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发布啦 0 0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国帝王的理想就是统一天下,为此他们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直到嬴政继位,成为新一代秦王,才一举歼灭六国,将战国七雄鼎立变成大秦帝国一家强的局面。

因此秦始皇嬴政也被称为封建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不过秦朝盛极一时,最终依旧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并且后人翻看秦亡历史,发现其中其实存在着多处不合理,最终判定秦朝的灭亡,并非所说的天运。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故事。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厉害,那是有传承的。他们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姬氏,舜帝在位时赐他们赢姓。赢姓后来称为中国的上古八大姓之一。

春秋时期,秦国秦穆公用人唯贤,虚心纳谏,善用百里奚等人,灭了十二国,国力日益强盛;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施了两次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军力也不断增强。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这些都是前人为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奠定的坚实基础。秦始皇有统一天下的雄才伟略,江山能打就能守。

统一之后他对国内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战国时期沿用许久的分封制,设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将那些封疆大吏、山大王等的诸侯全部取消,加强中央集权

此外,还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车轨,将原先六国不同的习惯全部更改为秦国的用法。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可惜的是,秦始皇迷信,派人到处去给他寻长生不老药,结果白瞎了半天,自己却早早地病死了。

而且秦始皇死得很惨,他是在出巡的路上犯的病,缺医少药的。他当时的症状表现出来像某种传染病,身边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将他一个人留在他的马车上,孤零零地在夜晚去世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皇帝大丧,应该赶紧回朝,细心入殓,好生下葬。可赵高跟李斯偏偏想借此机会谋反,铲除继承人公子扶苏,拥立昏庸的胡亥上位,硬是秘不发丧,将秦始皇开始发臭的尸体和一车臭咸鱼混装在一辆破车上,用咸鱼的味道掩盖尸臭味,拉回了咸阳。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胡亥继位后,没有一点正向的作为,一心就想修他的阿房宫。李斯本来是个忠心的宰相,为了私权才头脑发热跟赵高合作去害扶苏,现在看到胡亥的行为,忧国忧民的他终于有些后悔,便上书进言皇帝。

胡亥是真的一点没遗传到秦国历代君王的优秀基因,他嫌李斯说得烦,让赵高去处理李斯。赵高便用李斯自己发明的刑罚把他杀了。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胡亥于公元前210年继位,他只坐了一年皇位,天下便爆发了农民起义。当然,冰冻千尺非一日之寒,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这些祸根就已经埋下了,他大兴土木,强征民间壮劳力几十万,民怨四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和项羽也在江淮起兵抗秦。只两年时间,如此霸道的大秦帝国就灭亡了。秦国几代君主的努力换来的统一,就此付诸东流。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这速度,不免让人疑惑,秦国那么多年的基业,就算胡亥再昏庸,也不至于两年时间就崩塌,不合理。

陈胜吴广做大太快

他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队伍就从几百人扩大到几十万人。如果司马迁没有夸张数据,那这个起义就是潜伏已久的阴谋。

陈胜、吴广有字,在古代,贵族的名字才有字,且十分讲究。陈胜还说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要真是个农民,怕是说不出这样有志气的话来。

可以推测,这次起义,其实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战国六国后人的反攻,不然在那个通讯闭塞的年代,怎么可能一下子召集起来那么多人。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骊山军团太狠

面对几十万的起义军,秦朝没有足够的兵力抵抗,章邯便将关在骊山的二十万囚徒放了出来。这些人竟然仅用半年时间就剿灭了几十万起义军。秦朝的精锐部队呢?

应该是天下统一后被派出去镇守边关了。北匈奴、南百越,都是隐患。陈胜吴广壮大速度太快,调兵回来不现实,不如用这些囚徒。那些囚徒大多是秦军在战场上俘虏回来的,有战斗经验,原以为会关在骊山老死,没想还有出头之日

被认可,再次从军,这些囚徒组成了不一样的骊山军团。章邯这是物尽其用。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刘邦入关太顺

刘邦其实就是捡了个便宜,当时章邯的部队正在打陈胜、吴广,抽抽不出精力对付他,且还有项羽在呢,能对付刘邦的秦军就所剩无几了。

秦二世压榨百姓太过厉害,这些百姓都来自原先的六国,对秦国是恨得不得了,终于有人反秦了,就算怕死不跟着去打一把,也愿意袖手旁观,坐等秦国灭亡以泄心头之恨

秦亡时几大不合理处: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秦朝的灭亡其实就是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321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