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2岁的黄维时隔十年,再次来到了曾经关押他的管理所,他带着换洗衣物,找到监狱的管理员,申请要在曾经住过的二号监狱里过夜。
其他出狱的人,唯恐对监狱这个地方避之不及, 为何黄维还要来到监狱,并且还希望在此过夜,黄维与这个监狱,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国共破裂,弃共投国
1904年2月,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的一户农家,家里生活艰难,父母省吃俭用的供黄维读书,黄维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
为了家中的经济考虑,黄维长大后考入了鹅湖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正值当时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黄维被这个新兴的思想所吸引,做起了共产主义思想忠实的宣传者,并将共产主义思想带入了课堂中。
可黄维所处的时代是乡绅、土豪横行的时代,共产主义思想必然是对这些人不利的,在势力的打压下,20岁的黄维无奈选择了弃职离乡。
无处可去的黄维四处漂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自己的同乡方志敏在从事共产党的事业,并且已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黄维喜出望外,自己也想加入共产党,于是他踏上了寻找方志敏的路。
见到方志敏后,黄维表达了他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方志敏表示加入共产党前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随后他向黄维推荐了中共江西地下省委的负责人赵醒侬。
经过赵醒侬的介绍,黄维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的学员。
黄维在黄埔军校的表现十分优秀,参加了两次东征,在讨伐直系军阀的孙传芳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
因此毕业后,年仅23岁的黄维就被提拔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团的团长,一年后担任了11师的团长。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黄埔军校的学生也面临了世纪难题,究竟选择跟随哪一派,黄维考虑到自己的发展前程,决定跟随蒋介石。
正是这一选择,使得黄维后悔了一生。不过当时的他,并没有看出这个选择有错。
加入国民党后,黄维在部队的安排下来到了陆军大学特别班
第一期学习。学习了三年毕业后,黄维回到了11师。当时18军的军长陈诚对黄维的才华颇为喜爱。
经过陈诚提拔,黄维担任了11师31旅的旅长。黄维也被陈诚视为了一员大将,此后在陈诚的照拂下,黄维在军中发展得很不错。
1932年12月,蒋介石对中共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黄维特参与了这次战争,不过这次战争红军大获全胜,第11师损伤惨重,大部队已被歼灭,黄维幸得在战场上活了下来。
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军并不死心,还是筹划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黄维升为了第11师的副师长,奉命前去崇仁担任防守任务。
在此期间,黄维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黄维与妻子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收获爱情,离开战场
在一次舞会上,黄维认识了杭州名流蔡仲初的女儿蔡若曙。
蔡若曙长相十分清秀美丽,还是校花,穿着打扮都很动人,走到哪里都十分引人注目。
黄维对她更是一见钟情,蔡若曙对年轻有为的黄维也感兴趣,二人很快就相爱同居,没过多久蔡若曙就怀孕了。
可正当她满心欢喜地准备筹备婚礼时,黄维向蔡若曙坦白,表示自己在老家已经结过婚,还有好几个孩子。
蔡若曙对黄维的隐瞒十分生气,可现如今自己已经怀孕,就决定不再计较,黄维也表示自己会与家中的妻子离婚迎娶她。
当时蔡若曙一家是书香门第,对于一个结过婚的男人,父母是一定不会同意女儿嫁给这样的人的,可蔡若曙对黄维爱得深沉,还有了孩子。
于是她就将此事瞒下,在黄维与原配妻子离婚后,二人在杭州西湖湖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为了弥补黄维的原配妻子,蔡若曙还将原配的几个孩子接了过来,视为己出。
成婚后不久,黄维就投入到了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战争中,因为在此战中发挥出色。
1933年7月,黄维由副师长转为了师长,与陈诚等人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
此后,黄维多次担任剿灭红军的人物,直到1937年,黄维奉命前去德国深造一年。
可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急需将领,黄维被提前召回,接任了第十八军67师师长一职,投入到了抗日战争中。
在淞沪会战中,黄维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命令部下豁出命也要死守防线,在黄维的坚持下,为大部队争取到了时间。
可黄维部队也因此损失惨重,当时就连部队的炊事员电报员都拿起枪上了战场。
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身受重伤,幸存下来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
黄维此战一战成名,不过因为智慧过于死板僵硬,也被人称为了“书呆子黄维”。
淞沪会战过后,黄维投入了武汉会战和远征军对日作战等,多次在战争中打破日军破坏中国的计划,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不过因为性子耿直,黄维在军中常常受到排挤,就连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也看不上黄维。
后来考虑到自己也不想过整日打打杀杀的生活了,于是就带着蔡若曙与孩子们回到了家乡江西。
可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蒋介石亲自下令请黄维为他筹办军校培养人才。
黄维在培养人才这方面可谓是十分有天赋,在主持军校一年多的时间内,培养出了五千多名优秀的学员。
抗战胜利后,黄维也一直在军校中,为国民党军培养优秀的军官。
直到解放战争打响,蒋介石前期十分嚣张,直到后来越来越处于劣势,在淮海战役爆发前夕,蒋介石再一次联系上黄维,希望他能够领兵打仗。
黄维经过几年的在军校的生活,相比打仗,他更喜欢这种日子,不过如今国民党有难,他也不能坐视不管。
在上战场前,他还对蒋介石说:“等打完这场仗,我还是要回去办军校。”
黄维的愿望最后实现了吗?
战败投降,被俘改造
1948年11月25日,解放军在原宿县将黄维所在的12兵团四面包围,整个兵团最终彻底覆灭,黄维也被俘。
蒋介石得知黄维被俘后,为了面子也为了继续鼓励部下,将黄维伪装成在战场中阵亡,还大张旗鼓地为他办了追悼会。
蔡若曙在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时,并没有表现得和悲痛,因为她深知国民党派的作风,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蔡若曙一家人被送到了台湾。
在来到台湾后,蔡若曙托人多方打听黄维的消息,终于得知了黄维没有战死而是被俘的消息。
得知丈夫还在世,她就开始筹划返回大陆寻找丈夫,在国内太平后,蔡若曙不顾蒋介石的威胁带着孩子回到祖国,在上海定居。
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蔡若曙进入了上海图书馆得到了工作。
在此期间,她托人打探到了黄维的所在的改造所,虽然不能见面,蔡若曙每个月还给黄维寄去一些钱。
负担着孩子们生活上的开销,丈夫也在狱中,蔡若曙患上了抑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每天都要吃药才能入睡。
黄维被捕后,被安排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不过黄维性子倔,一直坚持自己“无罪可悔”。
还声称自己罪过再大也没有日本人罪过大,凭什么日本人就可以待着,而自己却要进行体力劳动。
可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国家才在这些人身上花费的精力多,希望他们可以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此时的黄维并未感受到中央的良苦用心。
1959年,中央针对表现良好的战俘,制定了首批的特赦名单,本来黄维是在候选的名额上的。
可因为在改造期间不听指挥,质疑留胡子,对积极改造的人恶语相向,还将发给他看的书籍当成卫生纸用,重重行为,让中央将他的名字从名单上划下。
与他同期的战俘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都得到了特赦,只有黄维还在监狱中待着,对此他也十分不满,为了逃避监狱中的劳动改造,黄维在监狱中研究起了永动机。
永动机在当时早已被中科院的郭沫若先生辟谣,世上根本没有永动机,也无人能制出来永动机。
可黄维偏偏不信邪,即使大量的资料数据摆在面前,黄维也始终不为所动。
黄维如此态度,监狱的管理员是如何应对的呢?
改变态度,认真改造
后来监狱的管理员发现,黄维在研究永动机时一改往日的浮躁,也不再大吵大闹,甚至为了可以研究永动机而接受所里对他的安排。
后来为了奖励黄维,监狱给他特批了一间实验室,供他研究,以此作为突破口,对他进行改造工作。
除此之外,管理员还调来了四名曾经是技术人员的战俘给黄维提供帮助。
黄维的实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作为曾经战功赫赫的将军,黄维自然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这时管理员们就在黄维的身边加以细心的劝导,给予他支持,黄维渐渐地对改造也不再排斥。
1952年,黄维旧伤复发,医生在检查后发现,黄维患有多达五种肺结核疾病,还伴有浮肿和腹水。
黄维多年征战,深知自己身体不好,很多病已经伴随了多年,这次检查过后,他得知自己的病情严重时,索性也不想治疗了。
不过中央并没有因为他是战俘就放弃对黄伟的治疗,为了给他治病,军区的医院专门从其他医院调来了肺结核疾病方面的高级专家,为他安排了药物加手术的治疗。
三年后,黄维基本恢复了健康。中央肯为自己治病下这么大的功夫,黄维也深受感动。此后在改造中,黄维表现良好,不再与其他战俘起冲突。
听从监狱管理员的安排,黄维每天认真读书学习,并对劳动改造也不排斥了,中央领导看到监狱长送去的关于黄维的汇报,也很是欣慰。
就这样,黄维已经在监狱中待了27年。直到1975年,法院针对黄维的表现,宣布对黄维进行释放,黄维得知此消息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被释放。
在特赦黄维前,中央特赦了好几批战俘,但黄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名单上,对此他十分失望,待了这么多年,黄维早就对“释放”这两个字失去了信心。
黄维拿着特赦通知书双手颤抖,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也是中国特赦的最后一批战犯。
黄维在特赦大会上作为战犯代表发言,话语中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感谢,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向党中央看齐,用余生为人民奉献。
出狱后,中央考虑到黄维经历过革命,对党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将黄维被安排在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担任文史专员。
此后,黄维多次对家乡的建设进行了帮助,不过他依然对永动机有一种莫名的信念,一直在坚持研究。
黄维被赦免后,在家庭生活上过得如何呢?
忽视妻子,回忆往昔
黄维被特赦,最高兴的就是他的妻子蔡若曙了,她这些年任劳任怨地为黄维抚养孩子,每天都在盼着黄维能够出狱。
可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名单上都没有黄维,蔡若曙的病情也逐年加重。
现如今黄维回来了,蔡若曙总是觉得不真实,老是担心自己一闭眼,黄维就会离开自己。
黄维每次出去工作,蔡若曙就在家门口等他下班回家,有时候黄维晚回来几分钟,蔡若曙就担惊受怕的,看到黄维回来,抱着他死死地不肯撒手。
蔡若曙的这一行为,黄维却并不能理解,甚至还将妻子当成了神经病,拒绝与她沟通。
一次,蔡若曙给黄维分享大儿子要结婚的消息,黄维却在专心地研究他的发动机,并没有精力管蔡若曙说了什么。
蔡若曙专门走上前去,想要让丈夫先停下来,可这一举动也惹恼了黄维,他一气之下,对蔡若曙说出了“滚”这个字。
这一个字在蔡若曙的脑海中不断回荡,她如同一个行尸走肉一般,面无表情地走到了河边,并一头跳进了水里。
等妻子投河的消息传到黄维耳中时,蔡若曙已经离去。黄维十分后悔,他因此大病了一场。
妻子的遗体告别会也没去参加,只是将自己关在家中,含泪为妻子写下了“难妻”二字,感谢她这么多年的来的辛苦付出。
妻子虽离去,生活还是要继续。
黄维也早已年过古稀,随着孩子们相继长大成人,黄维的负担也少了许多,他开始常常回忆起自己从前的经历,怀念自己在战场上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时光。
要说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在监狱中的那段时光,他在这里真正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度和善良,对自己曾经的行为也表示深深的忏悔。
党中央以德报怨,让他有了如今这样安稳的生活,他的心中十分感激。
1985年,在黄维特赦的第十年,他特意来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已经是82岁高龄的黄维向监狱长申请,在住了二十多年的2号监狱又住了一晚。
晚年时期的黄维对台湾问题十分重视,一直祈求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后来受到台湾方面的邀请,黄维得到了前往台湾的机会。
这次台湾之旅,黄维提前计划了很多,可惜因为兴奋过度,黄维在出发前突发了心脏病,最后没有抢救过来,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
结语
黄维一生战功赫赫,却因选错了战队,导致其犯下了诸多过错,后悔了一生,后来在监狱中进行了改造,才懂得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在晚年时期得以悔过自新。
不过对于妻子蔡若曙,黄维实在是不该那样伤妻子的心,性格上倔强成为了黄维一生不幸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性子倔,也不会逼得妻子投河自尽,自己也不会成为最后一批特赦的战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