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嘟嘟聊数码
8月底,OPPO在举办2022开发者大会时,发布的两款系统引发的关注度最大,其中一个是全新的ColorOS 13系统,作为大家日常使用的几大手机系统之一,ColorOS几乎每年都会带来一次大版本更新,而且无论是界面设计的改变还是功能层面的进步,都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可以直接理解和亲身感受到的。
然而对于另外一款潘塔纳尔系统来说,可能很多朋友听着听着就开始挠头了,尽管OPPO各大高管在会上对其做了许多详细介绍,但是仍然有包括数码大V在内的群体对其一知半解,那么,作为OPPO首款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到底怎么去理解?对广大消费者又能带来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潘塔纳尔”?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OPPO把这款智慧跨端系统命名为“潘塔纳尔”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搜索一下这个名字的溯源。在查询相关资料后,我们了解到在地理界和生物界,潘塔纳尔湿地可谓是一块珍贵的“宝地”,因为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湿地,其中还栖息了大量不同类的动物和植物,被认为是地球上动植物最密集的生态系统,更加难得的是,这里的各类动植物乃至微生物之间都实现了和谐共存。
从这项命名可以看出来,OPPO之所以称之为潘塔纳尔系统,也是希望在大家迈入万物互联的道路中,提供一片如同潘塔纳尔湿地的环境,让各类不同品牌的产品和软件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下互联互通,孕育勃勃生机。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潘塔纳尔系统联通你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乃至各类家用电器和汽车等等,而且不仅要连接起来,更要在使用体验上相互打通,让大家用的更舒服。
谈谈“万物互联”面临的痛点
那么,对于拥有不同品牌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朋友们,你们各类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怎么样呢?有没有试过呢?我想只要是尝试过,可能都很难对这类交互体验表示认同。
苹果“全家桶”成本高昂
“生态建设”、“万物互联”这些关键词尽管早已是行业内大佬们都在做的事,但是各家厂商在建立产品生态时,往往都是比较封闭的,比如饱受诟病的“全家桶”系列,你的手机如果是某个品牌,那么想要构建较好体验的家庭“智慧空间”,往往包括平板、电视、电脑都要买这一家的产品,如果其中一款不是,那么在手机进行连接时,轻则缺失功能,重则无法连接,这又何谈万物互联呢?
不同品牌的手机和电脑能否完美实现数据交互?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一家厂商都不可能通吃各个行业,即使能,也不可能在每个行业的产品中做到最好,因此我们消费者完全有自主构建家用产品生态的权力,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的状况下,业界需要一套统一的跨端系统来做这件事,打通各行各业,为消费者提供一致、开放和友好的跨端使用体验,潘塔纳尔系统就将但此重任。
打破生态闭环!潘塔纳尔系统能带来什么
如果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电动车等设备接入潘塔纳尔系统之后,又会带来怎样的体验呢?看到近日有博主flypig分享了一段体验潘塔纳尔系统的视频,其中就很形象的为大家展示了各类不同设备在潘塔纳尔系统连接下的交互体验。
比如你准备解锁启动自己的电动摩托,只要拿着手机坐到车上就会自动解开,无需任何其它手动操作;同时你用OPPO Watch也能随时查看电动摩托的电量、定位位置和开关机等等。如果以传统方式来做的话,往往手机厂商都需要针对性地和每一家电动车厂商来闭环对接,如果没有足够开放的智慧跨端系统,无论是消耗的精力还是时间都难以接受。
现在许多电动汽车都装有前置摄像头,有了潘塔纳尔系统的加持,你的手机完全可以同步变成车辆的虚拟摄像头,同时还能打开B站直播,这样就无需车辆系统本身的APP适配,更形象的例子就是,很多车辆自带系统的APP比较有限,但是你却可以把你手机上的手游画面直接投到车辆屏幕上去,手机此时成了一个遥控器,直接控制车辆屏幕中的游戏,非常方便。
从“互联”到“互融”,OPPO和消费者们的愿景
从以上几个实例来看,面对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品牌和生态,OPPO仅凭潘塔纳尔系统就可以顺利进行相互打通,并且带来高度融合的舒适使用体验。在OPPO开发者大会上,从“互联”到“互融”已经成为OPPO潘塔纳尔系统的一大愿景,尽管这套系统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但是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美好未来的样子。
想象一下,以后你可能只需要一部OPPO手机和账号,至于其它包括平板、电视、冰箱和扫地机器人在内的各类产品,你不需要再去考虑所谓的“全家桶”,只要产品接入了潘塔纳尔系统,你就可以用手机对其进行任意的数据交互和功能控制,同时,得益于潘塔纳尔系统的主动服务体系,有时候你都不需要额外的手动操作,智能设备会直接响应你的需求,得到一站式体验。
结语
不管怎么说,以OPPO的实力和体量来说,我还是很看好潘塔纳尔系统的前景,5亿以上的ColorOS用户,数十万的生态开发者,还有目前同样面临闭环生态痛点的各大厂商和消费者,此时都希望潘塔纳尔这类充满开放、友好的智慧跨端系统出现,期待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潘塔纳尔系统的落地与升级,能让用户获得更全面的设备联动体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