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中国最瞩目的盛典!1955年9月27日,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同志在内的所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伟大贡献的同志们,都受党中央邀请来到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在这里,功勋们将会迎来革命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在万众瞩目下接受毛主席的亲自授衔。
授衔仪式的最高潮当属给十大元帅进行授衔了,只见毛主席拿着独属于元帅的勋章依次给到场的七位元帅授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其中,未到场的叶剑英元帅,在授衔仪式举行时正在大连主持抗登陆演习,另外两名未到场的刘伯承元帅和林彪元帅正在养病。
十大元帅战功赫赫,如同守护神一样守护着中国人民。
有没有人想过,在十大元帅能够心无旁骛在战场上冲锋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各站着一位默默支持她们的女人。
毛主席曾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开国元帅的夫人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不仅仅是“顶半边天”那么简单。
其中,有几位元帅的夫人获得了授衔,她们分别是谁?未获得授衔的元帅夫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
朱德元帅之妻——康克清
朱德在十大元帅中排在第一位,曾被毛主席赞誉为“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作为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巾帼不让须眉,其意志之坚定令人敬佩。
1934年10月,红军为实现战略转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
红军队伍行至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时,许多红军战士都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呕吐、头疼,甚至是心律失常等症状成了最大的困扰。
极度的身体不适动摇了一部分革命信仰不坚定的同志,也造成一部分同志跟不上队伍前进速度,从而断送革命生涯,甚至牺牲在荒芜人迹的高原上。
朱德和康克清
不幸的是,康克清也是有高原反应中的一员,但她为了照顾其他患病的同志,经常背更多的物资,怀里抱着三四把步枪。
后来,她身上的高原反应越来越重,只能用双手紧紧抓着一头骡子的尾巴,借助骡子的力量踉跄着往前走。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说一句丧气的话,更没有把抗者的物资分给别人,更别说向朱德寻求帮助了。
康克清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度过了高原反应,扛过了翻越雪山时,高达40度的高烧,她一步步走向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朱德和康克清
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投身妇女救国运动,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解放区成立妇救会和妇女救卫队,积极解救那些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妇女,鼓励她们勇敢地站起来保护自己。
在康克清的带领下,广大妇女不仅实现了自救,也敢于拿起武器同侵略中国的敌人作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康克清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她依旧把目光投向了妇女、儿童领域。
其一,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妇婴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极力唤醒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倡导科学的母婴护理方法。
朱德和康克清
其二,她还关心儿童的教育问题,呼吁在工厂、农村和街道办创办托儿所,为了筹集兴办学校的费用,她亲自到社会上招商引资。
康克清的善举挽救了无数孕期、产后妇女因使用错误的护理方法,导致身体受损甚至丢掉性命的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婴幼儿夭折率。
为了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康克清逐步从军中退了下来,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她未获得军衔。
即使没有获得授衔的荣誉,她也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
朱德和康克清
1960年至1963年,因一系列天灾人祸的发生,有一大批孩子流离失所成了孤儿。
康克清知道消息后紧急搜寻了2000多名孤儿和弃婴,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系上有关部门,把这些孩子妥善安置到内蒙古妥善抚养。
她的前半生为让中国人不受压迫而奋起抗争,她的后半生为提高妇女、儿童权益而奋斗,直到1992年,康克清老人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彭德怀元帅的夫人——浦安修
毛主席曾称赞彭德怀为“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句话足以证明彭德怀的勇猛。
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毫不逊色,当得上一声“女中豪杰”的赞叹。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践踏在中华大地上4年之久了,无数同胞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但蒋介石政权却热衷于扩张地盘,不顾广大老百姓的死活。
浦安修、邓颖超和康克清合影
1935年12月9日,北平街头出现了数千大中学生,他们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声势浩大地举行游行示威。
“援助绥远抗战”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群学生中就有浦安修的身影。
学生们连续举行了5次游行示威活动,向北平城内的所有人揭示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占华北的阴谋,更把蒋介石政权对敌人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暴露在人前。
在抗日战争时期,浦安修接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武装训练等等。
浦安修和彭德怀
解放战争时期,她先后参加了陕甘宁和晋西北地区的土改工作,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解放区建设上,她始终活跃在前线。
全国解放后,浦安修服从党组织安排,先后在西北局担任国营企业党委副书记、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等职位,之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
后来,即使受尽磨难,她也没有丢弃一颗爱人的心,晚年整理出《彭德怀自述》一书,把出版该书的稿费和补发的彭德怀元帅的工资,分别捐赠给彭德怀元帅的家乡、左权县和武乡县等三地的学校。
她因为在1955年授衔时没有在军队任职,亦没有授予军衔。
彭德怀和浦安修
林彪元帅的夫人——叶群
叶群也曾参加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在抗日战争中贡献一份个人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她受党组织派遣在教育部门任职,先后担任了教育部普教司副司长、上海市、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的职务。
1955年授衔时,鉴于她前期所做贡献,她被授予了中校军衔。
但后来,她因为个人原因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于犯下重错被开除党籍。
刘伯承元帅的夫人——汪荣华
汪荣华的姑父冯先丰同志是我党一员,她从小受姑父的影响,在稍微知礼懂事时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后来,她年仅13岁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刘伯承和汪荣华
1931年,汪荣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8个月后,她被调去负责青年妇女的工作,从此跟妇女运动结缘。
除此之外,她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卫生部、十一师33团医务所的卫生员,深入战斗前线为受伤士兵处理伤口。
在革命事业进行中,她还认识了相携一生的爱人刘伯承元帅。
在做好丈夫贤内助的同时,她也没停止学习进步的脚步,抗日战争中担任学校教员,又负责机要科译电员的工作。
全国解放后,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她放弃了自己更为擅长的语种,转而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俄语。
汪荣华
由于汪荣华在革命事业中做出的贡献,加之她当时还在军中任职,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校军衔。
晚年时,刘伯承元帅身体内从战争中遗留的损伤一朝爆发后,他彻底地倒下了。
往后的十几年间,他失去了记忆,智力也如同幼儿一般,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
汪荣华承担起照顾刘伯承元帅的责任,每顿饭喂他吃过,她再吃剩下的;每次先给他洗过头发,再洗自己的。
年轻时,刘伯承元帅是汪荣华革命事业上的引路人,晚年时,她是他的守护者。
幸福就是,不管吃多少苦,经历多少磨难,他们依旧能携手前行。
刘伯承元帅和夫人汪荣华
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
薛明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但有较好生活条件的她,在目睹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犯下的恶行后,由衷向往能够加入主张抗日救国的中国共产党。
1936年3月,她秘密成为党内在天津地区的地下交通员,经常现身妇救会、学联等场所,发表拥护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演讲。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她接受上级调派来到延安,开始革命生涯的新征程。
在延安,她还与贺龙元帅相识、相爱到结成革命伴侣,并在贺龙元帅的指引下,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
贺龙和薛明
新中国成立后,薛明担负起西南局妇女联合常委的职责,为维护妇女的权益而奋斗。
同时她还担任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处长职位,为我国的宣传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955年举行授衔仪式时,她荣获中校军衔。
有了国家层面给予的鼓励,薛明再接再厉,又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检察院贡献个人力量。
此外,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的全国政协常委,积极为中国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贺龙和薛明
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
在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曾评价他为“陈毅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大功劳”。
其实,他的夫人张茜也是对中国有大贡献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茜就一直从事抗日宣传,一张张传单、一次次激人奋进的演讲,就是她对革命的印记。
1938年,张茜奔赴南昌加入新四军,干起自己最擅长的战地宣传工作,之后她在宣传抗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华中分校宣传干事、华中建设大学财经系统政治干部等职位,用手中的笔化作尖锐的刺刀插进敌人的痛处。
陈毅元帅和张茜
新中国成立后,张茜到北京俄文学校进修,随后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译。
再之后,她在陈赓元帅的鼓励下走上了外交行业,在1958年时,她代替生病的丈夫全权负责与各国大使的会见工作。
张茜以流利标准的外文发音和优雅得体的举止,赢得各国大使的赞扬,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风采。
但在1955年授衔仪式时,张茜未在军中任职,因此未参加授衔。
罗荣恒元帅的夫人——林月琴
林月琴的父亲林维尹虽然是一名商人,却心存大义,在1927年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毅元帅和张茜
受林父耳濡目染长大的林月琴,在满15岁时就加入了起义游行的队伍,展现出不错的组织领导能力。
红军时期,她在红四方面军的后勤供给部工作,带着广大妇女工兵克服多重困难,齐心协力为前线的红军战士赶制衣服、鞋袜。
她们用小小的身躯,一针一线地缝补,解决了数万将士们的穿衣问题。除此之外,林月琴领导的妇女工兵既能筹备粮草,担任繁重的运输工作,又能在缺兵力时顶替上去,坚守住防线。
抗日战争中,林月琴受党组织指派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的党支部书记兼秘书一职。
罗荣恒元帅和林月琴
她既在晋西南区委为组织培养不少骨干人才,又把机要处形成一个高效、团结的集体,以超强的工作能力保障了罗荣恒所带领部队和其他部队之间保持正常通讯、传递军事机密。
由于林月琴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1955年,她被授予大校军衔,也由此成为十大共和国元帅的夫人当中军衔最高的存在。
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
黄杰的经历在十大元帅夫人中是相当传奇的存在,她的革命意识觉醒来源于一场包办婚姻。
在2岁就失去父亲的她,童年过得相当悲惨,渐渐长大后,本以为迎来好日子,却被心怀不轨的伯父惦记上。
黄杰
为了钱,伯父以长辈的名义把她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公子哥,但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找到机会逃了出去。
在外流浪了一段时间,她见识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奇迹发生了!她以一篇108字的《革命与社会进化之区别》赢得考官的赞赏,获得了入校资格。
在之后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九岭岗农民起义,不幸的是起义失败,她被迫转移到江陵老家继续革命。
但出于对黄杰的记恨,被她逃婚的公子哥恼羞成怒,花钱收买当地驻军将她逮捕到监狱。
徐向前与黄杰
后来,黄杰侥幸逃脱,又在革命斗争中二度入狱。
艰苦的革命斗争没有磨灭她的革命信仰,反而锻炼了她不屈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黄杰在纺织工业部任职,后来又担任了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
1955年时,她没有在军中任职,因此未参加授衔仪式。
聂荣臻元帅的夫人——张瑞华
张瑞华在少女时期就接受了爱国精神培养,之后她凭借爱国热情考入黄埔军校,在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中明确了自身要走的道路。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她避难于香港,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
聂荣臻与张瑞华
1934年时,张瑞华因受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决口不说党的秘密。
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她是中国共产党员,她侥幸出狱并在党中央建立的地下印刷厂继续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她在中央北方分局领导妇女运动,还被选为党的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华担任华北局、中央组织部内的重要职位。
叶剑英元帅的夫人——曾宪植
曾宪植也有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经历,但她依旧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面,在革命斗争中与叶剑英元帅结为伉俪。
曾宪植
抗日战争时期,她在《新华日报》从事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活跃于妇女运动的最前沿。
鉴于张瑞华、曾宪植在1955年时,未在军中任职,因此她们都没有参加授衔仪式。
结语
巾帼不让须眉说得就是在中国革命事业、新中国的全面建设中,抛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伟大女性。
开国十大元帅夫人,她们应该站在人前,被铭记、被学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