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霸趣闻|因为相信运途预测,此人居然在家等待了足足20年

发布啦 0 0

大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丙寅科状元,乃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氏张正甫。

张正甫的哥哥张式,是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壬子科状元得主。时隔十四年,张正甫又复制了哥哥的科场辉煌。张家兄弟俩,真是不简单。

张正甫中了状元之后,先是在唐代名将樊泽手下服务过一段时间(襄阳从事)。随后几经升迁,进京出任监察御史。张正甫为朝廷服务多年,任职经历比较丰富,先后担任过殿中侍御史、户部郎中、河南府尹、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是为唐代名臣之一。

张正甫为官清廉刚正,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节,从不阿附权贵、结交宵小之徒。张正甫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不为名利所动,在官场上以行事风格强悍著称。比方说,他在担任河南府尹时,主持科举考试公平公正、唯才是举。有个朝廷重臣曾要求他将一名考生定为河南府第一(解元),被他断然拒绝。

值得称道的是,张正甫为官刚柔相济,既有强硬的一面,又有仁厚的一面。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张正甫待人宽厚,懂得关爱他人,被人们视为忠厚长者,这很难得。雷厉风行、手腕强硬的官场中人,往往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不懂得体恤下属。这样的人,即便是能干出一番成就政绩,也难免会众叛亲离。

张正甫的孙子张祎,也曾担任过吏部尚书之要职。祖孙俩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并且官声政绩都颇佳,亦为官场佳话一桩。张正甫比较长寿,活了八十二岁。

张正甫有两个同榜进士同学比较有意思,在此予以简要介绍。

一个是担任过大唐宰相的李夷简。李夷简进士及第之后,做过蓝田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又两度出任封疆大吏(山南东道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官场打拼三十多年后,李夷简位极人臣,官拜宰相。

李夷简是个既坚持原则、又重情重义的人。在李夷简担任御史中丞时,京兆尹杨凭有贪污腐化行为。在眼里不容沙子的李夷简弹劾下,杨凭遭到断崖式降级处理,由京畿重臣成了一个副县级干部(临贺县尉)。树倒猢狲散,杨凭离京时,那些曾经不离左右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前去相送。只有状元徐晦,一直把他送到任所。

李夷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推荐徐晦出任监察御史。徐晦不知道自己为啥升官,就诚惶诚恐地跑去问李夷简。李夷简对他说,“你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既然不肯辜负有恩于你的杨凭,又怎么会辜负更加有恩于你的国家呢?”

李夷简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担任宰相不久,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远远不及另一位宰相裴度,就主动申请辞去宰相职务,出任淮南节度使一职。在官场上,盼望升迁是人之常情。因为升迁问题不服气别人、嫉妒别人者大有人在,而像李夷简这样能主动让贤者,很是难得。

年过花甲之后,李夷简以年老体衰为由,提出了提前退休申请,但没有被朝廷批准。六十六岁那年,李夷简病逝于工作岗位上。李夷简为官多年,出将入相,但却两袖清风,家无任何遗产。临终前,李夷简立下遗嘱,要求家人丧事从简,并且不要为自己刻碑立传。在封建官员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十分少见。

另一个是做过殿中侍御史的李稜。说李稜有意思,不是因为他的为官政绩,而是因为他的求官经历。步入仕途之后,特别喜欢蓝田山水的李稜,很想去那里任职居住,就求到一位节度使门下,恳请他推荐自己到蓝田去做个副县长(蓝田县尉)。

求了高官之后,李稜还是不放心,又跑到一个名叫桑道茂的大师那里,请他给自己算一算此事成算几何。这个桑道茂是唐代著名方士,名气大得很。桑道茂特别擅长预测未来之事,据传所言无所不中,深得唐代宗、唐德宗两任皇帝信任。桑道茂其人其事,是进入了正史的。

桑道茂听了李稜的来意之后,对他说,“你命中注定该有此官,但不是现在,要等到二十年之后。”果然,推荐李稜任职的意见报到宰相那里之后,宰相认为,蓝田属于京畿重地,重要性不同于一般地方。而李稜资历尚浅,不适合去那里任职。

李稜求职不得,很是有些失落,便回江南隐居了,因为他有“别业在江宁”。脚有毛病的李稜,在江宁的别墅里一呆就是十几年,没有急着出来找工作。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李稜进京参加吏部官员铨选。通过考核选拔的李稜,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蓝田县尉。此时,距他进士及第整整过去了二十年。

为了一个副县级职位,李稜的等待也实在是太长久了一些。这种事情放在一般人身上,怕是早就耗没了新鲜感。但因为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岗位,再加上当初桑道茂断言神准,李稜没有嫌弃其官职低微,欣然赴任。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