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
1.旅游舆情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虽然2015年11月中国旅游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旅游利润的持续增长,但面对游客个性化消费行为和日益流行的自由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旅游目的地的响应明显不足。
“世界那么大,我想看看”这句话触动了广大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旅行意识,因为我们从未停止对自由的向往。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我的时间是我自己的主人”,“我的旅程也是我自己的主人”。他们愿意放松,体验更好的生活。但在第十一期,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在旅游观光过程中,被宰被骗是无法忍受的。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这些负面事件的态度和做法,尤其是在处理舆情危机过程中的得与失,令人费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旅游市场建设提出了舆论建议。
2011年和2011年旅游热点解读
以“旅游”为关键词,收集了红麦的监测站点,搜索了2015年10月1日至10月11日的新闻报道,剔除整理后收集了63起负面舆情事件。然后将收集到的63个新闻样本全部导入到一个. txt文档中,按照前30个热点条目建立样本数据库(见下表)。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地域、时间、热度等维度进行分析。
1.地理分布
2015年“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旅游热点事件的区域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旅游舆情负面城市较多。
首先,山东作为华东旅游城市的重灾区,容易“宰客”。如“山东日照爆炸屠宰客户”、“山东青岛繁殖屠宰客户”、“济南火车站餐厅屠宰客户”等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上不断被讨论,给“友好山东”的旅游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山东省今年11月份以1亿元位居旅游总收入榜第一,同比增长%但未能有效修复这一创伤,也反映出山东旅游发展的服务质量有待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次,西南地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川的峨眉山和九寨沟景区。如“央视曝光峨眉山购物团”、“峨眉山游客带孩子翻越围栏拍照”、“九寨沟导游与保安发生冲突偷工减料”、“53名游客发现随团途中遇到黑人导游”等舆情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再次,湖南张家界和河南云台山是华中华北的主要地区。此外,陕西和甘肃在整体旅游发展环境中也表现不佳。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对这些地区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2.时间分配
在时间分布上,我们将时间划分为10月1日、10月11日、10月11日,并加入2014年的旅游舆情事件进行对比研究。从10月1日开始,与旅游业相关的负面事件开始急剧增加。10月2日,发生了5起舆论事件。从10月5日开始,部分旅游事件逐渐减少,呈现整体“M”趋势。
从平民的角度来看,在大众为主要消费者的时期,游客广泛参与到目的地的公共空间中,有图有真相的“青岛38元大虾”、“白粥”等话题关系到游客的切身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媒体长期关注,但网民的热议相对集中。
3.热分布
据红麦监测,今年前30大旅游事件中,100 <热门<1000的负面旅游事件有15个,占一半(%);低热、低热旅游负面舆情事件13起,占%。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青岛‘高价虾’事件”和“山海关等景区取消5A级”的舆论压力增长率分别排名前两位。总体来看,青岛“高价虾事件”最“热”,舆论也最热,比第二起事件“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资格”高5.36倍。同时,“价格虾”事件微信消息数量最多,远远超过其他事件微信消息数量,同时超过“价格虾”新闻数量,在各大媒体占据重要版面。
4.舆论形成的原因
根据红麦的统计,今年第十一年游客遭受价格欺诈的问题相对较轻,与去年相比,案件减少了4起,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等地,凸显了旅游市场在价格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2015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2014年相比也有所增加,达到7起。
相对而言,2015年游客人身伤害人数下降到只有3人。此外,福建鼓浪屿和海南三亚的门票管理再次暴露了景区监管的盲点。
3月和11月旅游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1.媒体属性分析
从舆论传播渠道来看,2015年11月11日的旅游事件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报纸、电视和广播上。在网络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正在加快。网络媒体曝光的负面舆情事件约占40%,达到13起,占%;报纸曝光达11篇,占10%;4家电台报道,占%;和2014年一样,有三台电视(主要是央视)。大部分舆情事件通过微博传播,再通过媒体传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上图,我们再次发现,2014年网络媒体的曝光率略大于2015年网络媒体的数量,报纸媒体在传播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仅次于网络媒体传播渠道。此外,广播媒体在舆论原创传播方面表现良好,达到4起,而电视媒体的曝光率与去年持平。
2.微博话题讨论
根据微博热门话题分类,旅游热门话题阅读量远远大于讨论量,基本以万为单位。一般来说,每个热门话题的阅读量基本上与讨论的次数成正比,讨论的次数从几十次到几百次不等。
总的来说,微博热议的内容集中在“山东日照海鲜太少被打”、“教授骂保安狗”、“防插队防掉牙”等游客不文明行为带来的重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二是不文明旅游行为对中国国家和公民形象的负面影响。
其中,#青岛高价虾#迅速成为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热词。虽然青岛市物价局6日通过官方微公告宣布,当地物价局拟对该店处以9万元的行政处罚,但涉案烧烤店已被关闭,但网友仍未摆脱仇恨,讨论了944个话题。
旅游舆情应对能力排名第四、十一位
通过总结统计30个舆情事件的内容,将舆情应对能力样本内容分为15类(见下表)。对11个旅游市场的某个特征或趋势进行事后判断,如德尔菲法。
1.近一半的事件没有回应,回应被推迟,声誉受损
在洪迈统计的30大热点舆情事件中,40.00%尚未做出回应,其中四川峨眉山、北京八达岭长城、江苏南京老门洞、湖北武侯祠未做出任何回应。23.33%的事件在4小时后得到回应。例如,绍兴的一个游客阻止别人插队,他的牙齿被打掉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9日晚,在网上曝光徐女士父母在海螺沟遭遇“高价”天麻事件后,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于14日上午10时30分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迅速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了处理意见,有效分流了舆论应对压力。
2.官方回应内容不当,导致舆论升级
很多时候,当地旅游部门一心发展旅游业,却忽略了服务游客后的感受。比如张家界某景点门票被96元的导游从230元收取后,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说旅行社的导游都用了这样的说法和手法,你信了?哪位导游说,有录音有照片,一定会把游客维权到底。有游客直言再也不去这个地方了,这是对这个地方的彻底失望。在旅游业正在严重扼杀游客的时候,这种做法只能加剧舆论。
再比如河南云台山景区玻璃栈道破裂。媒体报道了近200篇文章,“游客的不锈钢杯被砸了。”云台山的说法说明玻璃栈道的安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任何舆论线索都不能忽视,有可能流失游客。
V.2015年11月旅游舆情点评
1.旅游目的地的商业欺诈十分突出,供应和消费不协调
翻翻历年黄金周或旅游旺季的新闻数据库,发现“游客被宰”多年来一直是高频词,但被宰的程度各不相同。除了屠杀吃货,在一些景点附近买卖手工艺品的小贩,“只要和你纠缠在一起,就不怕错过你。”
今年十一年,“黑车”、“黑店”经常聚集在陌生城市的车站、火车站等拥挤区域。如果你不小心,你会陷入预设的陷阱和陷阱,这些地区经常被监督。在灰色地带,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抽查频率,可能是保障外国游客安全的有力措施之一。当然,游客要注意深入分析民间谚语“爱占小便宜,最终会吃大亏”
很多时候,商家给游客的东西并不能引起游客内心的共鸣。今年十一黄金周出现“黑店”,往往是因为游客对当地消费市场不是很清楚,这些黑店的老板经常玩文字游戏,无形中有欺骗顾客的嫌疑。有媒体评论说,他们对目前经济发达的文明社会中的裸黑店感到愤怒和沮丧,甚至担心未来旅行的安全。但乱收费、高收费,有理有据,狂妄自大,甚至声称“警察管不了”,这确实值得有关部门严加管制,以保护当地景点的声誉和游客的切身利益。
2.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媒体舆论应进行一定程度的传播
“文明”被视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当代人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文明中国”、“文明公民”、“文明旅游”等口号往往在街道、车站、码头、景区餐厅等载体上数不胜数。然而,随着旅游热情的高涨,旅游市场管理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今年十一期间,景区不文明现象频发。“景区乱涂乱画”、“站在文物上拍照”、“贵妃胸口被袭”等不文明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江苏省南京风景名胜区部分游客坐在文物上拍照并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也凸显出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缺乏对公共秩序和外部环境的尊重;这些“任性”的行为反映了一小部分中国人缺乏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质,不理解旅游活动最本质的内涵。
Thes
媒体对这些行为的强烈曝光,加上广泛的舆论讨论,将有助于唤起全社会基本的公共道德意识。但是,不文明行为的过度蔓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提高基本公共素养的信心。所以媒体舆论要适当传播。
随着公众文明旅游意识的提高,文明旅游已经成为社会共识。2015年5月1日《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明确指出,导游和领队将有权通过旅行社向有关部门举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也表明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3.导游和黑人导游素质并存,导游服务业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媒体上逐渐出现了关于导游的负面新闻。既有游客的原因,也有导游自身的原因,导游自身的原因有绝对的分量。例如,导游带旅游团去指定的购物中心,在指定的餐馆吃饭,并住在指定的酒店.这种现象出现在各大旅游社交网站上,影响了相关景区的声誉形象,不利于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孤岛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有关部门可以为游客提供投诉不公平待遇的平台,有效整顿整个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以游客为中心,低信誉的旅行社和低文明素质的导游可以汇聚甚至退出市场舞台,占领智慧旅游的制高点,让高信誉的旅行社和高质量的导游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荣誉。
另外《新旅游法》也有很强的威慑力,但是行业自律和旅行社导游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还是最重要的,因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只会在具体的实际案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将导游的薪酬水平与导游的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挂钩,才能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有效保护导游工作者的权益。
4.旅游交通安全问题不仅限于交通拥堵和人堵的问题
在我国的许多景区,其特点是面积大、距离城镇远、缺乏便捷的交通和安全设施,这不仅增加了景区的潜在风险,也加剧了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客观上给景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
此外,道路安全同样重要,不容忽视。比如今年11月,新闻报道了四川省成都市通往九寨沟的道路——茂县发生的山体滑坡事故。由于其自身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有关事件旅行的热门问题,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情况。对于这种频发的突发事件区域,相应部门要有相应的具体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游客的出行安全。
5.旅游景区监管需要变革和创新
旅游景点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我国5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已经多元化,但管理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涉及非国有企业、当地社区居民等公众参与。参与者多元化,真正的旅游监管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在今年11月后被降级通报批评的5A景区,在公众心目中是一个很好的声音,让景区相关部门自己做出相应的改进,而不是靠着5A级的名字坐以待毙,放松心情,而不是单纯的买卖门票来提高景区的整体服务质量。
随着“互联网”和“新常态”浪潮的到来,景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少景区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发景区APP。但是一些景点虽然开通了微信账号,但是推送的信息量很小,无法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
此外,景区也可以尝试在游客游览景区后加入网上点评等现代监管渠道,实现景区与游客的互联互通,让景区管理部门知道还有游客的人文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做出改变和创新,让去过实地的游客参与每年最热门景区的评选。这种多方参与、多方监管的措施,一定会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中外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只有通过扁平化的制度和接地气的具体措施,才能不断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
在旅游业推动实现“美丽中国旅游梦”的征途中,营造和谐的消费氛围、公平的交易环境、美丽的风景,是每一位游客出国旅游最中肯的期望,而这种期望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成为现实。
如何评价电影《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这部电影?
如果你是科幻死宅,那真的是一部值得看几遍的电影,每次都能带给你新的发现和思考。导演讲了一个能让人深思几个小时的故事,制作成本极低,不到90分钟。比如女主角每次出场都是用几行简单的台词,信息量巨大,导演不拍我们没看到的地方发生的事情。但你忍不住在他脑海里帮他圆了这个故事,所以无论剧情跳得多么不合理,在观众眼里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明明是废话却成功伪装成一部内容深刻的长篇史诗,导演鸡贼非常好!相对于这几年流行的所谓大制作,比如编剧本的苍白特效,找一大堆一线明星加盟,拆地砸火星,编前传后记(没错,我说的是《变形金刚》),我不知道观众心目中讲故事的巧妙方式在哪里。导演不喜欢一个新闻客户,上演一出你父母附身你的戏。“我刺激!”
和这部电影同类型高性价比的电影也很少,比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和《K星异客》,都是无一例外。与两者不同的是,《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是一种向观众表达导演对时空连续性、祖父悖论甚至宗教本质等一系列烧脑问题的思考的简易方式。对错不重要。这些问题在世界末日讨论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有一致的答案,就像《银河系漫游指南》一样。这种跳过一切计算和幻想,乘电梯到哲学的推测,是科幻小说可以代代相传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科幻也不是没有目标的科幻。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是一个科幻时代的孤影。将来像真正优秀的科幻改编电影恐怕会越来越少。电影越来越讨好市场。特效技术创新后,《阿凡达》和《变形金刚》是引领潮流的主要产品。经济不景气。《2012》,《星际穿越》等。以末日悲观迎合观众心理的伪科幻,已经成为卖与卖的主流。上个世纪,乐观未来、乐于探索的冒险精神慢慢进入了那堆旧论文。不知道00后,我们长大了,回想起曾经引发我们自己对未来的尴尬的科幻电影会想到什么。大概只有3D眼镜充满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坐在电脑前傻笑着想为什么的老人
扩展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有关事件旅行的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