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成名之路(13)

发布啦 0 0

第九章 弗洛伊德恋人玛莎及其家庭

玛莎.柏内斯生于1861年7月26日。她的祖父伊沙克.柏内斯出身书香之家,是个正统犹太教教士,可称为有学识的犹太学者。1848年前后,伊沙克.正在德国汉堡任犹太教大教士时,社会上掀起改革运动热潮,他却仍坚守传统“正统”,反对改革,是一个极其保守者,而且是极端仇视革命,唯恐改革触动几千年早已定下的教规教法,他把教法看成是命根子,怎肯改变?不过,伊沙克却与著名诗人海涅有密切来往。海涅不但是革命诗人,又与马克思是亲密朋友。海涅很尊重伊沙克曾在信反复地提到伊沙克.柏内斯,称他是“富有智慧的人”。海涅受到德国当局迫害之时,法国《前进报》上发表他的一首诗,就是由伊沙克.柏内斯的一个弟弟在巴黎主办的报刊。海涅还在给这位主编的信中,请他向正在巴黎流亡的步尔.马克思致意。

伊沙克.柏内斯的一个儿子米凯尔,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犹太人。米凯尔后来当上慕尼黑大学德语教授,写一了部论歌德的著作。米凯尔并成为德意志巴伐利亚国王的学术顾问。

米凯尔有两个兄弟,一个叫雅可布,一个叫柏尔曼,后者就是玛莎的父亲。雅可布也是一位教授,曾在海德尔堡大学教拉丁文和希腊文。玛莎之父却是商人,也很有学问,对犹太教尤为虔诚。

玛莎的母亲艾梅玲.柏内斯生于1830年,也是个有学识的妇女,娘家姓菲力浦,老家在纳维亚半岛,所以她会说一口流利的瑞典话。艾梅玲.柏内斯和丈夫一样严格遵守正统犹太教法,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像她那样虔诚忠实地信守犹太教教规。

1869年,玛莎刚8岁,他们一家人从汉堡迁往维也纳。艾梅玲.柏内斯不忍离开汉堡,临行前悲伤地一边做饭一边哭着掉下眼泪,那泪水在炉灶上还发出咝咝作响的发烫声音来。玛莎看到母亲这样一直留在记忆中,印象特深。

玛莎的父亲到维也纳是任职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罗伦兹.冯.斯泰因的秘书。1879年12月9日,他在街上正走着,突发心脏病倒下来逝世了。

玛莎的哥哥埃力继承父职担任秘书,并干了很多年。玛莎娇弱可爱,确实吸引不少年轻人给她写来热倾吐真心的追求信。内有一个商人叫雨果.卡迪斯,年龄比她大许多岁,玛莎心有所动,想答应了。但是,她的哥哥认为没有真正的爱情基础,这样婚姻是不会美满的,在他的多方劝阻下,终于浇灭了这点婚姻的火花。

玛莎的哥哥埃力.柏内斯比妹妹玛莎大一岁,聪明能干,生性豪爽,善于交际,会利用人的不同性格爱好和需要赠送礼物,还恰中其意,从而加深与人的友情。

1879年,埃利的父亲去世后,他担负起母亲和两个妹妹全部供养的责任。他是个精明的商人,还发行一本有关经济方面的刊物。

弗洛伊德和玛莎恋爱。埃力和弗洛伊德的妹妹安娜也在搞对象。两家人来往必定要比以前更加密切了。埃力.柏内斯还与弗洛伊德住在一起,对弗洛伊德友善,成为心腹之交。他深蕴弗洛伊德性格兴趣,特选美国独立纪念图片送给弗洛伊德。这正中弗洛伊德心意,百般玩味欣赏,视如国宝,一直挂在医院宿舍床头上,喜欢埃利当为挚友。但弗洛伊德看出埃力对人生认识不那么严肃,就产生一种认识,经埃力是个被家庭娇惯坏了的孩子,或许这是片面的偏见。埃力在这个两家都受欢迎的,出出进进可说是毫无顾虑又神气十足。

弗洛伊德的弟弟亚历山大年满16岁,受顾于埃力,学习一种谋生技能。后来亚历山大一生都从事这一工作。那时当学徒,按当时习惯是不发工资的。

亚历山大在埃力那里上工两个月后,弗洛伊德为关心自己喜欢的小弟弟就让亚历山大向埃力索要工资,并教给弟弟说,告诉埃力,如真的不给发工资,甚至稍有迟延,犹要辞职不干了。埃力只答应从上工两个月后的第一个月份开始发工资。这时亚历山大在第三个月份已上工二、三天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