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战胜对手,最好的方式是比他活得久。”
张学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西安事变后,他遭到蒋介石软禁,从贵州大山里的洞穴到重庆白公馆,再到荒无人烟的台湾高山,张学良整整被禁锢了53年。
“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在张学良看来,所有的美好在36岁时戛然而止,剩余的时间都是在虚度光阴。
在张学良的有效生命里,他是手握重兵的少帅,也是富可敌国的花花公子。
“第一夫人”宋美龄不免为之心动,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的女儿艾达,也曾为他舍弃已婚丈夫。
那时的张学良春风得意,染上了种种恶习。
可年轻时纵欲过度,人到中年又遭到生活剧变,在软禁中度过了大半生的张学良,却活到了2001年,整整活到101岁。
张学良究竟有何长寿秘诀呢?晚年时,他说出了原因。
“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身”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张学良这只“近代历史的大熊猫”终于走出了“囚笼” 。
随着“中正山”中正字迹的淡去,那个压在张学良头上的紧箍咒也随之消散。
1990年6月1日,张群为90岁的张学良,在圆山饭店举办了一场浩大的生日宴会。
台湾省各方人士齐聚会场,闻风而动的媒体也是蜂拥而至。
在镜头面前,张学良显得格外矍铄,根本不像耄耋老人。
他感慨地说:“我真是虚度了90,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正如《圣经》上保罗所讲的‘我是一个罪人’。我不但是一个罪人,我是一个罪魁。我自己感觉万分惭愧,张学良何德能够蒙这些亲友给我做寿。我怎能做寿,我有什么寿。我真是惭愧的无地自容。我没想到自己能活到90。”
为张学良庆生后不久,103岁的张群也去世了。
也是在这一年,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在美国溘然长逝。
于凤至对张学良的爱,深入骨髓,自她19岁嫁入张家,对张学良一心一意。
张学良得志时,于凤至活得像他可有可无的影子。
张学良失意、被蒋介石羁押后,于凤至不顾在英国的子女,一人跑回国内,在暗无天日的山洞里,照料着张学良的饮食起居。
于凤至患癌后,在张学良的建议下远赴美国。
她一边积极治疗,一边为张学良发声,向蒋介石施压。
为了张学良出狱后能衣食无忧,毫无从商经验的她,又投身股市和地产。
于凤至的拼命,换来的却是张学良的一纸离婚协议。
即便如此,于凤至还是不愿接受与张分道扬镳的事实。
她买了两栋别墅,一栋留给自己,一栋留给张学良和赵一荻。
于凤至还买了一块双人墓地,想着与张学良同眠于地下,去世后还在墓碑上写下:张于凤至。
于凤至终究是没能等到与张学良重逢的那一天,在1990年3月20日,离开了人世。
看着身边的挚爱亲朋一个个远去,张学良感叹自己时日无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不过张学良神志清晰,生活也能自理,黄发垂髫,一副长寿的模样。
谈到长寿的原因,张学良说:“主要是我睡觉睡得好。”
张学良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他不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想睡觉,倒头就睡,即使天塌地陷,张学良也能照睡不误。
如他所言:“我这个人最厉害的长寿的原因,是不知道愁。我从来没发过愁,真的,我不是跟你说笑话。都是沾枕头就着。明天你要把我枪毙了,今天晚上我也照样睡觉。我不管那些的,我不在乎的,我说睡就睡。”
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心态好,是长寿最重要的秘诀。
现在很多老人,即使赋闲在家,也有操不完的心。
儿女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婚姻、子孙们的学习,这些都容易让人愁的睡不着觉。
但是人上了年纪,就应该想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去干涉这些事情。
平白为其担心,只会增添身体负担,只会让疾病有机可乘。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光明磊落度余年。”
这是张学良90岁那年给自己制定的理想生活状态,而他也一直在践行着这句格言。
晚年的张学良,总是寄情于花卉和历史。
兰花,是张学良的一生所爱。
在东北时,有人送了张学良一株兰花,自此他就对其爱得无法自拔。
在张学良看来,花花草草都是有灵性的,而兰花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这种境界很值得世人学习。
至于历史,他最有研究的是明史。
当年蒋介石给了幽禁中的张学良两本明朝的史书,书里的人物和事件,张学良闻所未闻,自此就开始了对明朝历史的研究。
除却兰花和明史外,《圣经》也是张学良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学良皈依基督教,与宋美龄有着莫大的关系。
早年间,张学良是佛教的信徒,台湾省的佛学大德都与他关系匪浅。
在很长一段时间,钻研佛法就是张学良生活的全部。
有一年,宋美龄带着董显光去高雄探望张学良。
宋美龄问:“汉卿,最近在忙些什么?”
张学良表示自己在研究佛学,宋美龄打了一个咳语,慢吞吞地说:“汉卿阿,你又走错了路。你对基督教怎么看?”
张学良原先未曾接触过基督教,他说:“我倒是想研究,可不知道怎么研究。”
于是,宋美龄把曾约农、董显光介绍给了张学良,让这二位带着张学良研究《圣经》。
在张学良和赵一荻看来,基督教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结为夫妻。
昨夜小楼又东风
张学良讲自己长寿的原因是不知道愁,只要想睡,随时都睡得着。
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张学良,一连几天都没睡着。
1928年6月3日凌晨,前门火车站,张作霖在这里挥手向北京告别。
他的专列一路北上,抵达沈阳郊外皇姑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道口时,一声冲天巨响把火车炸得四分五裂,张作霖被炸成重伤。
侍卫们赶忙把他抬上了汽车,急忙送回了五姨太所住的小青楼。
奄奄一息的张作霖为了不让张学良难过,特意嘱咐身边人:“到家了。你们不要告诉他(张学良),就说我在外面督战。”
农历四月十七早上九点,张作霖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而这一天,恰好是张学良的生日。
张学良得到消息后,化装成伙夫,从兰州跟着部队秘密回到了奉天。
因为担心日本人趁机夺权,张学良强忍悲痛,秘不发丧。
他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发命令,等一切安置就绪,张学良才宣布了父亲的死讯。
父亲就是张学良的精神支柱,张学良根本就没做好应对张作霖突然死亡的准备,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理偌大的东北。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自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有近一周都没睡个安稳觉。
除了处理父亲的丧事、应对日本人的刁难,他还要制定计划处理东北军内各派系之间的关系。
张学良对张作霖的评价是“有宏才,但是缺乏大略”。
张作霖总是站得不够高,不能把握全局。
而张作霖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有大略,无宏才”。
在张学良看来,蒋介石不能容人,度量狭隘。
张学良刚刚接手东北军时,因为威望不高,不能服众,有很多人想趁机夺权,杨宇霆正是其中之一。
张作霖在世时,杨宇霆和张学良就有矛盾,老帅走了,杨宇霆更可以肆无忌惮。
常荫怀是杨宇霆的亲信,兼任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和黑龙江省省长。
杨宇霆找到张学良,希望让常荫怀去吉林再担任中东路的董事长。
张学良一听就火了:“常荫怀能力也太大了些吧,在辽宁和黑龙江都当着大官,又要去吉林做什么董事长,东三省没人了?只有他这一个人?你干脆让他把东三省的官都当了算了。”
可杨宇霆还是非要坚持,这让张学良动了杀心。
张学良说:“那时候没人可以商量,我平时不大迷信,但这件事是真迷信。我拿出银元,弹一回正面,弹一回正面,到第三回还是正面。”
张学良又把反面改成了杀,连出两回都是反面。到了第三回,张学良不敢看了,让于凤至看。
于凤至看完,哭了:“我知道,你要杀人了。”
就这样,张学良在老虎厅里杀了杨宇霆和常荫怀。
1946年底,张学良从重庆被解至台湾,陈仪给他在竹东清泉找了一个居所。
张学良平日里总爱出来游泳,要么就和赵一荻烤肉野餐。
他每次游泳,都会全身赤裸,孩子们则羞臊着跑开。
后来张学良被释放,也曾到过曾居住的竹东,去看望那里的百姓。
1995年张学良正式移民美国,随后他在台湾生活了六年多,于2001年离开了人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