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今天就是白露节气了
一个从名字到灵魂
都无限诗意的节气
进入白露节气
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
天气也越来越凉
此时也是全年
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一热一寒的起伏能有十多度
人体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
出现秋乏,秋燥
咽喉不舒服
脾胃不适等症状
眼下这个时节
我们该如何养护身体
呵护健康呢?
本期专家
严红梅
“秋乏”是怎么回事?
“秋乏”是秋天来临人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待机体自我调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一般不会超过2周,如果超过两周还是很疲乏很累,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仍存在“秋乏”的现象,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不当、不规律起居及劳累过度会加重秋乏症状。
教你五招缓解“秋乏”:
☌ 睡眠:充足、规律
☌ 运动:适当、微微汗出
☌ 饮食:饮食有节
☌ 多晒太阳,缓解情绪
☌ 热水泡脚、常梳理头发
“秋冻”有讲究
如何“秋冻”才健康?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是一种有益的养生方法。
秋风至时,虽然天气逐渐转凉,衣被要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但头颈部、腹部、脚部、关节和双肩要注意保暖。
以下人群最好不要秋冻:
☌ 年老体弱者;
☌ 婴幼儿;
☌ 心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消化道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骨关节病患者。
防“秋燥”小妙招
秋季主燥,易伤津液,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少痰、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头发干燥、便秘等症状,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有效防治“秋燥”,要重视:
☌ 调畅情志
保持内心宁静,培养乐观情绪,充足休息。
☌ 润肤护肤
皮肤在秋季容易干燥、皲裂,可以涂上一些保湿润燥的护肤品。
☌ 饮水
饮水要少量、多次、慢饮。喝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不要寒凉冷饮。
☌ 饮食忌辛辣宜滋润
应少食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辛味食物;多食柔和、滋阴润燥之品,如银耳、蜂蜜、燕窝、芝麻、核桃、藕、秋梨、白萝卜等。
四个养肺方法
秋冬季节少生病
中医五行,秋季主燥,燥邪易伤肺,肺应秋。肺喜润而恶燥,秋天是一年中最佳养肺季节。
四大养肺润肺方法:
☌ 锻炼
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推荐慢跑、太极拳、散步等。
☌ 饮水
多喝水,保持体内津液充足,肺脏和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 食疗润肺
多吃白色食物,如百合、燕麦、山药、莲子、银耳、雪梨、蜂蜜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过多。
☌ 笑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呼吸更通畅,同时让自己保持乐观愉快。
秋季注意脾胃养护
白露时节天气变凉,昼夜温差加大,不少人在这个时候会因饮食不当或外感风寒,易使脾胃机能失常,出现乏力、腹满、腹泻等。
秋季这样调养脾胃:
☌ 饮食调养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温软食物、新鲜食物、易消化食物为主,饮食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 运动调养
慢性胃病病人要结合自身体质进行适度锻炼,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 情志调养
脾胃病症状的发生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脾胃调养需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如何正确“贴秋膘”?
“民以食为天”,“贴秋膘”,“秋冬进补”是中国传统的养生防病、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是中医“天人相应”及“未病先防”思想的体现。
“贴秋膘”应该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 对于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营养状况也无不足的人群,根据自身状况注重日常饮食即可;
☌ 对于体重超标者,不建议贴秋膘;
☌ 对于身形消瘦、营养状况比较差的人群,在秋季可调整饮食,增加能量、蛋白质的摄入,但也要注意方法和量的把握。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是“贴秋膘”的关键。
“秋补”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鱼、瘦肉、禽蛋和莲子等,合理控制肉蛋、油脂类食物的比重。
不能只吃大鱼大肉,奶制品、豆制品、菌藻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要经常吃。
“秋补”也要保持吃动平衡,坚持每日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