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听懂的股权课-晶华股权课下载
诗词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深邃的道理、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不著一 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含蓄》)每首诗词的字数有限,因此诗人就 必须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
人人都能听懂的股权课-晶华股权课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省略了五个“谓 语”——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高处往下看、从低处往上看,想象庐山 俊秀的姿态,感受诗人高超的语言表现力。“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 瓜洲》)中的“绿”字,诗人曾五易其字,先后选用了 “到”“过”“入”“满” 等字,最后才选定“绿”。“绿”字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绿草茵茵、生机勃勃、春 意盎然的景象。“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州。”(温庭筠《望江南》)不足三十字的小令,运用了 “独倚”“斜晖” “脉脉”“悠悠”“肠断”等传神的词语,描写了一个少妇在望江楼上终日盼望 归人的心情,把少妇的绵绵思恋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
语言美还表现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不同的诗歌作品
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 “史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李清照的“婉约”等,都显示出诗人语言的 不同风格之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 白《夜宿山寺》)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 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则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黄四娘家花满 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 寻花》)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 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着 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又富有生机的“泉池小荷图”。
八、 色彩美(画面美)
色彩之美极大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 彩鲜明的美丽世界。色彩的组合给唐诗宋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 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感。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孤山寺 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诗中的云、莺、树、燕、花、草,都具有鲜明的色彩感,交汇成一 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周邦彦《玉 楼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 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多,一个非常少;然而正是在无边 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 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 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 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 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 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 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
九、 人格美(情志美)
文学即人学,人是文学作品反映和表现的主要内容,人的思想、情感、性格和行动在文学作品中占第一位。唐诗宋词中有大量言志述怀之作,它们充分 地表达了诗人们远大的抱负、崇高的志向、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以及高尚的品 格。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迈的气概、高远的志向 令人荡气回肠;而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则唱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胸怀天下、关心民间疾苦的真切情感是 如此感人肺腑。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显示了巾帼不让须眉 的豪迈之美。岳飞的“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 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以及发奋自强的精神美。柳宗元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远离尘嚣、清高孤 傲、遗世独立的性格永远垂范后世。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的傲岸不屈,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洒脱达观, 展现了人格美。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28个字,道出了诗人对光复失 地的必胜信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读之无不使人动容。
唐诗宋词既有语言艺术的节奏美、抒情美,又有绘画艺术的视觉美、意境 美,还有音乐艺术的韵律美、流动美等。唐诗宋词完美地把诗词创作与艺术美 学结合起来,满纸留香,让人回味无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洗涤着我 们的心灵。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走进唐诗宋词,就 是走进了一个神奇迷人的“美”的殿堂。大师们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 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陈子 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娴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 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 煜,娴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婉约凄美的李清照,豪放苍凉的辛弃 疾,雄放流畅的陆游……
(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化中的两颗明珠,传统文化之瑰宝。唐诗宋词从不同的 角度呈现出独特的美,更蕴藏着千姿百态的美。本文系课题《传承国学经典 熔炼书院气质——天河中学唐诗宋词鉴赏与中学生审美情操培养研究》成果之 一。本文获广州市天河中学2015年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对联入课堂教学添光彩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瑰宝。对联不仅以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见长,更蕴含着丰富 的历史知识。将史实与文采融合为一,褒贬爱恨集于一体的联语,向我们展示 着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诉说着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描述着劳动人民的酸甜 苦辣,怒斥着历史罪人的所作所为……一副副对联,就是一幅幅雄伟瑰丽、气 壮山河、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引对联入课堂,可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 氛;可以剖析重难点问题,加强识记、理解,加深认识;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升华人文素养;可以课堂小结,养成历史感悟能力;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激发审美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 引联入题,凸显新课程理念,落实“三维目标”;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带领学生在文史的海洋中遨游,为教学添光增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