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我总因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导致无法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前总觉得历史都是过去式,无关紧要,重要的不是未来吗?
现在却觉得以史为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高更远。
历史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而我们通过历史可以穿梭古今中外,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历史书真的会令人昏昏欲睡,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几次翻开又几次合上,始终拿不出勇气去阅读如此专业的历史书籍。
因此,对于学习历史的初阶,最重要的是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这半年来,阅读了很多类似于“网红体”历史相关的书籍,比如《大话中国艺术史》《风月同天》《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鲜衣怒马少年时》......
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讲述,阅读门槛不高,故事性很强,且通俗易懂,甚至图文并茂,很适合小白阅读。
《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便是如此,从皇帝、文臣、武将、文人、女人五个角度切入,一口气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史。
内容也对得起“熬夜也要读完”六个字,十分通畅的一读到底,就像读爽文一样。
关于赵光义最终为何能成为皇帝,众说纷纭,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斧声烛影”的,包括在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时,大多数作者都是以“篡位”的方向去进行分析。
而《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却不同,作者王汉周在对此事分析上,罗列了四个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的原因。
从这一章节的标题“赵匡胤死时儿子已二十五岁,为何还非要传位给弟弟?”我就隐隐感觉作者王汉周的角度应该会有所不同,没想到让我给猜中了。
虽然我依旧倾向于“斧声烛影”,但我确实通过这本书中的分析,又获得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历史有趣的一点不就在于此吗?
它给出了一个结果,但过程却模糊不清,要靠我们通过大量的史实与记录去进行猜测,甚至还要结合很多民间传闻,但不同的人猜测的也不同,不同的角度与观点进行摩擦碰撞,开阔视野与新知。
在《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最后一章列举了很多历史长河中的女子形象。
近来女性主义的兴起,让我们逐渐重视女性在历史中的推动性与重要性,很多被污名化的女子也被得到了正名。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胡允华的故事,这位女豪杰在此之前我完全不了解。
标题“与她相比,武则天也要甘拜下风”,其实我早就见惯不怪,好似历史上的每个女人都要拿来和这位唯一的女帝比较一番,仿佛流量密码一般,但每次却又都禁不起诱惑,想要看看“到底有多厉害”。
北魏王朝有个特殊的规矩,为了防止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的局面再次出现,北魏一直有立子杀母的祖传规矩。
一般在太子册立之日就会杀掉生母,北魏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者严格遵守祖训,因此,大多数嫔妃在得知自己生的是龙种后,就会想方设法堕胎。
但是胡允华不同,她宣称自己宁愿死去也要为皇家诞下龙种。
而这举动,也许是感动了皇帝,因此,太子生母胡充华幸免于难,活了下来。
后面的故事,就是胡允华贪恋权势与享乐,还霸占别人的丈夫......看到这里我就笑了,这要是放到现在的新闻热搜中,一定会有人评论:“她只不过是做了每个有权势的男人都会做的事情罢了”。
但,单说胡允华选择诞下龙种,不畏死亡这种魄力,武则天确实要佩服一番。
《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这种系列的书,也许无法纵观全局的感受历史,但却能从细微的角度去窥探历史的另一面,既然读不了大制作,多读读这种小趣闻,也是颇有成长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