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厄尔斯特冰期
埃尔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涉及异化、剥削、资本主义和革命。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异化,一个是剥削。
埃尔斯特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的需要是基本概念。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丰富的需求使他们获得足够的满足。如果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丰富性得到充分满足,就会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即自我实现。
但是,如果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处于异化状态。在埃尔斯特看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中的非人类存在。
在埃尔斯特的解释中,可以区分出四种异化:精神异化、物质化、拜物教和社会异化
1.精神异化是缺乏意义感,即劳动者在劳动中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异化是自我实现的缺失,可以用实际自我和潜在自我的差距来衡量。
2.物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的物化,一种是能力的物化。
需求的物化意味着需求与人分离,需求只是片面的,导致被动消费而不是主动创造。他是强制性的,表达一种异己的力量。所以可以看出,需要并不是出于天性,很难满足需要。
能力的物化,是指以牺牲其他能力为代价,单方面开发能力。
3.恋物癖。拜物教反映了人类意识的扭曲。通过拜物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扭曲成事物之间的关系。资本反映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剥削关系。
4.社会异化。社会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产品获得独立,成为工人的对立面。包括意识形态异化和生产资料异化。
意识形态的异化是主客体的倒置。比如政治制度和资本制度本来是人类创造的,结果反过来又支配了人类。生产资料的异化是工人无法控制生产过程。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异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克服。克服异化意味着人性的回归。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自我实现(消除精神异化),才能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消除物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消费,而不是为了销售(消除拜物教)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社会异化)
以上是异化的观点,另一个是剥削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剥削的含义是双重的。剥削的存在一方面为外部观察者从事批判提供了依据,即剥削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剥削也为被剥削者提供了试图消灭剥削的理由。
但是,马克思对剥削的探索并没有说剥削是不公正的。原因是马克思认为“正义”这个概念也具有阶级性,是资本主义的语言。在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被废除,正义原则被超越。
但是,分析型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剥削是不公正的,但是为什么不公正呢?
埃尔斯特提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在极端情况下,资本家拥有资本,但他不工作,雇佣经理剥削工人。因为资本家不劳而获,所以违反了按贡献分配的正义原则
第二,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资本主义企业没有资本,而是通过自身的管理技能,组织工人,利用工人的互补能力获取超额利润。此时,企业家没有资格获得工人互补能力所产生的全部利益。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因为战胜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给予了一种成分上的肯定。另一方面,共产主义以更高的理想为前提。资本主义将被共产主义取代。为什么?在埃尔斯特看来,有三点
1,非人的异化。资本主义是不人道的,导致人类权力异化。
2.不公平的剥削。尽管马克思试图避免使用正义这个词,但剥削仍然是不公正的
3.资本主义是低效的。由于生产的浪费和不合理,资本主义会爆发经济危机,产生巨大的浪费。资本主义倾向于自我毁灭。一方面,他只是通过破坏长期活力来维持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使用的生产方式将导致利润率下降,并造成经济危机。
根据埃尔斯特的分析,共产主义革命需要两个条件
1、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2.工人掌握政权,有革命动机。
对于革命动机的讨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上述三个缺点是可以解释的
但这只是概念上的理解,不足以引发革命。只有工人活不下去,才能引发革命。因此,埃尔斯特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后期,几乎不可能引发革命,共产主义也不现实。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