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奋斗第一百年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借此势头,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奋斗第二百年的目标迈进。在安徽省十届十二中全会上,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入分析我省发展形势,就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美丽安徽建设进入新阶段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和决定性成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而艰巨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肺炎的严重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勇往直前,开拓创新, 积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 经济实力取得历史性进步。预计到2020年,地区GDP将接近4万亿元,人均地区GDP将达到6万元左右。发展格局由“人均总量中等、人均落后”升级为“人均总量前、人均总量中等”,经济结构由“231”转变为“321”。创新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子平台搭建了柱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以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和稳态强磁场为代表的科学仪器集群初步形成,原创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迅速涌现,安徽创新博物馆等“政府、行业、科研、科研基金”六位一体科技市场开始建设。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制造业优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核心屏融合”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融合理解”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大智慧动云”带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美丽农村取得显著成效,“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接近57%,长江至淮河、上合杭高速铁路、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成为中国第二个“高铁通城”省份。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反污染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美丽的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国家森林长度改革示范区、合肥萝岗生态园建设全面推进。开放型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全省被纳入长三角国家综合发展战略实施范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国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合作问题得到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合肥中欧国际货运列车影响力扩大。共同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挂牌,贫困县全部解禁,33个民生工程准确实施,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00多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NPC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CPPCC作为专门咨询机构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安徽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进展,“不忘首创,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深化。十大以来,先后开展了“讲政治、尊重规则、以身作则”、“讲忠诚、严纪律、立政治道德”、“三个案例”等一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中央巡防、中央特勤、巡防“回望”反馈问题均得到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作风得到扎扎实实整改,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建设得到综合推进,清正廉洁、创业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安徽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科学指导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转变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期间三次发来贺信,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全省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确保如期打赢反贫困的硬仗,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丽安徽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2.我省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肺炎加速了这一巨大变化的演变。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中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我省的发展正面临着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全省区域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和健康发展
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工业“四基”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总体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方位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安徽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3.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一建设三同步”的决策部署,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二○二○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创新型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安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安徽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时期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全国创新发展格局中勇立潮头。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弘扬小岗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长三角一体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努力塑造科技创新策源新优势、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谱写全面绿色转型新篇章、构筑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坚定地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进军。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实现新的更大跃升。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大作为。高质量供给持续扩大,收入分配更安徽省环保最新动态加公平合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有效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更加顺畅,进口和出口、投资和贸易、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人才强省基本建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进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沪苏浙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占长三角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一圈五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联通融合水平提高,形成合理分工、竞相发展格局。合肥都市圈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皖北地区经济增速较大幅度高于全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际性开放合作平台相继建成,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的更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增进。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治理效能实现新的更大提升。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安徽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
李锦斌主持召开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
原标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为“十四五”期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勾画蓝图
(记者阎正)11月27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金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讨论《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委常委向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安全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登记发证总结表彰精神,研究我省实施工作。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合肥举行。
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向全国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草案和起草工作报告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决定根据本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提交省委十届十二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十三五”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今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个保障”任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科学指导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转变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认为,这次磋商建议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有关部署要求,坚持发扬民主,敞开大门提问,集思广益,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期间,省委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直接听取了社会各界对我省“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方面对草案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草案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十四五”建议,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访皖提出的“两个坚持”,实现了“两个更大目标”。主旋律鲜明突出,形势分析科学,目标要求切合实际,任务部署明确,具体措施精准有力,具有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劳动最光荣”的原则,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加强示范、号召力和影响力,促进全省广大劳动者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坚持“最高劳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突出政治引导,激发奋斗精神,促进和谐稳定,鼓励全省人民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坚持“工作最大化”的原则,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力队伍。坚持“最美工作”,突出改善民生,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和党政主导维权服务机制,切实实现、维护和发展劳动者合法权益。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不断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制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和安全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平安安徽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坚持国家整体安全理念,进一步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和社会矛盾等风险,切实提高公共安全能力,加强食品安全,加强网络社会综合管理,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和平。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肩负起维护一方和平、确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要履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监督实施、评估激励等职责。各专门工作组和成员单位要主动履行职责,各司其职,为新阶段的现代化、美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以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地位,进一步调整改革方向。要抓紧抓好重点工作,巩固土地所有权成果,加强对承包耕地使用的控制,鼓励将耕地优先转让给粮食生产经营单位,坚决遏制农用地非农化和粮田非粮化,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的延期承包试点工作,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要强化主体责任,强化尽职尽责和监督引导,进一步增强改革实效,为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安徽省环保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