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在夷陵之战被陆逊打败,忧愤交加而患病。
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病逝,临终前,他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了蜀汉的丞相诸葛亮。
公元223年,刘备长子刘禅登基成为蜀汉新皇帝,任命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益州牧,有开府办事的权力。从此诸葛亮可以不经朝廷审批,自行任命丞相府的幕僚,成为蜀汉军政第一人。
虽然早在刘备称帝时诸葛亮就已经是丞相,但因为刘备漂泊半生有决策军政大事的能力,诸葛亮只起辅助作用。但新帝刘禅登基只有17岁,能力有限,无力决策军国事务,所以把大权授予诸葛亮。
诸葛亮当权后,蜀汉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而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内部人事问题,让自己人可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最主要的人事问题,是益州士人对蜀汉政权稳定的威胁。《出师表》中“益州疲弊”显示了当时蜀汉政权的不稳定性。 益州行政体系由两股势力构成,一是刘备入蜀前的荆州班底,二是入蜀后获得的益州团队。并且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不禁动摇了益州氏族对刘备这个团队的信心,纷纷对蜀汉的前途表示担忧。益州原刘璋手下的很多人都对刘备有抵触情绪,比如从事(指属吏)王累为阻止刘璋迎刘备入蜀,曾用绳索把自己倒挂在州府大门上。这些人虽然后来归顺了刘备,但却威胁着政权的稳定,他们曾煽动有西凉背景的马超反叛刘备。
蜀汉政权岌岌可危,当内部矛盾无法调和,只有发动战争把矛盾转移,才有可能让蜀汉喘口气,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