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贾茹碧园
[摘要]以2017年热点事件为例,简要阐述网络媒体审判在热点事件中的表现及新发展,窥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中国网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营造良性的媒体环境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媒体试用;网络媒体审判
中国图书馆分类编号:G2文件识别代码: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124-01
一、网络媒体审判
(一)什么是媒体审判
“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超越正常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进行的一种预先存在的“审判预设”。它是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媒体审判”损害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工具的形象,是新闻媒体功能的错位。它使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平衡过度倾斜,违背了法治精神。
(二)什么是网络媒体审判
网络“媒体审判”是由传统的“媒体审判”衍生而来的。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意味着媒体的公开新闻报道或评论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通常表现为在司法机关正常侦查、审判、判决之前,对一系列案件进行分析,对涉案人员定罪量刑。在它的主观性引导下,受众形成了舆论氛围,司法独立受此影响,审判可能失去公正性。“其实质是用新闻自由干涉司法独立,用道德判断代替司法审判,用‘媒体话语权’代替舆论监督。"
二、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审判
2016年11月,中国留日学生江歌在自己租住的公寓前被残忍杀害。凶手被怀疑是被害人江歌闺蜜的前男友。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警方宣布,受害者被锋利的刀片割伤,伤口集中在头部和颈部。据日本警方称,事发前,日本警方曾接到受害者报警电话,称他租住的公寓外有可疑人员。随后,日本警方赶到受害者居住的公寓,却发现受害者躺在地上,浑身是血。日本警方立即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失血过多死亡。日本警方立即逮捕了受害者最好的朋友、中国学生陈世峰的前男友,并指控他故意杀人。
在审判初期,为了申请日本法院判处陈世峰死刑,江歌的母亲和许多中国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收集公众签名,判处陈世峰死刑。2017年12月20日下午,“江歌案”在东京地方法院宣判,被告人陈世峰因故意杀人、恐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a)媒体对此案的报道
在舆论发酵之前,江歌的母亲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泣血的呐喊: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的文章,曝光了刘鑫及其父母的个人信息。直到这个时候,刘鑫通过《局面》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东奇门”发表文章《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愤怒的网友开始指责刘鑫。随后,微信官方账号米萌发表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再次掀起舆论高潮。最后,《局面》栏目负责人王志安通过个人微信微信官方号发布了一篇关于刘鑫和江歌妈妈见面具体过程的《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文章,引起了舆论关注,大量网友转载。之后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出现了大量批评刘鑫的相关报道和文章。
(二)网民在案件中的态度
1.唾弃刘鑫。刘鑫事件爆发后,关于“江歌案”的消息和网民的关注度一直在不断增长。大多数网民都在谴责刘鑫的行为。
2.一小部分理性网民。只有一些网民认为这个案件需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每个人都不能确定刘鑫是因为太害怕而避免了它,还是因为她是陈世峰的帮凶。
3.我希望陈世峰会被判死刑。江歌的母亲千方百计要判陈世峰死刑,网友也发起请愿要判陈世峰死刑,但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并没有影响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些网民的法律常识缺失和网络言语暴力,严重影响了其他不了解案件真相和法律的网民,也影响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任,从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第三,防止网上审判
(一)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互联网使网民在媒体中传播,媒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传播者的言论很可能决定了受众的直观感受,甚至及时改变舆论走向。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网民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很容易对自己的言论失去控制,甚至扭曲自己的意思。说到司法案件,人们的情绪控制很容易影响司法的公正和独立。
(2)加强媒体行业自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媒体审判”的主要原因是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当,网络媒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导致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在国家网络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媒体要以身作则,加强行业自律,履行“把关人”职责,引导网民正确思考。
(三)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整体素质
网民作为舆论的载体和传播舆论的主体,其个人言论和道德水平对网络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就要求网民在接收信息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从众,对媒体发布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不断提高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网络热门事件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