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关于“毒教材”“毒插图”的争论,真可谓是引发全网大讨论。
从一张张粗俗不堪的插图,再到倒画的国旗。从外国小孩的神态正常,到中国小孩的眼神萎靡、神态猥琐。
这让很多网友看完之后,感到后背发凉!
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审美差异或者绘制失误的范畴,而是有人故意而为之,这是在故意丑化国人!
随后插图的作者吴勇,无疑成为了众矢之的。
从他的老师,到他老师的兄弟姐妹,都被网友掀了个底朝天。
当然让众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大都与美日国家有联系。有人是日本大学的教授,有人是美国公司的高管!
但很遗憾的是,截止到现在,吴勇依然保持沉默!
随着插图事件的持续发酵,这波舆论也波及到了其他教材,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有些文章居然粗俗不堪,成年人看了都有些面红耳赤。
随后“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公开炮轰:一些主编夹带私货,将自己的作品硬塞进教材。
郑渊洁口中的主编,正是这几天被网友们骂得狗血淋头的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你既作为主编又将自己的作品纳入教材,是否有作弊嫌疑,是否违背了回避原则。
随后郑渊洁更是公开炮轰道:他利用主编以及作者的身份到处宣讲,强推自己的童书,一年获利2700万,是否合法纳税依然是个问题。
但很遗憾的是,截止到现在曹文轩也一直保持沉默。
但作为中小学教材主编的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温儒敏,他在6.1日公开发文为曹文轩喊冤道:
第一、数学教材插图确实丑陋,必须整改,但是否涉及“阴谋”,先不要上纲上线,耐心等待调查。
第二、有人将火烧到语文教材,这是别有用心!
第三、曹文轩的多篇作品入选,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并且是屡获大奖!不是他主动提出的,而是综合评估的。
第四、广大网友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要被网上的戾气所裹挟!
当然毫无悬念的是,他也在网上被骂得狗血淋头。
因为在很多网友看来,他们就是一“伙”的。人家当事人没发声,你着急什么啊?越描越黑,越解释越说明心虚!
在谈到语文教材问题的时候,大家纷纷感慨道:以前那么多经典的文章都被删减了,像《刘胡兰》《黄继光》《雷锋日记》《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
像朱自清的《背影》,故事《愚公移山》也被很多专家教授力挺删除。
因为有专家说《背影》中的送橘子一幕,违反了交通规则。愚公移山破坏了生态环境,很多网友对此啼笑皆非!
这不就在近日,已经沉寂多年,当初力挺删除课文朱自清《背影》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也罕见发文表示:我被骂了12年,但我依然认为我没有错!
他特此发长文解释道:
第一、我被骂了12年,当初我是正常的学术批评,但我却遭到了无数网友的咒骂和威胁。如今不管我写什么,都会出来骂我,这已经变质了!
第二、原本以为,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消逝会被大家遗忘,但十余年来证明我错了。置之不理是不可取的,我要为自己辩解!
第三、我支持删除《背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网传的“违反交通规则”一事。
随后他罗列了自己力挺删除此文的具体原因:
首先来说,他父亲横穿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看着父亲笨拙、艰难、努力的样子和肥胖的背影,却感动得流下眼泪,就不像是一个20岁大学男生的正常反应了。
其次来说,通过朱自清的日记等文献了解到,朱父因为纳妾,导致家庭不和,母亲去世,自己失去局长的职位,失业在家;为了继续享受他的齐人之福,通过朋友安排大学毕业后的儿子朱自清到各地中小学教书,以便随时支取儿子的薪水。
所以说,朱自清的父亲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确实无法让我感动!
最后他说道:我对任何不遵守公共道德和法律法纪的行为和现象都深恶而痛绝之。因此对《背影》中朱父的横穿铁道行为有“偏见”的成分,这是我无法否认的。
看到这里,丁启阵教授苦口婆心的解释,并未换来多少网友的理解和支持。反之再次招来了众多网友的辱骂和嘲讽!
有网友留言说:你还批评上了,孔子有教师资格证吗?扁鹊华佗有行医资格证吗?过去的商铺、商贩有经营许可证吗?有时间研究研究振兴中华文化,别在这抓这个文章你就批评!
也有网友表示:嗯你顺道说说孟母三迁炒作学区房和岳飞他妈给他纹身参军!
看到这里,丁启阵也是顾左右而言他,并未给出自己的看法, 还一直在为力挺删除《背影》辩解!
其实客观来说,不管是曹文轩的小“黄”文,还是丁启阵的固执己见,造成这种局面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过自信,甚至有些傲慢。
因为他们作为专家学者,一直处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放眼望去,似乎全是没有文化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会想起吴晓波的那句话“大多数人是无用的”。因为他们的很多思维早已被西方思维侵蚀,甚至开口不谈莎士比亚和希腊,都会感觉自己没文化。
这是这种傲慢和过度自信,在面对公众质疑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不屑!
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盛行,但他们确实低估了群众的力量。
一个专家和教授,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跟一篇文章较劲上。因为大家学习的是优点,引导、传达给孩子的也是正能量。
语文课本不是历史课本,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封建皇帝是不是也都要移出教材呢?
如今能称得上教育家的越来越少,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书呆子”和所谓的“砖家”“教授”却越来越多!
有时候公众确实高估你们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