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1975年,看到病房里虚弱的毛主席,吴连登以及一众工作人员都心疼不已。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身体仍然十分虚弱,已经无法独立进食,必须依靠鼻饲吸收营养。可药物再好,效果怎么比得上补品。更何况受条件限制,当时鼻饲所能输送的营养十分有限。
面对医护人员“补充营养”的建议,吴连登握紧手中的拳头说道:“我有办法!”
说完,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了7两燕窝。
燕窝在那个年代非常奢侈,众人想起毛主席曾经禁食此类补品的教导,一时之间不敢轻举妄动。
看出众人的犹豫后,吴连登大声说道:“出了什么事我担着,你们照做就是。”
毛主席为何不愿意吃补品?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吴连登又是从哪里找来的燕窝?
01
狠抓送礼风
建国伊始,毛主席便狠抓送礼之风,当时他的身边人都十分了解。
当时,时常有地方向北京送来一些特产或者其他珍贵物品,知道这种行为后,周恩来在人大期间将各省代表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主席的意见:这是老百姓的劳动成果,不许再送。
并且他提醒道,再有类似情况必定是要批评的。
1959年,庐山会议,毛主席将汪东兴叫来办公室,语气十分严肃:“这次回来,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风。”
接到通知后,汪东兴当即组织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展开自我检讨,并重新学习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大批工作人员被调离伟人身边,回到了群众中去。
原来,这次会议期间,有工作人员接受了当地送来的礼物,除了水果外,里面还含有昂贵的丝绸和茶叶。
早在之前,主席就曾多次强调,守江山难,决不能让享乐之风消磨我们的意志。接着按照这些礼物的统计结果,他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了3万多元向当地老乡进行原价赔偿。
在许多人眼里这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一旦这种风气流行开来,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他一清二楚,所以他一贯倡导节俭。
02
73个补丁的睡衣
一件睡衣穿了20年,打满70多个补丁,这放在任何一个领导人身上都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偏偏是主席的真实生活。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洗衣服的同志多次说道:这件睡衣旧得不成样子,洗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用力,生怕给拽破了,给主席添件新的吧。
类似的话吴连登听过很多,他也多次提建议,可主席总是告诉他,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不换。到后来,衣服的领子、袖口、关节部分全都换了一遍,根本看不出原本的材质。
直到1971年,这件衣服实在没法穿,一不小心就会扯烂,这件睡衣才光荣退休。
类似的例子,几乎主席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举出来。比如他的毛巾、袜子、床单、毯子、牙刷,没有一个不是跟在他身边多年的老物件。
他这般俭省,常有人说是念旧,但并非全部如此。
建国初期以来,我国经历过战争,又遭受3年自然灾害等等,国力消耗不小,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
身为农民的儿子,他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坚持以自己作为表率,带领广大干部一起走到群众中去,不耽于享受,时时刻刻牢记使命,坚持为人民做贡献。
武象廷在他身边时,他就多次交代:饭菜干净卫生就好,不用讲究那么多,不要买太贵的东西。老百姓餐桌上什么样,我就什么样。
在他看来,冬天买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是一种浪费行为,这个价格完全可以买好几斤冬瓜,黄瓜完全可以夏天吃。
从毛主席的生活作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对奢侈品的态度。
03
奢侈品充公
处在主席那个位置,想要完全杜绝收礼是不可能的,毕竟还有外宾,他们带来的礼物很多时候是无法拒绝的,那么这个时候主席是怎么处理的呢?
1964年,非洲某国的一位领导人曾送来一个象牙,需要两三个人才能抬得动,价格十分昂贵。瑞士领导人曾送来全金手表,还有人送灵芝、鹿茸等礼物。
“这东西不能收,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
面对旁人的不解,他常说道,国家现在还很困难,剩下的话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
最后这些贵重物品,他往往会让人进行登记,然后充公。
这些年收到的礼物中,除了友人送的砚台、手表以及一个公文包等少量物品外,主席全部都上交了。
当然如果是一些土特产,水果则会送给幼儿园,茶叶则分发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不曾给自己搞特殊待遇,有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要给李讷等子女送去一部分时,主席的回答一律是全部拿走。
如果这些东西非常多的时候,他会让工作人员卖去食堂,然后将钱寄给送礼单位。
由此可见,伟人对于送礼的态度,对奢侈品又是一种怎样的看法。他的朴素精神不仅体现在外在的人际往来,还体现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04
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如果说主席在穿戴方面已经让人感到十分钦佩,那么他在饮食这边的坚持也足以令人侧目。
或许有人想,处在那个位置,还有专门的小灶,吃食上面怎么也不会太差吧!可结果就是让人大吃一惊。
他们全家一起吃饭时,也就是四菜一汤,并且不允许浪费一粒米饭。虽然他本人比较喜欢吃肉,但是从未叫人在这方面给予优待。
饮食方面,他也时刻要向老百姓看齐,经常有看不过眼的工作人员劝道:“您应该补补了,吃点好的不会有人有意见的。”
这番话不无道理,身为领导人,平时工作又这么繁忙,主席的精力消耗很大,就算吃点好的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但他未曾给自己破过例,想起那些年和伟人在一起的日子,吴连登就泪流满面。
为了让伟人的营养跟得上,吴连登只能想方设法让他多吃点,打听到他喜欢吃鱼,吴连登便经常找各种理由给他做鱼。
主席的遗物里,有着2张1963年的肉票,那时我国的经济非常困难,了解到人民的生活情况后,他坚持不再吃肉,他要和全国百姓一起度过难关。
身为主席的生活管家,主席为人如何谢连登再了解不过。
自从调到伟人身边后,他就接手了主席的仓库。每当提起这个仓库,吴连登在众人面前就忍不住落泪,用他的话说就是:心疼啊!
那间仓库不仅破旧,空间也仅有15平方米。里面只有5个陈旧的木质柜子,其中有3个是他的。
里面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些旧物,比如当年从延安带来的衣物和布料,主席后来缝补衣物的材料基本都是从这里拿的。对伟人来说,里面最宝贵的东西,大概就是毛岸英留下来的一些遗物。
作为跟在他身边十几年的老人,吴连登对主席有着极其深刻的感情,这一切都要从他们与众不同的相识说起。
05
吴连登与主席的相识
能从一个地方服务员调到毛主席身边,吴连登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视的。
1941年,他出生在盐城,他那一辈父母共生了7个子女,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但好在他的父母都是开明之人,坚持让几个孩子都上了学堂。
不过吴家的经济状况,显然无法完全负担几个孩子的学业,于是吴连登小学没上完就开始做工了,他被送进了一家厂里。
因为工作认真,领导对他非常赏识,不久之后就将他调去做了食堂里的服务员。当时得到这个机会的只有2人,他是其中之一。
吴连登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每天的工作都完成得又快又好,没过多久又被调到了地委招待所。
要说他的工作能力有多强,传言可以独自一人打扫一栋楼,一个人带着10个暖水壶打水。
他的努力,领导都看在眼里,到1961年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重要机会。
那时,北京方面需要一批新的服务员,吴连登的领导得知后,就向上面举荐了他。经过重重考核后,吴连登顺利拿下了这个机会,得以参加各大宴会。
在这里他时常能见到各大领导人,他憧憬着自己在某一天是否能见到敬爱的毛主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得到了这个机会。
可不幸的是,因为太过紧张,他竟在宴会上摔破杯子,好在主席没有多加苛责,反而温和地问道:“小同志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见状,吴连登紧张地说道:“我叫吴连登,是盐城人。”
“咸城啊,那地方不错!”
“是盐城!”
“咸城也不错嘛!盐不就是咸的。”说完周围一片笑声,此时的吴连登这才明白这是主席在为他解围。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对主席越发崇敬。原以为2人间的交际到此为止,没想到1964年的时候吴连登发现伟人竟然还记得他,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喜。
64年10月,伟人将吴连登叫到身边问道:“小吴,愿意来我这儿帮忙处理一下家务事吗?这几年我是我精力是越来越差喽!”
听到这里,吴连登再也抑制不住激动,连忙点头:我愿意。
自此,他便成为了主席身边的生活管家,一直到1976年主席去世。在这十几年里,那不大的旧仓库,衣服上的补丁,桌上的饭菜都令他难以忘怀,但让他揪心的还有一个就是伟人家里的流水账。
06
令人心酸的账目
1955年,全国开始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当时毛主席的工资为594元。
到次年,在对人民工资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后,主席提出10级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统一降薪,并且自己带头将工资降到了504元。
后来进入3年困难时期,为给人民省出更多的资源,他又主动将自己的薪资降到了404.8元。
这其中,有10元要用于党费支出,剩下的钱看似还有很多,之后他又为何时常需要借钱周转呢?
他进入北京后,并没有购置房屋,因此他每月需要支付84元的租金,再加上2个女儿的学费,以及冬天30元的取暖费,零零总总的加一起已经达到200元左右。
刨去这些钱,他经常接济一些生活困难的亲戚好友或者工作人员,他不会在公事上给他们开后门,可如果是看病的话他则是能帮就帮,不仅负担他们的医药费,还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费,一次下来基本在300左右。
伟人这样大方,吴连登面临的窘境就是账上没钱,只能拿着账本去找他签字,之后从主席那部分稿费中支取一部分。
主席的稿费共124万,面对巨额诱惑,他告诉吴连登:这笔钱不能随意动用,这是属于人民的。
这笔巨款,最后绝大部分都被他捐了出去。
想到这里,吴连登心里更是怀念伟人。说起来,他还曾接受过主席的资金帮助。
那年,吴家老房子着火,吴连登父母无处可去,得知消息后伟人二话不说直接塞给他300,要他安顿好家里再来。
这份恩情他永远都记得!
07
燕窝7两
多年来的相处,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让吴连登早就将主席看作了亲人。因此,在伟人身体虚弱时,他才敢不顾命令,坚持给他服用燕窝。
这批燕窝是1964年,我国出面保护在印尼地区的侨胞后,有人出于感激,给主席送去了63斤的极品燕窝。
这批燕窝,按照当时的价格也得一克四五百块之间,质量很高,可以说非常难得。但主席并不喜欢让人送礼,他也不收礼,坚持让工作人员把这些燕窝送去大会堂,用于接待外宾。
当时徐业夫曾问他,要不要给妻子和孩子留一些,毕竟这些东西的营养价值很高。
结果就如我们所料,他一克也没有留下来。
转眼12年过去,想到主席的安危,吴连登顾不得太多,向上级申请补品为他补身体,其中就特别提到了燕窝。
在得知还有剩余后,他激动得向汪东兴提出申请,拿到了最后的7两燕窝,为了不让伟人察觉异常,他每次都在汤里放上一点。
直到1976年去世,主席也未曾得知这个真相。相信他若是知道,在那一片敬爱之心中,他也不会太过责怪吴连登,而吴连登自始至终也不会后悔!
毛主席的强大的人格魅力,永远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就比如文中的吴连登。这种节俭、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