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月十六日电(记者李乾隆)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了“明日大屿山的愿景”,并提出在大屿山填海1700公顷,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林郑月娥十六日强调,「明日大屿山的远景」是一项长远发展,符合未来房屋、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香港重蹈覆辙,陷入土地短缺的困境。特区政府需要立即展开相关工作。
中新社记者李志华照片'/
数据地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新社记者李志华照片
同日上午,林郑月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时,就《明日大屿山的展望》作出五项重要的澄清和补充。
首先,“明天的大屿山”是一个跨越20至30年的远景。其目标是为香港提供土地,满足未来的住房需求,特别是提供负担得起的公共住房,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由于填海过程漫长,特区政府需要立即展开有关工作。“你不能等到完全没有土地,才开始研究填海。”林郑月娥说。
第二,“明日大屿山”的构思是防止香港重蹈覆辙,再次陷入土地短缺的困境。
第三,从愿景到落实“明日大屿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研究敲定细节,需要特区立法会的同意和公众的参与。这个项目也需要分阶段进行。根据特区政府发展局的建议,在决定最终规模前,会先进行第一阶段的九一洲1000公顷填海研究。
第四,与其他发展项目一样,“明日大屿山”的规划、研究、工程和拨款,将会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而公众一定会充分参与,才会获得立法会批准。「政府的公共财政承担亦会受到严格审查,以确保这些开支是特区政府和香港能够负担的。」林郑月娥说。
最后,她强调,「明日大屿山」从构思阶段开始,已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育和交通设施的需要,目的是为香港建设一个宜居的城市,让香港人在未来生活得更好,更环保。
林郑月娥在回应传媒提问时表示,仍有很多空间继续听取公众意见,但“明日大屿山”不应展开,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今天不走一步,几年后香港会出现土地短缺的困境。(结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香港明日大屿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