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两会”重开。《网络舆情》杂志评论解读相关话题,《政府工作报告》《部级渠道》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催生了许多热门词汇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生出“热词”在互联网舆论领域传播,今年也不例外。“创新型人物”、“新官上任三把火”、“救民”和“僵尸企业”在舆论领域被频繁引用。从舆论热度指数来看,GDP增长目标、改善民生、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三大舆论焦点。
人民日报和中国政府网的微博和微信首次总结了全国人大的12个新词,包括“蓝天保卫战”、“住宅物业”、“数字家庭”、“数字经济”、“全球旅游”、“河龙体系”、“海绵城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立”、“名单管理体系”、“国家公园体系”、“人工智能”、“否”,根据传播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保卫蓝天”、“住宅物业”等新词是最热门的,引起了各群体的关注,成为最热门的此外,“蓝天保卫战”最受20岁以下群体关注,“住宅物业”更受女性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文本首次打印二维码,对执政数据进行“扫荡”,网民对传播创新大加赞赏,凸显治理创新。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过程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评论,该报告收集了1270条反馈意见,并进行广泛的在线调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共识。《新京报》评论中,李克强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实”、“精”、“活”等七项要求。
年收入低于12万不交税?
3月7日,两位官员谈及个税,引发热议。一个是财政部部长肖杰,他在发布会上提到了几点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费用扣除项目。比如“二孩”家庭的教育支出……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至于提高大家关心的免征额,肖杰说,会进行综合计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如果提高,就提高。另一位是新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黄,他在审议预算报告时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下调至25%。第二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骑士岛”发表了一篇文章《年收入12万以下不交个税,这事儿靠谱吗?》,迅速在各网站首页发布,并从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税制改革”一直是代表们和网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建议“起征点应低至人民币”。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工薪阶层的基本工资。然而,全国政协委员、财经专家康佳指出,提高起征点表面上对月收入不到1万元的工薪阶层有利,实际上对月收入上万元的高管和“打工皇帝”更有利。随着“税费改革”话题升温,网友纷纷表示“两会已经到了关键点”,“说出了大众心声”。
“部级通道”今年可以扫描二维码
每年的人大,人民大会堂北厅的“部长频道”总是成为报道中的热门词,今年也不例外。人大二日,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陆续出现。根据《人民日报》的数据
与其他不同的是,今年的“部长频道”在“定点采访部长”的“强制行动”之外,增加了“扫二维码提问”的环节。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前,教育部、民航总局、商务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6名“一把手”和记者首先启动了“部级渠道”问答模式。经过一个小时含金量很高的“面对面”问答,还没有“解渴”的记者可以扫描二维码继续提问。可见媒体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直接撞两会”的各种场景;新媒体元素也成为政府应对全国人大“大规模关切”的另一个起点。
坦诚沟通,不回避敏感问题,呼应社会痛点,是“部级渠道”最大的亮点。部长在麦克风前解读政策主张,传递改革的权威声音,也从记者的提问中了解社会状况和民意,发现矛盾。有一个关于“部长频道”的数据值得回忆。据媒体报道(《人民日报》),根据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从2013年到2016年,每年人大期间都会出现关键词“部长”的搜索高峰。未来,“部级渠道”将越来越规范和规范,成为更加完善的政府与民众沟通机制,这不仅将促进政务公开,也将进一步展示诚意和信心。
外交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3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共有21个问题,涉及中国的关键战略和“一带一路”、中美关系、朝鲜半岛局势和南海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有评论认为几乎是“你想问的问题他都回答了”,具有很高的“价值”。王毅部长的“值”有“四气”:帅气、霸气、随和、大气;展示中国外交的“三股力量”:魅力、活力、决心。
自3月3日CPPCC会议开幕以来,韩军与乐天集团签订的“萨德”换地合同备受关注,在全国人大相关岗位的解说席中占有较大比例,民众自发抵制乐天形成集群效应。3月2日,外交部回应称,中韩交流合作需要舆论基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取决于中国消费者。网民普遍认为“国家利益至上”。
3月8日,王毅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目前影响中韩关系的最大问题是
美韩执意要在韩国部署充满争议的“萨德”反导系统。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了半岛,它危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企图已经是路人皆知。所以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所以我们奉劝韩国国内某些势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则结果只能是损人又害己。中方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领事保护问题上,王毅部长“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中国外交官的身影,哪里就会有五星红旗在飘扬”的金句在社交网络迅速流传,“外交为民”的理念彰显无疑、深入民心。在谈及新媒体时,王毅部长表示面对新事物,外交部不会落伍。下一步将借助“外交小灵通”等新媒体,打造更多倾听民意的“顺风耳”,开设更多服务民众的“直通车”,开辟更多海外领保的“生命线”。
全面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3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可谓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一个举措,网民纷纷点赞“做了实事”,也有不少网民建议“取消省内流量省外流量的区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于当日14时发布相关文章“总理话音刚落,三大运营商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1小时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
融媒体报道丰富“两会时间”
在今年,利用微信、微博实现“渗透融合、多元生成”的报道已是全国两会报道的“标配”,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叙事更是成了常用的手段。不仅如此,今年很多媒体还从整体上进行了布局,全面覆盖报、网、端等终端,通盘规划、一体设计,实现各个终端的特色,展现各个终端的优势,形成传播合力。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门话题萨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