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以前去银行能买到的所谓“保底”的理财产品,现在买不到了。为啥呢?
这都和国家颁布的“资管新规”有关。
话说资管新规其实已经试行几年了,迟迟未动,老话讲,“不是不到时候未到”,2022年1月1日起,它终于落地了。
可能您要问了,和我有啥关系呀?
当然有,您去银行还能买到之前的那种所谓保底理财吗?没了吧!
资管新规明确规定,所有理财产品均不得保底!大家可听好了哈,是所有理财产品呦[捂脸]。
疫情当下,实体经济受挫,大环境萎靡,是不争的事实,资产保全对于百姓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手里的钱最起码要跑赢通货膨胀呀,别让手里的钱缩水呀。
慌了吧?别慌,我来告诉大家三种可保底的金融工具。很好记,分别是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国债,保险现价。
简单解释下,
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指的是,在一家商业银行存款50万以内,一旦发生银行破产,你的存款银行能赔给你,但假设说你存了100万,那惨了,最多只能陪你50万了,瞎了50万(最近一段时间破产的银行可不老少)。再加上这些年持续的利率下行,未来趋势一定会和国际接轨,进入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所以说,虽然50万以内的存款可以保本和小幅增值,但它很难跑赢通胀。
国债呢,也保本,但是和存款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半年来,国债收益率都已经三连降了,在利率长期下行的必然趋势下,虽然保底,但也不是个跑赢通胀的好工具。
最后是保险现价,很多人说保险是骗子,那是因为不了解,好事儿的话,可以去银行看看,看看银行的中收业务都给客户卖的啥,全是保险公司的增额终身寿,只是有的银行网点只告诉你保底,不告诉你是保险罢了。在这儿不聊认知问题,就想告诉大家,目前增额终身寿的预定利率基本都在3.5%左右,这可是复利呀,如果换算成单利,那可是很可观的呦!大家可以把它当做远期养老、教育储备这些长线规划,它的威力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你只需要关注它的现金价值表就可行了,再解释下,现金价值就是保底的核心,现金价值表会注明不同年份退保可以退出多少钱,这个钱钱数是必须要兑付的,因为保险可是一份合同。
所以说,虽然当下只有三种保底金融工具,但说实话,如果想达到中远期跑赢通胀的诉求,还是推荐保险产品中的增额终身寿,或者年金保险。
了解了么,那么,下期见[呲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