,右手顺势从外部拧了360度,一个漏斗状的粽壳成了。母亲依次放入准备好的食材,用手指压实压平,把剩余的叶梢盖住口翻过去,左手跟着紧紧按住苇叶,右手食指捏着苇梢边绕圈便围着粽子缠几圈,最后顺手掖在绕圈的苇梢绳子里,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粽子包好了。个把小时的功夫,母亲面前的粽子堆了高高的一盆。

当年吃完了粽子,母亲都会把粽叶洗净、晾干,码好捆起来,吊在厨房角上,等到冬天嘴馋的时候再包粽子,打个牙祭解解馋。母亲说,这样包起来的粽子香,直到现在我都深信不疑,我知道早粽里有着春天的气息,更有着母亲的味道。

岁月悠悠,工作后离开村子20余年了,但是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炊烟一鸟鸣、扯着嗓子呼儿唤女的场景依然是我梦中的常客,乡间的早粽香也深深地滋养着我的内心。多年卧床的母亲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让母亲包粽子早已成为奢想,年前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吃母亲包的粽子的念想成了我一生永远的遗憾。

“俺妈——俺妈——我们想吃粽子啦——”“哎——来哇——来屋哇——”昨夜,我又一次站在了老家熟悉的大门口……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152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